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氧化性强弱顺序表

离子氧化性强弱顺序表

离子氧化性强弱顺序表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 - e → Na+ , Al - 3e → Al3+,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biAl的还原性强。

常见的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有:
1.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 H2SO4 KMnO4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S2-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有有还原性,如Fe2+ S等
同种元素的价态高,其氧化性较强;价态低,其还原性较强。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金属越活泼,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单质还原性: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减弱。

金属离子氧化性: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减弱。

(铁指Fe2+)
如氧化性:Ag+ > Hg2+ > Fe3+ > Cu2+ > H+ > Fe2+
3.根据非金属的活泼型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单质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 S
离子还原性:S2- > I- > Br- > Cl- > F-
4.通过化学反应比较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
5.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点燃)2FeCl3
3Fe + 2O2 =(点燃)Fe3O4
可得出氧化性Cl2 > O2.
那么,我们来看楼主给的离子有Fe3+ Fe2+ F- Cl- Br- I- ,除了Fe3+,其他的离子都只具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所以楼主打错了吧?应该是比较这些离子的还原性。

应为Fe3+是铁的最高价态,它是不能再失去电子的,它就没有还原性
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可知还原性:I- > Br- > Cl- > F- >Fe3+
(铁离子都没有还原性了,那么当然在最后了)
那么Fe2+在什么位置呢?
我们看下2个反应
①2Fe3+ + I- = 2Fe2+ + I2
②Fe2+ + Br2 = Fe3+ + Br-
在反应①中,碘离子(Br-)是还原剂,亚铁离子(Fe2+)是还原产物
那么还原性就是:I- > Fe2+
在反应②中,亚铁离子(Fe2+)是还原剂,溴离子(Br-)是还原产物
那么还原性就是:Fe2+ > Br-
现在就可以得出这些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了,应该是:
?还原性:I- > Fe2+ > Br- > Cl- > F- > Fe3+
电解时离子优先顺序及离子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阳极:活性电极>S2->I->Br->Cl->OH->……还原性最强的在前。

阴极: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 Cu2+
<Fe3+ <Ag+ (指的都是离子) 。

氧化性最强的在后。

标准电极电势表
许多氧化还原电对的E都已测得或从理论上计算出来,将其汇列在一起便是标准电极电
势表。

电极电势表的编制有多种方式。

常见约有两种: 一种是按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特点是便于查阅;另一种是按电极电势数值的大小排列,或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


优点是便于比较电极电势的大小,有利于寻找合适的氧化剂(oxidant)或还原剂(reducdant)。

此外,还有按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分成酸表和碱表编排的。

本书附表采用按电极电势从负到正
的次序排列的一种。

下面对该表的使用作几点说明。

● 按照国际惯例,电池半反应一律用还原过程M z+ + ze- = M 表示,因此电极电势是还原电势。

数值愈正,说明氧化型物种获得电子的本领或氧化能力愈强,即氧化性自上而下依次增强; 反之,数值愈负,说明还原型物种失去电子的本领或还原能力愈强,即还原性自下而
上依次增强。

● 电极电势的数值反映物种得失电子的倾向,这种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例如:
2H2O + 2e- = H2 + 2OH-;E = -0.828 V
写成H2O + e- = 1/2H2 + OH-;E = -0.828V ,E的数值不变。

● 该表为298.15K时的标准电极电势。

因为电极电势随温度的变化(温度系数)不大,
所以,在室温下一般均可应用表列值。

● 标准电极电势是指标准态下的电极电势,即离子浓度为 1 mol·k g-1,气体的分压为标准压力p。

如果溶液浓度不是1mol·kg-1,那么电极电势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不同。

例如:
kg-1) + 2e- = H2(p);E = 0.00V
2H+(1 mol·
2H+(10-7mol·kg-1) + 2e- = H2(p); E = 0.41V
本表不能用于非水溶液或熔融盐。

在非水溶液中的电极电势之所以与水溶液中的电极电势
不同,是由于有溶剂化作用而引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