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造型分析
意境。制灯工匠并没有把它们雕琢得精 细和光彩夺目.而是粗犷中见精细,人物 仪态大方.动物生动传神.富有神彩与韵 味.同时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并贯 穿到整个灯具的历史中,它所选择的形 象与设计表现的手法结合功能与结构. 都能使人在使用与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如上文提到的长信宫灯.其造型自然.形 象矜持,充满个性与”神”态,装饰舒展 自如、轻巧华丽.体现了人物灯造型极高 的艺术水准。西汉的朱雀灯是早期动物 灯具的突出代表.一只朱雀站在龟身上, 嘴衔住灯盘,仿佛要把光明的灯火送向 人间。龟则昂首与朱雀一起向前。此灯中 不同动物组合在一起.造型生动,关系协 调.动感十足,寓意深远。
一.实用之造型 灯具自身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其造型的完美,功能的实用,具备了科学 的器皿基本形态,并从生活实用出发,进
宫殿.寺庙.园林,府第等建筑中.楹联. 匾额到处可见。这个传统随着客家人的 南迁也被带进了坐落在偏僻山区的客家 土楼,并在土楼建筑中生根发展。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只有少数的官 邸豪宅才起宅名.然而在客家聚居建筑 中.几乎每一座楼都要取一个楼名.这与 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关联。 因为人们日常称呼的不是某某人的住宅, 而是其所在家族的楼名。客家聚居建筑 所取的楼名很有特色.有的反映建筑的 环境特色.如沿溪建造的”顺源楼”;有 的点明建筑的形式特点,如直径最小犹 如米升的”如升楼”;更多的是用吉祥文 字组合.表达楼主的向往和追求,如“和 贵楼”.。振德楼”、“裕昌楼”.”侨福楼。
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造型分析
文/龙鲜明
古代灯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其造型在科学.技术.实用.文化.审 美时尚等方面的完美结合是最具设计文化意味的。对现代设计的造型发展具有不可 替代的借鉴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
古代灯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造物 设计,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在造 型上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先进的造物工艺.审美意识和人文传统 又和现代设计理想如此的接近.对当代 设计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与 文化传承价值。它与中国的技术文明以
三.审美之造型 在审美意境领域,无论是古代人还 是现代人,都需要通过用具的美好造型 来获得美感.灯具的设计也不能忽视这 一点。在灯具的造型上.宫廷灯具富丽堂 皇,结构复杂,如皇宫中使用的彩灯—— 宫灯,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造型的灯具, 与宫殿建筑相辅相成.互相映衬,达到了 完美的统一.是我国古灯的瑰宝。它们豪 华典雅.在古灯工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 位,直到今天,还因具有照明、装饰与欣 赏的多重功能在现代化的中式建筑中被 频繁使用。民间的灯具造型相对简单、粗 陋.朴实无华中也蕴涵着对光明的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灯具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优美生动 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增加了实用性之外 的文化内涵,而尺度适宜、结构合理、造 型生动、装饰富丽中无不包含了审美的
一92
万方数据
软装饰在餐饮空问的运用
文/王芳
餐饮空间设计是体现文化的一种方 式.而当装饰附属于这个空间设计中时。 就体现出餐饮空间设计的文化特征。软 装饰设计是时下最流行的装修风格之一。 它利用一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 对室内进行修饰与布置.让人们在钢筋 混凝土的建筑里感受轻松、舒适。软装饰 依靠特殊的质感和形式以及与人天然的 亲和力。充分协调环境的舒适性和品位 性的平衡关系.以满足人们生活环境中 所应有的生理和心理空间的需要。软装 饰成为现今装修的流行趋势。
餐饮空间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餐”代表餐厅和餐馆,“饮”包括西式 酒吧,咖啡厅及中式的茶楼。…根据餐饮空间的经营性质,其装饰风格也各具特色。根 据装饰艺术在不同环境的功能要求.创造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环境是餐饮空间装饰艺 术的宗旨。
纵观目前的室内设计,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再加上“堆金砌银”的室内装修,确实 能给人一种豪华的感受.但总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于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 人们在休闲娱乐的空间中不能享受快乐.却只能感受到压抑.渐渐地,这种过分的奢
合民俗和民间艺术活动进行造型设计,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以装饰欣赏为主要 目的的民间灯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 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南宋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对 当时元宵灯节繁华热闹的观灯景象所作 的生动描写。
灯具是时代社会风尚的代表之一。 两汉时期社会上普遍流行制作桃都树灯, 技术很高,造型很美,成为时尚,和当时 统治阶层好名成风.富贵奢侈的社会风 气有关。明清之际青花和粉彩灯具成为 新的时髦。青花灯具即是在白瓷胎上绘 有缠枝莲,云气纹.花头龙.人物、文字 等,再罩上一层青白透明釉.有清澈明
型灯.人佣灯.树型灯等多种造型的灯 具。
古代工匠很合理地把人物和动物的 造型引入到灯具的设计中,使之功能与 造型结合得更加完美。在制作动物型灯 时往往选择吉祥动物为造型对象.造型 稳定大方。广西博物馆藏汉代凤乌灯,其 凤鸟作回首状,13中含有吸纳油烟的灯 罩.脊背处有一带柄的灯盏,造型生动有 趣。人俑形象是灯具造型的重要主题,人 物造型大胆自然,生动突出,形象动态和 灯具的结构及使用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 广东出土的西汉人物托陶灯,充分运用 了夸张手法,表现了男性的力大无穷.不 作过细雕琢却突出了造型的力量感.是 力士造型灯中最典型的代表。
四.民俗之造型 中国传统造物中追求和谐、朴素、含 蓄体现人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自 然、哲学观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独 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趣味。古代灯具设 计的造型不管是形式还是精神层面.都 包含了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民俗意 义。清代的金属福字油灯以方座为底,以 “福”字为主体的灯柱通过两根铁棍连接 上面的圆灯盘,轻巧而有变化。方座与圆 的灯盘不仅形成了对比.也暗合中国古 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如果中间的“福”代 表人,那么,在这个灯具的设计中天地人 合为一体,表达了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基 本观念。再如清代的瓷质彩绘麒麟送子 灯,麒麟是中国人想象中的灵兽,仁义之 兽,是吉祥的象征。古人认为求拜麒麟可 以得子,反映了中国民间的求子习俗。 灯的造型中蕴涵的文化内容丰富多 彩.民俗文化的典型性很强。如由于灯在 祭祀中的作用,对它的造型与式样有了 更高的要求。早在秦汉时期.灯已被用于 宫廷祭祀.皇宫中有青玉五枝灯、百华树 灯等。到汉代,有祀太乙之俗.在宫中燃 太乙灯,通宵礼祀。后来被道教佛教运用 并逐步完善成为宗教灯仪与斋醮法器, 成为教仪上不可缺少的用具。灯具在祭 祀法事中的功能不仅是照明.更主要体 现其内在的拯济功能上。 我国古代的制灯工匠.在创造了各 种以实用为主的照明灯具的同时,还结
Hale Waihona Puke 快.幽雅宁静之感。在明代的书房和明式 家具一起陪伴了无数的书生.。万古分明 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而此时的青 花、粉彩,把绘画引入到造型装饰中.又 切合了时代的风尚。
结语 中国古代灯具艺术从它的风貌和特 点来看.都以它特有的造型的多元化传 达出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灯具的造 型不仅是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紧密 结合,而且其材料,结构,功能,技法. 装饰等都有一定的文化蕴藏。这几方面 的完美结合在古代灯具艺术的设计中体 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深厚的设计文化底 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已成为设计发展的 传统本源之一。中国古代的灯具随着时
。民以食为天”,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以来,”食”就紧紧地与文化交融在一起。饮 食创造了自身的文化,文化又促进饮食的发展。装饰附属于室内设计时,就体现出室 内设计的文化特征。装饰作为文化的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历史时期都形成了不同的 风格样式和流派,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新 古典主义风格.高科技派、超现实主义、乡村风格等,不同风格有不同的装饰特点, 不同的装饰特点体现人们对生活的不同追求。
在客家聚居建筑中,这样的楹联数 以万计.可以说是有门必有联。它们对仗 工整,意境深远,催人奋进。楹联以”耕 读为本.忠孝仁义”为主题,反映了客家 人的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和家族意 识.民系意识。这些楹联作为客家聚居建 筑的一个重要的装饰要素.不仅美化了 空间,更突出了客家文化的内涵.营造了 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
及造物艺术息息相关,反映了科技的进 步和审美的时尚。中国古代灯具在不断 的变化发展中,留下了不少使用方便、造 型奇特的灯具,主要分油灯与烛台两类。 油灯的造型有盘式、碗式、壶形、匙形. 缸灯.煤油灯等。灯具千姿百态,整体造 型无论高矮.大小.新旧.都以“豆”形
为主。根据火光向上的规律,无论立.坐. 吊.挂的灯具,灯头只能向上,且圆体最 为科学,是理想的灯具造型。古代工匠在 生产与劳动条件的限制下,发挥其智慧, 把科学与艺术上的最新成果运用到灯具 的造型与制作上.让人们对灯光的使用 更加方便与科学。
在造型与科技的结合上最典型的当 属汉代的长信宫灯。此灯由六部分组成, 采取分别铸造.合成一体的方法.各部均 可拆卸。宫女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 顶部相通.似在挡风,实为虹管,形成烟 道.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 又有审美价值,设计十分合理。长信宫灯 造型既实用、又美观。
其次是宋代发明的夹瓷盏省油灯, 它的灯盏为夹层,中空,可以注水降低灯 盏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 的目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 学技术史》中认为,唐宋时期的省油瓷 灯,预示了蒸馏冷凝水与蒸汽循环系统 的现代技术。其实用性和科技意义,无论 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影响深远。省油 灯标志着中国古代工匠在实用科学上创 造的重要成果,体现了造型为使用服务 的目标,提高了古代人民的生存和生活 质量。
树型灯,也称连枝灯,最早见于战国 时期,到西汉晚期和东汉时期达到了高 峰。它的造型技术很高,运用了控,堆. 贴.刻、雕.模等多种手法。两汉时期社 会上普遍流行制桃都树灯,成为一种时 尚。洛阳出土的东汉“十三枝人物贴塑树 灯”,造型复杂,内容丰富,具有典型的 桃都树灯的特征,也可以说是目前全国 收藏的连枝灯中最完善的一个。它的文 化影响一直到唐代以后。在唐诗中对树 灯就有描写,如唐颜真卿”带花疑在树. 比燎欲分庭。”
不同造型的灯具出现之后.无论从 时间还是空间上都突破了光的局限,使 人获得了光的自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余地,让人们的 活动时间和空间从白天.地上延伸到夜 晚.地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