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

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1 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1.1目的及意义 (5)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1.2评价依据 (7)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7)1.2.2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划文件 (7)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8)2 基本情况 (10)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0)2.1.1工程规划 (10)2.1.2涉河建筑物概况 (11)2.1.3主要涉河建筑物施工方案 (13)2.2公路穿越区域基本情况 (13)2.2.1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13)2.2.2水文气象 (14)2.2.3地形、地貌 (15)2.2.3地质情况 (15)2.3河道基本情况 (16)2.3.1河流水系 (16)2.3.2河道概况 (16)2.4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 (17)2.5有关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20)2.5.1历次规划的基本情况 (20)2.5.2规划实施安排 (21)3 滞洪区运用及洪水风险分析 (22)3.1滞洪区运用条件和应用程序 (22)3.2滞洪区运用情况 (22)3.3洪水风险分析 (26)3.3.1洪水淹没水深 (26)3.3.2洪水淹没时间 (26)3.3.3洪水传播时空分布特点 (27)4 防洪评价 (27)4.1水文分析计算 (27)4.1.1基本资料 (27)4.1.2设计洪水计算 (28)4.1.3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31)4.1.4断面过流能力复核 (33)4.2老王坡蓄滞洪区分析计算 (34)4.2.1公路穿越蓄滞洪区基本情况 (34)4.2.2公路建设对蓄滞洪区的防洪影响分析 (35)5 防洪综合评价 (43)5.1公路建设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3)5.2公路建设是否符合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4)5.3公路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及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4)5.4公路建设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45)5.5公路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5)5.6公路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45)6 防治及补救措施 (46)6.1降低行洪影响的措施 (46)6.2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46)6.3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的补救措施 (46)6.4河道及堤防工程的防护措施 (47)7 结论及建议 (48)7.1结论 (48)7.2建议 (48)1 概述1.1项目背景京港澳高速公路作为我国公路运输的南北大动脉,是中部地区承接外部经济辐射、加强区内经济联系的最主要通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港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路段交通量迅速增长。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段自2003 年全线贯通以来,随着交通量快速增长,服务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服务质量和通行速度逐年下降,部分路段在高峰时出现拥堵现象,为此河南省交通厅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京珠、连霍国道主干线扩建工程,提高技术标准,完善服务功能”。

目前,为积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大举措之一。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次建设投资的重点之一。

基于上述情况,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 年11 月提出对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进行改扩建,并委托相关单位承担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简称漯驻高速,下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改扩建路段北起于京港澳高速路郑州至漯河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终点,经漯河市东、西平县东、上蔡县西、遂平县东、汝南县西,于驻马店南站北约1.7Km接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高速公路。

路线全长约63.494Km,路线先后穿越漯河、驻马店两个地级市。

漯驻高速沿线穿越黑河、淤泥河、洪河、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汝河等主要河道,并从老王坡蓄滞洪区的中部穿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应当就洪水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受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查勘、野外大断面测量等外业工作;收集有关资料、区域情况调查等外围工作,并进行设计洪水等各类分析计算和技术咨询,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改扩建工程跨老王坡滞洪区防洪评价报告》。

1.1.1目的及意义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至漯河段,南接驻马店至信阳段,向北直至首都北京,向南至广东沿海地区,是承载国家南北运输的公路大动脉,而且也是河南省南北向最为繁忙运输通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基轴”之一。

该段公路作为河南省公路交通的核心部分,北接南洛高速,南接新泌高速,中间通过互通式立交连接S331、S206、S333 等省干线公路,对全省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交通辐射、集散能力。

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沿线经过漯河、驻马店2 个省辖地级市,经过“九五”、“十五”的十年建设,该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平均以大于10%的速度增长。

“十五”期间,该区域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0.00%的速度递增,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充分显示了漯驻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区域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的增长必然导致交通需求的增加,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除了改进现有的交通运输工具,增加运输工具的数量以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运输线路的通畅。

京港澳高速公路是沿线地市及河南省公路运输最为繁忙的运输通道,承担着沿线大部分公路客、货运输量,在“九五”、“十五”时期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区域经济新一轮的建设发展,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高速公路必将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京港澳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河南省境段位于中间段落且与连霍国道主干线在郑州交汇,具有连南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该段公路不仅承担着我国南北大量的过境交通运输,而且也是河南省南北向最为繁忙运输通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基轴”之一。

京港澳高速河南省境段东有大广,西有二广两条国家重点高速公路,直接连接郑州西南绕成高速公路,连霍国道主干线,上洛、上武、日南三条国家重点公路以及省内规划的安林、鹤濮、济东、焦郑、许亳、新泌等多条高速公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项目作为京港澳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及运输效益的提高对京港澳高速公路充分发挥主干线、主通道、主骨架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其一次改扩建成八车道高速公路是十分必要的。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3)《河道管理条理》(1998年);(4)《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国发[1988]74号);(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原国家计委、水利部;1.2.2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划文件(1)《防洪标准》(GB50201-94);(2)《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93);(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办建管[2004]109号,水利部);(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8)《水文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1991年10月);(9)《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2009年3月);(10)《小洪河防洪除涝规划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6年)(11)《老王坡改善工程规划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8年)(12)《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淮河水利委员会,2005年)(13)《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修订报告》(中水淮河公司,2006年7月)(14)《京港澳高速公路路漯河至驻马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1月);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制定防洪评价报告具体技术路线与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滞洪区现状,参照相关资料,根据滞洪区现有成果,对穿越滞洪区现状行洪滞洪能力进行分析;(2)根据穿越滞洪区以及相关河道的设计成果和滞洪区及相关河道现状,评价项目建设对滞洪区及河道的影响;(3)分析滞洪区洪水对建设项目安全的影响,提出工程度汛应采取的措施;(4)复核建设项目对穿过老王坡蓄滞洪区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是否满足滞洪区进、退洪要求;(5)根据滞洪区现有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评价其对滞洪区蓄滞洪水、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施工期对滞洪区防洪、行洪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2 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1工程规划漯驻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基本在原路基础上进行加宽扩建,路线走向与老路相同。

路线起点位于郑漯高速改扩建终点(原漯驻K3+706),南行至K7+350 处进入老王坡滞洪区,跨淤泥河、洪河后出滞洪区,继续南行至K21+575 处跨西平——上蔡公路设互通式立交一处,路线继续南行跨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至K44+513.024 处跨遂平——上蔡公路,设互通式立交一处,继续南行跨汝河、汝河分洪道、冷水河于K61+600 处设互通式立交一处,南行于雷竹园村西K62+636 处跨驻马店--上蔡公路,在K65+383 处跨驻马店--新蔡地方铁路,K66+103.5 处跨驻马店——新蔡公路,经西王坡村西,结束于K67+200。

路线全长63.494km,其中漯河市境2.694km,西平县境27.574km,上蔡县境1.287km,遂平县境23.182km,汝南县境2.485km,驻马店市境6.272km。

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63.494km,本次改扩建采用在原路基基础上两侧加宽成标准八车道的形式,改扩建后路基宽度42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