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400 [我和医院共成长征文5篇]

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400 [我和医院共成长征文5篇]

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400 [我和医院共成长征文5篇]【篇一】作为一名在中医院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的老职工,回首这二十多年来医院的发展历程和个人的成长经历。

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慨…… 1990年6月30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那天是我从某县人民医院调入到中医院报到的日子。

记得那天上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手揣着人事局的调令,来到原俗称为大南门外体育场边上的一所并不显眼的医院,只见门口两扇低矮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边上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上面竖写着:“平湖县中医院”五个大字,走进大门不到十米处便是一幢陈旧低矮青砖灰瓦的二层门诊楼。

来到院办室报到,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人事科。

院领导介绍说:“中医院总占地面积4亩多土地,工作人员八十多位,其中护理人员二十多位。

住院部只有一个病区。

从一楼到三楼基本上都是内科病人和骨伤科病人……”一想到自己将在这里工作、生活几十年,看着这么一所规模小、设备简陋的医院,心里还真有些担心呢!来到住院部二楼医生、护士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热情地接待了我。

当我见到我的新同事们,是一群年纪与我相仿、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时,我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确信自己将在这里工作、学习、成长……进入中医院后,我被分配到住院部工作,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医院业务量逐年递增,医疗设备不断更新,门诊及住院部规模逐渐扩张,先后开设了内科、外科、骨伤科等住院科室。

我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团结同事,热情护理每一位病人,逐渐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在组织的培养下,1995年10月份开始担任内科病区护士长,并积极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进行知识更新,成为医院首批护理大专毕业生。

同年也获得了卫生系统“南丁格尔式”的十佳优秀护士。

1999年是我们中医院人期盼、自豪、奋进的一年,因为我们经历了中医院整体异地搬迁的过程,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每个科室都在完成日常医疗业务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去新医院搞卫生,搬运桌、椅及其它一切医疗、办公用品。

我们不请保洁公司、搬家公司等服务性行业,硬是靠勤劳的双手完成了“搬家”这个伟大的工程。

这就是我们中医院人的团结、奉献精神。

1999年9月2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早上,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我和我的护理姐妹们已早早地来到了新医院,看着病房里早已准备好的洁白整齐的床单位,宽敞明亮的治疗室,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通过救护车,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一对一全程陪护,一共花了两个多小时,顺利地完成了住院病人的转运工作,病人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工作均有条不紊地展开。

1999年11月份,由于卫生系统医疗结构的调整,我院将新开设妇产科病区。

作为内科病区护士长的我,服从组织分配,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入到新科室的筹备、协调工作之中,经过二十多天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1月28日顺利完成了新科室的搬迁、运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医院业务量突飞猛进,住院部从刚搬迁过来的内、外、骨伤科三个病区不断扩展为七大病区,以及icu、急诊科、血液透析中心等。

医疗业务收入从五千多万上升到近两个亿,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先后于2005年和2012年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以及三级乙等中医院的评审、验收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从2007年11月份开始担任供应室护士长。

由于原来的供应室面积小,设备落后,已远远不能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虽然经过2009年的第一次改造后条件有所改善。

但随着院感质控工作的不断加强,按照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经过院领导、院感科、手术室、供应室多次现场勘察、分析,充分酝酿讨论,外出参观取经,于2014年3月份决定对供应室进行第二次扩建改造。

作为供应室的护士长,在开始改扩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要查找资料,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参与改造图纸的设计工作,及时与设备科、信息科、总务科等沟通协调,参与医疗仪器设备及计算机系统等物品的采购工作,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地解决。

与此同时,克服人员紧张等困难,分批外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并加强对科内人员新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与考核工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改扩建过程,终于在2014年8月30日顺利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开展的第八届感动式服务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供应室被评为“优胜科室”荣誉称号,我个人也荣获了2014年度双争双评“优秀党员”称号。

如今的中医院,已今非昔比,目前已拥有开放床位598张,工作人员近600名,业务收入突破两个亿,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的感动式服务活动,医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服务理念、院徽、院歌以及独特的中医院文化,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伴随着医院的发展,我个人也在不断地成长,无论是学历的提升、职称的晋升,还是政治素质的培养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医院的一份子,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医院却给我很多的荣誉,如医院、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医院、卫生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发扬我们中医院人的优良传统,爱岗敬业,不断进步。

平湖市中医院,是一艘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巨轮,而我只是您无数帆叶中的一小片,我愿继续做您的一片帆,伴您远行!【篇二】“盖人为万物之灵,既灵于物,自当不物于物,蚕能吐丝矣,蜂能酿蜜矣,人而无一技之可传,一艺之可名,物不若矣。

”26年前,青春年少的我,告别校园,铭记着祖传家训,懵懵懂懂地踏进了中医院的大门,从此融进了中医院这个大家庭中,并与之共同成长。

记得当年,医院里只有两三幢简陋低矮的医疗用房,几十张床位,几十名员工,几十台专业设备和普通电器,没有设备科更没听说过信息科,从属于总务科的小小的维修室阴暗又潮湿。

那时的临床科室和病房里都未曾拥有空调,夏天靠电扇(吊扇、鸿运扇),冬天几个特殊科室才配有取暖器,那已经是最高待遇了。

洗衣房的洗衣机是笨重的大齿轮带动的,脱水机和冰箱常常需要趴在地上去更换皮带,维修时,满手的油污,总也洗不干净。

还必须维修一些配合临床科室使用的五花八门的小型电器。

在专业设备中,也没有全自动的概念,机内的线路上还在用晶体管,一小部分设备是有集成电路构成,根本无法去想象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专业设备是啥样,那时的电脑属于高科技产品,昂贵又笨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配备。

血压计、超声波雾化机、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x光机等等专业设备不分大小也不分简单复杂,都得去接触,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时,我常常忘记了自己的性别,拿着万用表、螺丝刀、扳手、榔头等等维修工具,一步步去仔细查找故障原因,尽快去排除故障,保障临床科室的正常工作,记得当时唯一自信的是能借助工具书翻译一些原装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或者维修手册。

所幸的是,这么多年来,医院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子而嫌弃我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反而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培训学习机会,送我到上级医院的设备科去进修学习,派我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专业设备的维修培训班,每当去临床科室维修设备时,周围的医生护士们总是轻声细语地鼓励我,并放心大胆地让我动手拆卸机器查找故障原因,使我从一开始面对故障设备时的惶恐不安到后来的镇定自如,从笨拙到熟练,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理解和信任。

特别感动的是,在每一次修复仪器后,都能听到那一声声真诚的感谢声,看到那一张张舒心的笑脸,使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工作环境的恶劣,心里总是暖暖的。

回忆这一切,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是医院里的同事之情在伴随着我不断成长。

1999年9月,由于一代代中医院人的不懈努力,中医院终于迎来了乔迁之喜,它拥有了不止一幢的高楼,院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草茵茵,并陆续增添更新了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原装进口的螺旋ct从双排到16排、从普通拍片机到原装进口的cr直到数字化的dr;从普通彩超到四维彩超;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腹腔镜和电子胃肠镜系统从纤维到电子,从普清到高清;从一台国产的血液透析机到如今六十多台的原装进口血液透析机和三套水处理系统;还有多套遥测心电监护系统、中央监护系统、远程心电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系统、自助挂号系统、网络微信平台等等。

电脑和空调已经遍布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如此先进的医疗信息化现代化,这一切是当初的我无法想象的。

与此同时医院还请进了各科专家,更培养起了一大批医学精英,医疗技术和业务收入很快就有了新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飞猛进。

设备科也很快成立了,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了齐全的维修工具,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也拥有了更多的维修培训的学习机会。

医疗设备已超过了2千多台,价值7千多万元。

医院也一步步从二级乙等中医院到二甲到今天的三级乙等中医院。

通过参与每一次医院上等级的准备和评审过程,设备科的工作也上了一个个新台阶。

而工作着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崭新的并超越自我的,不一样的设备有不一样的工作原理,不一样的故障现象,不一样的保养和监测方法,每一次的新装机和排难检测过程都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渐渐的我可以把我的维修经验写成论文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提高;可以带着新来的同事指导他们学习进步;可以督促大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工作,防范于未然,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保障着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虽然必须24小时手机开机,随叫随到;虽然不分白天和黑夜,随时随刻备战着,维修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因为热爱着,我不后悔!因为身边有着一群可亲可敬的同事,时常让我深深感动着!现如今的我,在设备科里,已不仅仅是一名工程师,更被医院赋予了重任,让我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这几年来更是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

我不仅仅学习新设备的维修保养技术,也有机会参加了中层干部培训班,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不仅仅要让自己进步和提高,同时也要让设备科整个团队共同进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回忆往昔,我更加憧憬我院美好的未来,请看不断新崛起的临床科室,业务骨干,开发着一个个新的领域,增添着一批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治愈着一批批病患,近几年来更加发挥着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未病先防。

我坚信,我们中医院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我愿意继续努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我们中医院更快更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不辜负26年来中医院给予我的这一切,让我有幸与之在风风雨雨中共同成长!【篇三】时间都去哪儿了?不经意间我到市中心医院工作已经近40年了,有幸与中心医院同成长、共发展,参与并见证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和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