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四川地势状况与交通

古代四川地势状况与交通


金牛道 据古地名遗址和史志记载,今人之实际查勘,金牛道 的具体线路是:汉中南郑向西,进入沮口、青羊、大安等 镇,经勉县西南烈金坝(金牛驿),南折入五丁峡、五丁 关至宁强县,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进入四川朝天 的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神宣驿、龙门阁、 明月峡、五里峡、石柜驿、汉寿驿、朝天镇,顺嘉陵江之 绝壁上的飞阁栈道向南经朝天峡、望云铺、飞仙关至广元 的千佛崖入利州古城广元。再南渡嘉陵江至要塞昭化,经 古战场葭萌关,上牛头山,过“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的天下雄关剑门关。信步于古柏夹道、浓荫蔽日的翠云长 廊而至梓潼大庙,经涪城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 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到达成都金牛坝。
长江水系
金牛道
金牛道乃古蜀道的主干线。全程共约600余公里。 金牛道的线路,与今之金牛道线路应大体符合。从整个 古金牛道上的传说和地名,也证实了历史曾发生过开石牛道 大事的过程,如秦置金牛驿于烈金坝,五丁峡、五丁关、石 牛铺等。所谓五丁,实是指凿金牛道的人工队伍。《蜀王本 纪》(蜀王)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实是对五丁的 解释。金牛道上有五丁力士传说,地名较多,有五丁关,五 丁坟,五丁峡,五里铺、五盘岭、五里峡、梓潼五妇岭,是 五丁拔大蛇山摧之地。
战国时期:为巴、蜀之国。巴、蜀分据两川(川 东、川西)。秦国占据此地,大大削弱了楚国实 力。
秦汉时期:加之经济开发意义 三国两晋之后:政权必守,新兴政权必攻之地
1. 在全国范围的形势 长江、黄河分别流贯中国南方和北方,四川位于 长江上游之势。 因此四川地区多被北方政权所占据。
2. 自身的地理特点
山川险固: 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地形。 在盆地外围的每个 方向,都是重山峻岭,层峦叠嶂,防护之厚非其它地 域可比。四川的西、南两面地形地势险恶,在古代多 属羁縻之地;东、北两面是其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方向。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 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 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 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 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 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政治与历史学院 历史系11级2班
薛羽
110710060
古代四川地理重要性 四川的山河形势
实例:金牛道和剑门关
观地理因素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天时,地利,人和” 影响军事形态(如重点组织哪种部队) 影响作战双方实力强弱 影响战略布局
关键地区的争夺影响政权发展
。。。。。。
举例
草船借箭
大意失荆州
自然地理因素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
交通建设 决定农业类型与发展方向
矿产资源的经济效应
影响经济发展可辐射的范围 水源影响经济活动 。。。。。。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古代四川是怎 样体现以上观点的
四川据长江流域的上游,故历代经营天下者 无不汲汲于四川的上游之势:以北方进取南方, 取得四川便可顺流长驱,直下东南;以南方对抗 北方,确保四川可以屏护上游,确保江南形势的 完整。在统一战争中,四川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天府之国。
长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状汇入盆地底部,东流出川。江河冲积, 形成肥沃的平原,宜于农业生产。
诸葛亮隆中对策之时,称益州是“天府之土”
物产丰富。
《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等地“土地肥美,有江水沃 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偅,西近邛、 笮马旄牛。” (《汉书》卷二十八 地理志下 ) 四川地多 盐井,获利丰饶。
剑门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享有“剑门天下险” 之誉。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 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 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 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 又称剑门蜀道。
出自饶胜文《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四川比其它地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没有一个分裂动荡的历史时期四川地区不产生独 立的割据政权。原因有:
1.四川本身的盆地状况
不易与外界沟通,位置稍偏
2.政治上的“盆地心态”
历代据蜀者大多在政治上安于偏安割据,不思进取。在政治与地理因素之间 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在德不在险” [ 注:《史记》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 。历代据蜀者几乎一无例外地未处理好这二者之间 的关系,安于偏霸,安于割据,不思进取。
开发较早。
战国时,秦蜀守李冰营都江堰,灌溉良田千里。 秦汉时期,蜀地富商闻名天下。
交通困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与外部之间的交通条件很差,而在四川盆地腹地 成都平原,交通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涪江在历史上通常谓之内水,岷江在历史上通常谓之 外水,沱江在历史上通常谓之中水成都和重庆是这个 水运系统的两大枢纽,分居其上下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