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纳米材料学和生物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纳米技术的兴起,对生物医学领域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理化性质,因此在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重要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纳米药物、抗菌材料、生物传感器等。

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与传统的分子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颗粒药物,而广义的纳米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纳米药物载体,即指溶解或分散有分子药物的各种纳米颗粒,如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等;第二类是纳米药物,即指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的纳米颗粒,或利用崭新的纳米结构或纳米特性,发现基于新型纳米颗粒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或诊断药物。

前者是对传统药物的改良,而后者强调的是把纳米材料本身作为药物。

是否能实现细胞和亚细胞层次上药物的靶向传递和智能控制释放,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共性问题。

纳米粒子介导的药物输送是纳米医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

目前,用作药物载体的材料是否能实现细胞和亚细胞层次上药物的靶向传递和智能控制释放,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共性问题。

纳米粒子介导的药物输送是纳米医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

目前,用作药物载体的材料
抗菌材料
抗菌材料是指具有抗菌或杀菌功能的材料,其主要机理为: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干扰核酸的合成等4点。

目前,抗菌材料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化学改性的方法使材料具有抗菌的效果。

通过表面化学改性方法将抗菌剂接枝到电纺纳米纤维表面,控制接枝反应在纳米纤维的表面进行,不影响纤维膜的本体力学性能。

此外,纳米纤维巨大的比表面被具有高密度抗菌基团的聚合物链覆盖,并稳定、牢固地以共价键结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抗菌效率,小剂量即可产生强的抗菌作用,而且还具有长效及重复使用的优势,可以有效避免抗菌剂污染等问题。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兴高科技领域。

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纳米技术不断整合入传感器技术领域,生物传感器越来越趋向于微型化。

在纳米技术中,纳米器件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纳米科技的总体水平,而纳米传感器又是纳米器件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向。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唐芳琼研究员带领的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组,在纳米增强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研究成果是采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构建高灵敏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研究表明,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在实际血清的检测中表现出很好的检测效果,与现有临床方法检测结果相比,标准偏差均在3%以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纳米技术医学应用的展望
虽然纳米医学刚刚问世,但其发展的巨大潜力已经展示在我们面前。

21世纪是纳米科技的世纪,人们将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看待生物医学问题,在纳米水平上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纳米医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为基础与临床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为现阶段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纳米技术在促进医药、工业发展的同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卫生也同样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同化学组成的纳米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其潜在毒性、次级效应、生物降解能力也存在质疑。

如何评价纳米医药的安全性和毒性,如何优化纳米技术使这些医药材料适合于人体生物系统,以及如何避免或降低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在医学方面,尚难找到只有治疗作用而没有不良反应的物质,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利用物质的性质。

对于纳米技术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其负性效应,就能够解决它、避免它,从而对其进行安全利用。

综上所述,和其他前沿学科一样,纳米医学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对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研究的深入及生物安全性问题的阐明和解决,纳米技术将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为许多重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