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检查标准及评分制度

食品安全检查标准及评分制度

从事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应佩戴口罩。
1分
未穿工衣,戴口罩的扣1分
现榨果蔬汁及水果拼盘制作的设备、工用具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1分
制作的设备、工用具有污垢异味扣1分
用于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的蔬菜、瓜果应新鲜,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使用。
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1.5分
供应有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扣1.5分
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
0.5分
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有污垢和异味的扣0.5分
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不得反复使用。
1.5分
菜肴装饰的原料反复使用的扣1.5分
凉菜配制操作规程要求
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1.5分
餐用具清洗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一个清洗水池的扣1.5分
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1分
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的扣1分
饮品制作操作规程要求
从事饮品制作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应佩戴口罩。
1分
未穿工衣,戴口罩的扣1分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的原料,发现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1分
留样未按规定存放扣1分
记录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食品安全检查情况、人员健康状况、教育培训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予以记录。
1分
未做相应记录扣1分
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
严格保管,存放及正常使用易燃物品(如:固体酒精、火柴、蜡烛等)。
1.5分
随意摆放易燃物品扣1.5分
严禁任何人在禁烟区内吸烟,如果员工发现有此类情况应立即报告本部门主管、经理或治安防范小组成员。
2分
在禁烟区内吸烟扣2分
各部门下班前,要由专人检查门、窗、柜及电器设备是否正常,并要加锁,关闭有关电源。
2分
1.5分
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使用金属器皿盛放食品扣1.5分
工作人员在添加酒精时,不可直接加入,必须先灭掉火焰后加入适量酒精,重新点燃。
2分
添加酒精时没灭掉火焰直接加入酒精扣2分
使用各种炊事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专人使用保养,工作中要精神集中,不准说话聊天,长发须盘起,必须戴套袖和工作帽,穿围裙,杜绝人身事故的发生。
0.5分
发现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扣0.5分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烂变质迹象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1.5分
发现加工有腐烂变质迹象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扣1.5分
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动扣1.5分
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0.5分
未做记录的扣0.5分
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0.5分
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未洗净扣0.5分
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0.5分
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有污垢的扣0.5分
烹调操作规程要求
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1.5分
发现加工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扣1.5分
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烹调加工后再次销售。
食品安全检查标准及评分制度
项目
检查标准
标准分
评分办法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要求
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2分
采购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扣2分
1.5分
未使用保鲜膜分割扣1.5分
食品再加热操作规程要求
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1.5分
加工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扣1.5分
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0.5分
冷冻熟食品未彻底解冻,加热的扣0.5分
1.5分
未按规定操作扣1.5分
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冻或冷藏,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0.5分
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扣0.5分
奶油类原料应低温存放。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
0.5分
未按规定储存扣0.5分
生食海产品加工操作规程要求
1.5分
加工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扣1.5分
饮品制作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1分
使用未消毒的设备、工具、容器扣1分
自制含酒精的饮品,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有关要求。
0.5分
自制含酒精的饮品不符合有关要求扣0.5分
现榨果蔬汁及水果拼盘制作操作规程要求
加工生食海产品的应设立专间(专间要求同凉菜间),或在凉菜间内设置专区。
0.5分
未分开加工的扣0.5分
从事生食海产品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应佩戴口罩。
0.5分
未穿工衣,戴口罩的扣0.5分
用于生食海产品加工的设备、工具、容器应专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0.5分
0.5分
发现没有洗净或混合清洗的扣0.5分
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0.5分
发现易腐烂变质食品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的扣0.5分
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2分
原料和半成品未分开存放的2分
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2分
烧、炸食品时擅自离开岗位扣2分
未经允许,任何闲人不得进入厨房区域内,穿行、接触食品。
2分
发现有闲人进入厨房区域内,穿行、接触食品扣2分
厨房工作人员在端油锅或抬热钢桶时,不得嬉笑打闹,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烫伤。
1.5分
工作时嬉笑打闹扣1.5分
员工在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不允许使用金属器皿盛放食品,以免爆炸。
0.5分
回收后的食品经烹调加工后再次销售的扣0.5分
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1.5分
成品与半成品、原料一起存放的扣1.5分
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于90分钟冷内却至10℃以下或四小时内冷却至5℃以下后再冷藏,并加贴标签。
0.5分
需要冷藏的熟制品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的扣0.5分
用于烹饪的调料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并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0.5分
餐饮器具有污垢异味扣0.5分
消毒后餐饮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1.5分
不符合规定扣1.5分
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1分
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扣1分
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1.5分
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未分开存放扣1.5分
盛放调味料的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
1分
用于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的蔬菜、瓜果不新鲜,未经清洗扣1分
面点制作操作规程要求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辅料,发现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1.5分
加工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扣1.5分
需进行热加工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0.5分
盛放调味料的容器有污垢异味扣0.5分
留样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聚餐,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食品应留样。
1分
未做食品留样扣1分
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下班后门、窗、柜没有关闭扣;电器设备没有关闭电源口扣2分
对各部门的烟感,喷洒及报警装置,任何人不得私自摘取拆卸,如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报告保卫部经理。
1.5分
私自摘取拆卸烟感,喷洒及报警装置扣2分
厨房的工作人员在灶台上烧、炸食品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每日工作完成时,要关闭煤气开关,并指定专人定期检查灶具。
制作的设备、工用具有污垢异味扣0.5分
用于加工的生食海产品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1.5分
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海产品扣1.5分
加工操作时应避免生食海产品的可食部分受到污染。
1.5分
加工有腐烂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扣1.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