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社会学论文

农村社会学论文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20145015012 农村社会学论文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年级:2014级姓名:***2016年12月1日农村文化娱乐现状浅析——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讨卜齐村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巨大解放,广大农民的腰包也鼓了,多数农民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消费条件,但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依旧匮乏、单调和落后,所以农民群众对于农闲时间的娱乐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农村在我们国土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坚实的后盾,同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所以如何能够满足农民朋友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他的意义不仅是减少农村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在为农村的城市化做准备。

文化娱乐是繁忙劳作之后的放松和享受,是为了更好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手段,丰富和正确引导农民的娱乐生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居民文化娱乐存在的现状相比城市居民缤纷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发展相当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文化娱乐主体意识薄弱我在与呼和浩特的讨卜齐村民交谈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很多村民,尤其是老年人认为有意义的文化娱乐生活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不是自己的事儿。

由于老年人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闲暇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是村中条件好。

没压力的人的事情。

因此,讨卜齐村出现了一批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有时间与意识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群体。

在访谈中,讨卜齐村每年大批“外出务工”的老年人群体的存在便是这一问题凸显的最好说明。

而留守在家的女性老年人也很少参与到村里队伍中去,只是在旁边观看。

总之讨卜齐村村民缺乏文化娱乐的主题意识,尚且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闲暇时间的方式。

(二)闲暇时间利用效率低下在农村,为孩子、家庭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在孩子成家之后本应该尽享天伦之乐,但为了下下一代不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讨卜齐村的男性老年人仍然在辛苦的劳作,于是他们的闲暇时间被大量的剥夺。

而女性老年人虽然不用在外遭受风吹雨雪的敲打,但是“看孩子”仍剥夺了属于他们的闲暇时间。

并且“做饭-领孩子玩-做饭-领孩子玩-睡觉“成为了他们一天天的生活写照。

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她们经常说”“领着孩子,一天天一会儿就过去了。

”这从中可以看出她们的闲暇时间利用效率低的状况。

(三)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当下农村居民的娱乐方式较少,方式也较为固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群体的娱乐方式有所差异。

村中的老年人较少参与劳动,主要娱乐活动就是闲聊跳广场舞等,逢年过节的时候,娱乐活动也就是聚众打牌,走亲戚;由于呼和浩特城市化推进比较快,很多村民的土地由于城市建设而而被政府所大量收买,所以村里的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富裕,大多数村民不用工作也不用为生计发愁,由于文化活动很少,所以赌博在村中非常盛行;村中的青年人,在城市接受了现代生活的一些东西,观念也较前卫,除了传统的娱乐方式,也会热衷于上网、唱K、聚会游玩等。

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还是较为单一,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还是传统的看电视、闲聊、打牌。

(四)文化娱乐场所缺乏讨卜齐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导致了娱乐文化场所的极度匮乏,相比于市区所具备的图书馆、体育馆、公园、游乐园、电影院等完善的娱乐场所设施,村子在娱乐场所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村子周围也仅仅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少量的文化娱乐场所,一些偏远的村子甚至什么都没有,而且很多的文化站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匮乏,已经成为满足该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瓶颈,是亟待解决的的问题。

二、农村娱乐生活现状的形成原因(一)文化娱乐活动缺乏正确引导由于缺乏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民在农闲时间无事可做,无处可去,一些人只能去牌桌上消磨时间,逢年过节的时候,聚众赌博更是常见。

农民的法制意识较差,加之农村是法律执行的薄弱地带,一些违法的赌博行为如地下六合彩等在讨卜齐村中渗透发展。

赌博不仅危害个人和家庭,而且赌博往往容易滋生黑社会势力,对于行政管理能力同样薄弱的农村地区,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二)地方政府不重视,投入不够出于对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乡镇政府往往热衷于搞经济建设,普遍重视经济性、生产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不足。

在政绩目标考核驱使下,地方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向见效快、效果显著的政绩工程、门面工程,忽视农村娱乐场所建设,对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资助不够,开展面向农村居民的公共娱乐文化活动愈来愈少。

(三)农村居民秉持“各过各的日子”的理念笔者在讨卜齐村调查的过程中,农村居民也经常提到“各过各的日子”这一说法。

讨卜齐村居民经常强调,现在的人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一心一意想的都是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其他的事情根本管不了,也不想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该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善。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再加上该村现在一年只种玉米一季农作物的典型北方农村的特征,这使该村村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合作大大减少。

农业生产方面合作的减少直接导致该村村民生活中间干脆没有了交集。

听该村老年人说,以前农业技术不发达时,夏天收麦时节能持续半个月,收秋时节甚至能持续一个月,农忙季节在地头上经常看见一群农村老年人在讨论自己家的收成以及一些家长里短,不管是不是一个门洞的人都能聊的来,场景热闹非凡。

然而,现在农忙时间一方面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农村人大量的闲暇时间却都是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与村庄的集体文化娱乐活动完全隔离。

讨卜齐村居民对这一理念的坚持或许会减少邻居之间的纠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村内人际关系的疏。

“日子好了,纠纷少了,但是热闹没了。

”这是该村老年人对该村社会风气的普遍反应。

实际上,因为农村居民之间交往的频率、深度和广度都在减弱,交往稀少了,接触少了,纠纷也就慢慢稀少了。

而由“各过各的日子”的理念造成该村人际关系疏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居民之间的联系,导致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主体意识不强,对村里的集体文化娱乐活动总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这一群体在集体文化娱乐活动面前最多扮演着“看热闹”的角色。

现在该村就算属于同一门洞的居民联系也很少,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不得不往来。

(四)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

讨卜齐村居民较低的文化程度弱化了该村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意识以及限制了这一群体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种类。

笔者研究的该村老年人都是出生于50年代—70年代初的人,这一群体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贫困与社会落后。

每天为生计发愁的他们根本没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造成了该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结果。

拥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这一群体长期都被束缚在土地上,靠双手吃饭的生活方式限制了这一群体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文化热烈的需求。

“青年时期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使得这一批淳朴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意识非常薄弱,主动要求需要文化生活改善他们晚年生活的行为在农村几乎很少见。

而这一现象在该村60岁—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间尤其明显。

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老年人,他们的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更不会知道自己与城市居民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

没有接触过外面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他们,在村里只能进行单一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

根据上述分析的原因,造成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现状的原因归结于一点: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主题意识薄弱。

因而通过加强农村居民学习来增强农村居民文化娱乐主体意识与认同感则成为一件必要的事情。

三.解决农村居民文化娱乐困境的几点建议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得不到很大重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愈加强烈,这些问题显得愈加突出,对于新农村全面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加大,当下形式下,全力解决这些问题尤为迫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注意利用农村独特的社会关系开展组织活动中国传统的和谐邻里关系在农村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村民之间相处融洽,红白喜事一起张罗,遇到困难也会相互帮助。

因此,在农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很好的利用好这一点,选派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强的村民当担组织员或宣传员,遇到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很好地组织村民参加,平时也可以让那些住在挨得近的村民自行开阵一些“自娱自乐”的小活动。

同时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宗族势力来监督引导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比如让宗族势力来监督引导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比如让宗族里比较有威望的长辈来规劝参与赌博的家族成员。

(二)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娱乐建设农村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可以呼吁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捐献,建立相关的社会慈善基金,比如依托希望工程,可以利用社会慈善基金在希望小学建设农村大型公共体育娱乐场所等。

可以鼓励一些娱乐服务企业比如KTV、电影院等入驻乡镇,使得农民可以就近享受这些娱乐服务。

另外,可以鼓励一些文艺团体、明星下乡参加义演活动,倡导大型的电影制作公司免费给农村播放露天电影等。

(三)注意与农村实际结合,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乡镇政府可以结合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开展一些如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等农村文化创新活动。

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经济作物,每到丰收的季节,可以开展组织一些如劳动技能比拼、品尝会、展销会灯特色活动,创立文化节品牌。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建设如城市一般完善的娱乐文化场所设施是不太现实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抓紧把一部分农村居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制定优惠政策方便农民工落户城市,把一批符合条件的县镇改造建设成小城市,将文化资源集中,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的文化娱乐资源。

参考文献:[1]张冬梅,浅谈农村文化生活的变迁与发展,2015年。

[2]王革,刘伟,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2014年。

[3]覃彪喜,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思考和建议,2015年。

[4]刘继昌,农村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201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