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1.建筑结构可从组成的材料、结构体系及建筑物层数等几方面进行分类。
2.根据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材料,其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组合结构。
3.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按结构的受力特点,建筑结构从体系上可分为混合结构、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5.按建筑物的层数,建筑物可分为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
6.在设计决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1.荷载按时间的变异可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2.设计结构时,必须相对固定一个时间坐标作为标准,这就是“设计基准期”。
永久荷载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3.荷载按空间位置的变异可分为固定荷载和可动荷载。
4.荷载按结构的反应可分为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
5.永久荷载的代表值就是它的标准值。
6.可变荷载的代表值可分为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7.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称为设计基准期。
设计基准期一般为50年。
8.结构和功能的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适用性要求和耐久性要求。
9.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的,共分为三级。
10.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
第三章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指标1.结构材料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与冷脆性、徐变和松弛2.木材的性能指标:①密度②含水率③湿胀干缩性④强度3.木材的防护:①木材的腐朽与防腐②木材的防虫③木材的防火第四章混凝土结构1.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2.素混凝土结构:不配置任何钢材的混凝土结构3.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圆钢筋作为配筋的普通混凝土结构。
钢筋和混凝土不是任意结合的,而是将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4.型钢混凝土结构又称为钢骨混凝土结构。
它是指用型钢或钢板焊成的钢骨架作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5.钢管混凝土结构是指将混凝土浇注于钢管内形成的结构6.钢筋混凝土的优点:①就地取材②节约钢材③耐久、耐火④可模性好⑤现浇活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好,刚度大,有延性,抗震性和防辐射性号好7.钢筋混凝土的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建造较费工8.钢材:主要化学成分为铁,碳元素的含量低于2%,此外还有硅、锰、磷、硫等化学元素。
9.钢材按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合金钢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
10.我国的建筑钢筋产品分为热轧钢筋、中高强钢筋和钢绞线以及冷加工钢筋三大系列11.钢筋从开始受拉到拉断,经历了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12.钢筋的强度包括: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及疲劳强度。
13.钢筋强度用标准值和设计值表示。
具有95%以上的保证率的屈服强度作为刚进的强度标准值f yk。
钢筋强度设计值f y等于钢筋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r s。
14.冷加工钢筋加工工艺有:冷拉、冷拔、冷轧和冷轧扭四中15.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指标: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圆柱体抗压强度)16.混凝土的变形分为两类:一类为混凝土的受力变形,包括一次短期荷载下的变形、长期荷载下的变形和多次重复荷载下的变形;另一类为混凝土的非受力变形,如体积收缩、膨胀及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
17.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而产生的塑性变形称为混凝土的徐变18.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灰比,混凝土龄期、温度和湿度、材料配比等19.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体积减小的现象。
原因:两个,化学收缩和干湿变形。
20.混凝土的膨胀:混凝土在水中或处于饱和湿度情况下硬结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21.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结合在一起工作的三个原因:①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凝结力②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非常接近,温度变化不致产生较大相对变形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③钢筋至构件边缘间的混凝土保护层,起着防护钢筋锈蚀的作用,能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22.粘结力组成:①化学胶结力②摩擦力③机械咬合力④钢筋端部的锚固力23.为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需要在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锚固和刚进的链接三个方面采取措施24.受弯构件截面的破坏:①沿弯矩最大截面的破坏②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
当受弯构件沿弯矩最大的截面破坏时,破坏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故称为沿正截面破坏;当受弯构件沿建立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时,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斜交称为沿斜截面破坏。
25.不同配筋率构建的破坏:①少筋破坏②适筋破坏③超筋破坏26.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内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板内不得小于15mm(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C20时,梁和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分别为30mm和20mm)27.有效钢筋的计算方法: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时,h0=h—35mm;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两排布置时,h0=h—60mm;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h—20mm28.最小配筋率是少筋构件与适筋构件的界限配筋率,它是根据受弯构件的破坏弯矩等于其开裂弯矩确定的。
29.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去对应于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点,并作为抗拉强度设计值。
30.分布钢筋的作用:将板内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施工过程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以及抵抗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盈利等31.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层厚度为15mm(室内正常环境),最小保护层厚度为25mm(露天或室内潮湿,等级为C25和C30)32.无腹筋斜截面剪力破坏的三种形态: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发生纵向钢筋在梁端锚固不足而引起的锚固破坏或混凝土局部受压破坏33.一般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抗剪需要通过计算加以控制,斜截面抗弯则一般不同计算二十同构构造措施来控制。
34.裂缝的控制等级分为三级:①正常使用阶段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一级②正常使用阶段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二级③正常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单要控制其宽度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三级35.90页公式36.耐火性设计考虑因素:(1)环境类别(2)使用年限目标:保证结构的使用年限,也称为设计使用寿命。
我国标准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37.偏心受压构件按照偏心力在截面上作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单向偏心受压构件和双向偏心受压构件38.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筋除了与混凝土共同承担轴向压力外,还能承担由于初始偏心或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附加弯矩在构件中产生的拉力。
39.箍筋作用:固定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防止纵向钢筋在混凝土压岁之前压屈,保证纵筋与混凝土共同受力直到构件破坏。
40.偏心受压构件的两种破坏形态:1.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2.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41.按长细比不同,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可分为短柱、长柱和细长柱。
42.预应力混凝土优点:1提高了构件的抗裂能力2增大了构件的刚度3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4扩大了构件的应用范围。
局限性:施工工序多,对施工技术要求高,且需要张拉设备、锚夹具及劳动力费用高等特点。
43.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从张拉钢筋开始到构件破坏为止,可分为两个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
构件内存在两个力系:内部预应力和外荷载。
4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形式:有板、次梁和主梁构成。
45.单向板:长短边之比大于2或3,特点是板上荷载绝大部分沿短边方向传递46.主梁跨度5—8m为宜,次梁跨度4—6m为宜47.板所受的剪力较小,混凝土足以承担相应的剪力,一般不必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也不必配置腹筋48.板受荷载进入极限状态时,支座处在上不开裂,从支座到跨中各截面受压区合力作用点形成具有一定拱度的压力线。
49.应按先内跨后外跨,先跨中后支座的程序选择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50.受力钢筋一般HPB235钢筋,直径通常采用8、10mm。
支座截面的负弯矩受力筋,为方便架立,宜采用较大直径钢筋,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51.连续板受力钢筋,当板厚h≤120mm,且所收动态荷载不大时可采用分离式钢筋。
52.弯起式配筋可先按跨中正弯矩确定其钢筋直径和间距。
然后,在制作附近将跨中钢筋按需要弯起1\2(隔一弯一)以承受负弯矩,但最多不超过2\3(隔一弯二)53.弯起钢筋弯起的角度一般采用30°,当板厚h>120mm时,可采用45°54.构造钢筋分为分布钢筋,嵌入墙面的版面附加钢筋和垂直于主梁的板面构造钢筋55.预制板有实心板、空心板、槽形板和T形板56.楼梯的结构形式按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按其结构受力状态可以分为梁式、板式、剪刀式和螺旋式,前两种属于平面结构体系,后两种属于空间结构体系57.梁式楼梯是由踏步板、梯段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58.现浇板式楼梯由楼段板和平台梁板组成59.现浇梁式楼梯由梯段与休息平台组成。
梯段包括踏步板和梯段梁(斜梁);休息平台包括休息板和平台梁。
第五章砌体结构1.砌体结构:是砖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砌块砌体结构的总称2.砌体材料包括块体和砂浆,块体常用的有砖、石和砌块。
块体强度等级用“MU”表示。
砂浆强度等级用“M”表示。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b”表示,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b”表示。
3.砖: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非烧结硅酸盐砖4.砂浆类型:水泥混合砂浆、水泥砂浆5.砌体受压破坏原因:砌体内灰缝厚度不一且砂浆不一定饱满、均匀密实,砖的表面不完全平整和规则;第一批裂缝首先在单块砖内形成6.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内框架承重7.横墙承重:屋盖和楼盖构件均搁置在横墙上,横墙承担屋盖、各层楼盖传来的荷载,而纵墙仅起维护作用的布置方案,称为横墙承重结构,此时荷载的主要传递路径是:楼(屋)盖荷载→横墙→基础→地基8.纵墙承重:屋(楼)盖荷载传递方式两种:楼板直接搁置在纵墙上、楼板搁置在梁上而梁搁置在纵墙上。
9.横纵墙承重:荷载传递路径:楼(屋)盖荷载→纵墙或横墙→基础→地基10.房屋静力力计算方案分类: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刚弹性方案11.刚性方案: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0.33~0.3712.弹性方案: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0.77~0.82,墙、柱的内力按屋架、大梁与墙、柱为铰接的不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13.刚弹性方案:介于“弹性”与“刚性”两种方案之间的房屋,称为刚弹性方案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