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网膜

视网膜


1、争分夺秒地紧急抢救,以解除血管痉挛和使动脉 内 的栓子冲到较小的分支,缩小视网膜受损范围
2、血管扩张剂:如吸入亚销酸异戊酯;含化硝酸甘 油片;丹参注射液
3、球后注射普鲁卡因,乙酰胆硷或妥拉苏林 4、降低眼压:按摩眼球或行前房穿刺等 5、高压氧(5%CO2、95%O2,减少组织缺氧)。 6、中药:活血通络
E.色素上皮缺损处 F.荧光素分子 G.神经上皮脱离区
(二)临床表现
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注视点中央有暗影
眼底表现:
黄斑部水肿,有圆形反光轮,中心凹暗红,光 反射消失,灰白色视网膜下纤维蛋白 ,水肿发生3~ 4周后,黄斑区常有黄白色渗出小点或细碎的渗出 物,少数病例可有暗红色小出血点。病程1到3月。
(一)病因
1.血管痉挛:可发生在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 2.栓塞:此种病例罕见 3.动脉内膜炎及动脉内血栓形成: 4.其他 :如外伤、手术、寄生虫和肿瘤等
(二)临床表现
1、一过性黑朦:在阻塞之前的血管痉挛 2、视野缺损:分支血管阻塞使相应视网膜功能丧失 3、视力严重下降,失明:中央动脉阻塞 4、瞳孔光反射:直接消失,间接存在 5、一般疼痛不明显 6、如果仅一支血管发生阻塞,则相当于该分支区产 生视野缺损。
(三)治疗
手术封闭裂孔。电凝、光凝或冷凝疗法,合并放液 法,巩膜外加压术及环扎术等方法。复杂病例需同时 进行玻璃体手术
第五节 视网膜变性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
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 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变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可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开 始于儿童期,至青春期加重,多双眼受累。
(一)临床表现
很早就有夜盲,暗适应减低,中心视力可保持很 久,但视野逐渐缩小,及至晚期中心视力减退,视 野呈管状,病人行动困难,工作和生活均感不便。
眼底表现:
视网膜血管狭窄,晚期可呈细线条状 视盘呈腊样黄白色 视网膜呈青灰色
赤道部视网膜色素紊乱,赤道部视网膜旁出现骨细胞
样色素沉着,后极部及锯齿缘方向发展。
视网膜病检查的工具: 检眼镜:有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最常用的直接观
察眼底形态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对了解眼底组织的生
理和病理学、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眼病预后的估计 视觉电生理:如ERG、EOG、VEP等,它从不同
角度和水平反应视觉功能,对眼底病和视路疾病的研 究也有重要价值。
一、视网膜病的症状:
(3)玻璃体内积血 :视网膜出血突破了内界 膜便进入玻璃体。
(4)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视网膜新生血管 膜
2.水肿和渗出: (1)视网膜细胞性水肿 液体在细胞内部积聚,
造成细胞本身的混浊肿胀。由动脉阻塞引起。水肿范 围取决于阻塞的血管。当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时, 水肿范围较小,呈不规则的棉絮状水肿,称为棉絮 斑,以往也叫软性渗出或细胞样体(cytoi bodies)。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三)治疗:
1. 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可试用抗结核疗法, 2.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补充维生素和钙剂。 3. 糖皮质激素 4. 激光
第三节 黄斑部病变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青 年及中年男性,多为单眼发病,有自愈和复发 倾向。
(一)病因
眼底表现:
灰色或青灰色隆起,轻微震颤,表面有暗红色的血 管爬行。
黄斑区脱离时,黄斑中心凹呈一红点,与附近灰白 色脱离的视网膜形成鲜明对比。
在视网膜脱离中常可发现裂孔。多见于颞上,其次 是颞下,鼻侧最少见。可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
视网膜脱离
(二)预后
周边部脱离治疗预后好;黄斑区受累在1~2个月以 上者,即使手术治疗复位,视功能也难恢复。老年人 及高度近视病人,由于视网膜的退行性变,治疗效果 也差。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预后:一般预后不佳,如早期治疗,尚
可保留一部分视力。如果为完全的机械 性阻塞,常造成视力永久性丧失。
(三)治疗
当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网膜组织在半 小时内即可发生坏死。因此,必须采用紧急措施,发 病后应产即进行抢救,使患者在视网膜缺血坏死之前, 恢复血液循环,以挽救视力,否则可致盲。
第十四章 视 网 膜 病
第一节 概 述
视网膜由大脑向外延伸的视觉神经末梢组织,
是一层对光敏感的、精细的膜样结构, 由RPE和视网 膜神经感觉层组成,是形成各种视功能的基础。神经 感觉层具有三类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和血管系统。
视网膜的神经组织属于外胚叶,血管属于中
胚叶,后者又是人体唯一可以直接看清的小血管。眼 底改变是全身病和眼内疾患在眼底的表现,因此, 临床上常根据眼底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病的情况,特 别是对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的诊断和治 疗,更有临床意义。
眼底表现:
1、视网膜动脉变细,贫血坏死,混浊水肿,棉絮斑 2、视盘色白,边缘模糊,渐萎缩 3、黄斑 “樱桃红斑”,是为本病的典型体征。是因 为水肿及黄斑中心凹时。 4、视网膜睫状动脉存在时,由此血管供养的视网膜 可不坏死,该处仍保存正常色泽和机能,呈典型红色 舌状区。视野检查时,可发现一个小的中央岛状区, 因而得以保持中央视边。
主要为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黄斑区
的锥体细胞受损可发生中心暗点,中心视力减退和色 觉障碍等,该区如有出血、渗出物或水肿,可出现视 物变形。视网膜周边区域杆体细胞受损,可发生视野 缺损和暗适应减低。当视网膜受刺激时,可有闪光等 感觉,即闭眼时,也有闪烁物飘动感。
二、视网膜病的体征:
1.出血:一般由毛细血管破裂引起,按出血部
复。仅一支阻塞时,预后较好。
(三)治疗:无特效药
1、病因治疗:治疗系统性疾病 2、维生素C、路丁、血管扩张剂。 3、激光治疗 治疗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破坏毛细血
管无灌注区,以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 4、抗凝治疗:有争议 5、中药
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亦称Eales病,或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 体出血。病因不明,以往认为是视网膜或其 血管对结核蛋白的一种变态反应,多见于男 性青状年,双眼先后发病,有复发趋势。
(二)监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视野缺损,但 发病远不如动脉阻塞那样急剧和严重,一般尚可保留 部分视力,在中央静脉阻塞后3~4个月,约5~20%的 病人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并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底表现: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各象限的视网膜静脉扩张、 迂曲,形似腊肠状。 2、广泛的大片出血,主要是在神经纤维层。水肿, 视盘水肿。 3、灰白色棉絮渗出斑 4、晚期视盘继发性萎缩,动、静脉变细。色素沉着 5、反复出血者,可出现视网膜增殖性改变,或出血
2、视网膜出血和水肿等变化仅局限在阻塞分支所 分布的区域。
颞上支静脉阻塞
预后:预后不佳,视力虽未完全消失,但因
可以反复的出血和继发性青光眼的产生,视力终至 完全丧失,这种青光眼名出血青光眼或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完全阻塞者,有10%~25%的患者在百日 左右发生青光眼。阻塞不完全时,视力可稍有恢
(一)临床表现
1、初期无症状 2、少量出血侵入玻璃体,飘动的黑影,视力下降 3、 出血多时,有红视,视力极度下降,甚至 仅辨指数、手动或光感。晚期因牵拉性RD而视力丧失
眼底表现:
1、初期周边小静脉壁白鞘,闭塞,点状火焰状出血。 2、静脉曲张、折断和不规则状态,色暗。 3、大出血:可流入玻璃体内,眼底无法窥见。 4、初次发作出血可吸收,视力多可恢复正常 5、反复的玻璃体出血:晚期机化索条、新生血管,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难以恢复。 6、如出血过多,可继发出血性青光眼。
(2)细胞外水肿 为液体在细胞外的间隙里积聚, 多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改变,致 使细胞外基质液体增加。在黄斑区随Henle纤维排列 成辐射状,在荧光造影过程中还可以显示花瓣样水肿 形态,称为黄斑囊样水肿。
(3)视网膜硬性渗出 常继发于视网膜水肿和出 血,呈黄白色小点和斑块,境界清楚,它是由一些成 堆的脂质和变性的巨噬细胞混杂而成,常见于高血压 性、肾炎性、糖尿病性等视网膜病变,围绕黄斑区形 成黄色星芒状斑。
位,可发生在视网膜、视网膜前和玻璃体。 (1)视网膜出血
深层出血常位于内核层或外网状层,呈暗红而 圆形斑点,常见于毛细血管受累的疾病如糖尿病 等。
表浅出血呈鲜红色,神经纤维层,形态如火焰状, 常见于血压性或肾炎性视网膜病变等。
(2)视网膜前出血: 位于视网膜内界膜与后 玻璃体膜之间,呈半月形积血。
3、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1.色素改变:RPE代谢障碍 2.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3.RPE增生:PVR
4、神经组织病变
正常眼底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CRAO)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属于末梢动脉,除了视 网膜睫状动脉以外,它是供应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 血管,血液供给障碍都可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严重 损害视功能。故应早期诊断,立即抢救。如果有视网 膜睫状动脉时,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视力。
视网膜色素变性
(四)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
第六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具有家族 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 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 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 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一)症状
白瞳症:猫眼 视力障碍 斜视 疼痛 分四期:1.眼内生长期
5、中央动脉阻塞时,很少伴有视网膜出血。如 果有出血,多系合并有小静脉血栓。
6、一般两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眼底恢复。红 色。 但视网膜动脉细小如线,视盘更为苍白,视 力不能恢复。
7、 一个分支发生阻塞时,眼底改变和视功能的 丧失,仅限于该分支所营养的视网膜区。
8、 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完全阻塞时,眼底变化一 般较轻,压迫眼球可邮动脉搏动。阻塞虽不完全, 但因视网膜血液循环不足,可致视力丧失。若循环 改善,则视力即行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