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内容及原则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内容及原则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原则摘要:文物保护科学属于文理科相互交织的一门技术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的研究、对文物材料性质进行的研究以及对文物修复技术进行的研究。

本文对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重点分析和论述,也就是对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材料性质首先要进行研究,这样才可以掌握文物“病变”的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才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法。

同时对环境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文物保存环境主要包括的内容也进行讨论。

文物保护原则主要是对文物保护进行具体的理论实践指导。

本文在对文物原状不进行改变的前提下,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对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和选择文物保护材料的原则进行论述。

最后提出了文物保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希望可以给考古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science of cultural relics belongs to a technical science interlacing the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and 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research on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environmen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ultural relics and restoration technology for cultural rel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research methods for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science, namely firstly studying the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cultural relics, so that we can grasp the cause and process of cultural relic “disease”and make reasonable remediation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ents of cultural relic reservation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principle for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mainly refers to specific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without changing the status quo of cultural relics,this paper carries out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work, and discusses the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and selection principles for conservation materials in archaeological site, finally concludes basic principles, hoping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archaeologists.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材料;保存环境;修复技术;文物保护原则;考古现场;文物保护材料key words: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cultural relics materials;preservation environment;repair technology;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principles;archaeological sites;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materials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298-030 引言想要对文物保护科学进行定义和内涵确定,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对文物保护学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确定;其次,有关于文物保护学所有的研究方法必须要熟识掌握;再次,对于文物保护学研究的目的要有清楚的认识。

针对上述条件来讲,文物保护学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古代社会所有的遗存,不仅仅单指人类社会,同时也囊括了自然界,这点与考古学是一致的。

但是和考古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考古学可以这些依存来对历史进行研究,文物保护学最终的目的则是如何将将依存保存下来,并且利用起来。

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人类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现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视,想要把文物古迹长期的保留下来。

但是在文物保护的原则上,国内外学术界始终不能统一,在成了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某些时候还会有“保护性破坏”的现象出现。

1 文物保护科学的内容综上所述,文物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从物质的角度来讲,文物由诸多材料构成,所以文物属于物质范畴。

所有物质都在内部进行着永无休止的运动,期间外因又会其作用,物质本身就会出现许多物理和化学上的性质变化,物质原本的的结构和性能也会发生改变,物质材料会逐渐老化、出现变质甚至发生毁灭,文物也包括其中。

换句话说,文物保护学就是对破坏文物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在保护文物的技术方面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标准。

2 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文物保护在过去的话,把工作的侧重点单单放在了经验总结和技术修复上面,没有详细地对学科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所以现在一直在本学科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阻碍的作用。

文物保护科学这一概念里,“保护”这个词具有着双重含义:首先,要对环境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就可以把因为环境因素而引发的文物材料老化变质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就文物自身材质来说,要采取一些人为手段,使文物保持稳定状态;再次,如果采用了上述方法都没有效果时,为了防止文物继续老化变质,就很有必要对文物来进行修复处理,重新使其组成材料恢复稳定状态。

所以,文物保护学不仅是科学,更是技术,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文物保存环境研究首先要对一点进行明确,文物保护学中的环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一切可以对文物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外界因素,都可以归纳到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范围里。

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任务是对各种途径,方式、规律展开研究,这样有利于合理措施的制定实施,把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小值。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文物保护学所讲的环境包括了一个很大的范围,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只是属于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文物保存环境研究中,有以下内容需要进行强调: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过程里,许多外界因素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物材料的耐老化性能会逐渐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比如说,光辐射可能对任何遭受辐射的物品表面造成损害,表面对于文物来说是最重要的精华所在,但是也不可能我们把所有的文物都放到暗无天日的环境里进行保存,那么文物也就失去了利用和研究的价值。

对文物进行保护的目的所在就是利用文物,如果不去利用,只是单纯保护,那么开展文物的保护工作,甚至于文物本身的存在都会失去意义。

对于文物进行的利用一定要做到有效和合理。

同所有事物都要面临客观规律一样,文物材料同样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就算是达到理想的保存状态,材料还是会逐渐发生自然老化。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的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老化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是完全相符的,材料的老化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我们也并不是没有丝毫办法可言,在文物材料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一些人为的主动措施来使老化的过程变缓,一定程度上对文物的使用时间进行延长。

2.2 文物材料的研究外界环境因素给文物材料老化变质只能算提供了部分条件,文物能不能长期被保存下来,构成文物的材料性质才是关键点。

对文物材料进行研究,就是要应用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的研究方法来对文物材料的组成成分、性质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材料的老化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止老化的措施,给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文物修复技术研究文物的修复工作,涵盖了两个方面:第一是指针对出土时已经破碎不堪的文物,为了将其进行利用而完成的修复工作,又叫作修整复原;第二是指为了对文物进行保护开展的修复。

如果文物材料呈现极快的老化速度、并且程度也很严重时,再不对其实施修复措施,更可能无法保存甚至毁灭,此时就一定要实施修复措施来对文物存在的时间进行延长。

修复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物更长时间地、更好地保存下来。

文物修复技术也包括两方面,一是修复材料、二是修复工艺研究。

目的是为了将破损文物的原貌尽可能进行恢复,同时开发和研制新型的修复材料。

上述两点之间的关系式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只有两个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文物保护学”。

所以文物保护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可以和文物保护日常的工作相分离,它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等待实践来进行检验。

3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当前的文物保护领域,针对文物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论战一直存在,但是也有个别的国际性协议是大家共同遵守的。

世界各国一致认同这样的原则:对文物所进行的一切保护与修复都要用完善的理论研究材料作为基础,不要对文物材料在结构与装饰上进行改造。

我国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将这一点总结归纳成“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考古学家进行工作时常常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特殊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不能够将文物包含的全部信息揭示出来。

为了利于后人继续进行研究,一定要确保文物物质实体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决定对文物所做的保护措施,一定不要使文物原本的状态发生改变,文物保护工作中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通常来看,“原状”不能简单认为就是文物最早的状态。

否则的话,出土的金属器如果经过保护措施后锈迹荡然无存,那么它本身的历史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此同时,文物通常经历的悠久的年岁,如果金属器在出土时携带了大量有害锈,很可能对器物的安全造成威胁,应当坚决除掉。

所以,保持文物的原状所指的原状一定要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