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拓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拓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C.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
的源头就是选自《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
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2.(2019 江苏无锡江阴云亭中学 3 月月考,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图(下)所示书法作品为
体。楷书体的特点是
。
2.(2017 福建中考,4—5)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5 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答:
2.答案 B A.正确的翻译是:(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C.正确的翻译是: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去迎接。D.正确的翻译是:希望骑上千里马,送 她回到家乡。 3.答案 (1)“市”,原指集市、市场,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买”的意思。 (2)“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记下”的意思。 解析 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文言现象,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分析其活用后的意思。 4.答案 (1)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 理解诗歌的意思,根据要求作答。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B 该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谨慎、机敏。 2.答案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 (1)由图中咆哮的河流联想到“黄河”。 (2)图中带有雪的树枝,使人想起“朔气”。 3.答案 (示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她是驰骋沙场的战士;“当窗理云鬓,对 镜帖花黄”,她是楚楚动人的姑娘。这二者在木兰身上的统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女性 的坚强与温情。 解析 诗歌朗诵会的主持词要紧扣诗歌的内容或人物的性格,语言要生动且有亲和力。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B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 2.答案 ①当道,当权 ②粗略地阅读 ③了解 ④好处 ⑤就 另,另外 ⑥越过 ⑦外城 ⑧靠近、临近 跑 解析 根据语境和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来解词。注意古今异义词“更”“走”。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1)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2)朔气传金柝 壮士十年归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5)行书,方正工整
①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③见.往事耳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
⑤即.更.刮目相待
⑥关山度.若飞
⑦出郭.相扶将
⑧双兔傍.地走.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9 湖南娄底中考,7,★★☆)萋萋,
。所谓伊人,
。(《蒹葭》)
(2)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1)
(2) (1) (2) 3.学校文学社举办“读名著,品经典”诗文朗诵会,请你为《木兰诗》写一段不超过 100 字的主持词。要求:①介绍并评价木兰的性格或诗歌内容;②至少引用诗歌中的一句名 言,或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生动。 答: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9 浙江宁波余姚第一次月考,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是( )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8 木兰诗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愿为市鞍马
A.{
·
东市买骏马
·
昨夜见军帖 B.{ ·
归来见天子 ·
可汗大点兵 C.{ ·
阿爷无大儿 ·
木兰当户织 D.{ ·
当窗理云鬓
·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同样是回忆恩师,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一个富有
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而诗人臧克家则以其澎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
和民主战士时的巨人形象。
B.《孙权劝学》选自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
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 362 年间的史事。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答: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 4.填空。
(1)课文的最后一段可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
,意思
是
。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
是:
。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木兰的紧急准备,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2.请结合课文,根据下列图片的提示,分别写出《木兰诗》中与图片内容相符的诗句。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我们在学习《木兰诗》时,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在古今中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以“走近花木兰”为主题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1)请确定你的研究课题。 答: (2)你建议人们通过哪些方式增进对花木兰的了解? 答:
(3)你准备如何向大家介绍花木兰? 答:
8 木兰诗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D A.买;集市。B.看见;拜见。C.大规模;排行第一。D.对着。
译文:可汗给木兰记下了十二次功,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木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译文:木兰的爹娘听说女儿凯旋,走出家门争相搀扶这个将军女儿。
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我愿意走上一千里路,送儿子回到故乡。
3.找出下列句子中属于词类活用的词语,并写出它的意思。
(3)李老从单位退休后,回到家乡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办起了图书室,他的这种精神正是
“
,
”的写照。(龚自珍《己亥杂诗》)
(4)“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
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此处用典出自《孟子》,原文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