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

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

08国贸1
刘光奕
0843111
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
摘要:本文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工业生产,目前经济特征,主要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的分布。

关键词:国别分论英国因地制宜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
国别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阐述各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当前经济特征,产业的结构及其空间的分布来体现各国间的差异性。

本文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工业生产,目前经济特征,主要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的分布。

英国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岛北部六郡和周围的岛屿组成,正式名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的岛国,东临北海,北面和西面面临大西洋,南边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

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对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在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处于欧洲和亚非拉海上往来的要道上,促进了英国海上贸易的发展,通过对亚非拉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英国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后来成为19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一.英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生产
英国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但也存在平原狭小,多山地,河流短小,有色金属稀缺等缺点,英国充分因地制宜的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生产。

1.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使得英国的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峡湾内水深风浪小,多为优良的港口,有利于英国的造船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了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港口城市。

这些港口优势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前列的出口贸易大国。

同时由于漫长的海岸线和北海大陆架,十分适合鱼类繁殖,形成了世界有名的北海渔场,因此英国的捕鱼业也很发达。

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英国的河流水量大,水量平稳,冬季不结冰,十分利于航行。

英国的河流在入海口多形成喇叭形的三角湾,涨潮时,海水可以涌入河道,使得大型海轮可以趁机进入河道,形成了许多河海两用港,例如伦敦。

2.英国西北地势高,东南低,多山地,主要集中在苏格兰,英格兰中部,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在英格兰东南部。

人口就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主要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大城市。

3.英国位于北纬50---60°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而且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这些气候条件都有利于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所以英国的农业也以畜牧业和园艺业为主,而且英国实行农业区域化,专门化程度高。

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政府根据各地特点、配置农林牧生产,为此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土壤肥沃的东南部是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地势较高,降雨充沛,土壤条件较差的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大部和苏格兰北部为草原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林业;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部平原,是谷物和畜牧业井重的农业区;北爱尔兰则以养牛、猪和种植马铃薯为主、兼营林业。

经济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英格兰东、南部和中西部城镇密集、企业多、交通发达,为鲜乳、水果、蔬菜等生产提供有利的市场和运输条件。

而苏格兰南部和北部高原、威尔士中部山地等,离经济中心较远,人口较少,至今有大面积土地留作粗放放牧场,养羊业仍居重要地位。

4.英国是欧盟中能源最丰富的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充足。

主要的煤田分布在英格兰中部奔宁山脉的东西两侧,苏格兰中部和威尔士,因此当地的煤炭工业发达。

油田和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北海大陆架上,北海油田的开发
对英国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英国的有色金属稀缺,需要从国外进口。

二.英国当前经济特征:
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今年以来,英国经济一改往年“运行良好”之态势,渐呈疲软迹象。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GDP增长趋缓。

2009年前三季度,英国GDP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3%、0.5%、0.4%;按年率折算,分别为1.7%、1.5%、1.6%,其中,截至6月底的1.5%年增长率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两极化日趋明显。

英经济“服务业强盛,制造业衰退”的特征在今年更加凸现。

首先是工业生产部门持续负增长,特别是矿业和开采业,下降幅度高达6.8%。

制造业仍未走出萎靡低谷。

其次,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强增长态势,企业信心指数趋升,除零售业增长疲软外,商务和金融服务、交通和通讯等部门均增长强劲。

(三)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状况有所恶化。

2009年二季度对外贸易表现不俗,对GDP年度增长起到正面拉动作用,这是2000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

但进入三季度以后,出口增长明显慢于进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三.主要产业及其空间分布:
(一)工业
工业是英国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产业,可以分为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传统工业包括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造船工业;新兴工业则包括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

传统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造船工业
英国的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煤质好,主要分布在英格兰中部奔宁山脉的东西两侧,苏格兰中部和威尔士,分布广泛,近海运,运输十分方便。

煤炭工业是英国最古老的工业,开始于产业革命。

但随着二战之后石油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煤炭的地位下跌,煤炭产量锐减。

现在英国最主要经营煤炭工业的地区集中在约克夏和米德兰地区,采用的是高水平机械化作业。

英国为了改变钢铁工业规模小的状况,将私营钢铁企业收归国有,利用国家力量进行技术改造,另外将规模过小的企业进行淘汰,形成现在的六大钢铁基地。

一部分设在内陆产煤区,一部分设在靠近海运的港口,利用国外进口铁矿石生产。

纺织工业在英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分为毛纺,棉纺等部门,由于纺织技术高,产品质量好,在世界市场仍用极大的竞争力。

毛纺中心在利兹为中心的约克夏郡,棉纺中心在曼切斯特为中心的兰开夏地区。

造船工业则主要分布在各大港口,如利物浦。

格拉斯哥等。

新兴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汽车工业是英国二战之后迅速发展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米德兰地区和兰开夏地区。

许多日本,美国汽车公司都在英国投产,使得英国汽车产量位居世界第十。

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之后,英国投巨资开始开发北海油田,到2009年,石油产量达到每年230,000 桶,位列世界第十位,不但用于自用,还能用于出口。

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英国从一个石油输入国变成石油输出国,石油的出口每年给英国带来巨大的石油美元,使得贸易逆差变成贸易顺差,增加政府收入,使得投入在新兴工业的资金更多。

石油工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苏格兰地区的经济发展,阿伯丁成为了欧洲石油城。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第二大航空航天工业国,生产各类飞机,导弹,卫星等。

主要的中心集中在伯明翰,特尔福德等地。

电子工业也是二战之后的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英格兰硅谷和苏格兰硅谷。

英国电子产业的核心部分是其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其研发中心多集中于大学校园区。

英国约有70所高校参与半导体设计的研究。

电子类科技创新公司主要集中于剑桥地区、苏格兰地区、英格兰东北部和南安普顿等地区。

英国电子产业在研发设计等高端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芯片技术、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射频(RF)技术、天线设计、数字无线
电和混合信号设计等领域。

据英贸工部报告,英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营业收入和公司总数均占全欧洲的40%。

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报告,2005年英国吸引的电子产业投资项目达48个,位居欧之地区第一。

(二)农业
英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位置。

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导,从农业投入看,英国的种植业仅占农业总产出的39.9%,而畜牧业则占59.8%。

畜牧业明显地超过种植业。

英国一半左右的大田作物生产或超过三分之一的种植业是从属于畜牧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

英国的畜牧业包括养牛、养羊、养猪和养禽等生产部门。

按产值排列,养牛业最大,其产值超过其他部门的总和,其次是养禽业、养猪业和养羊业。

90年代以来,畜牧业结构变化的明显趋势是牛、羊、禽比例提高,猪的地位略有下降。

英国是人口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数量少,发展农场主要依靠广泛采用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采取资金密集型的发展形式。

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小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的单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三)对外贸易
英国的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英国对外贸易仍以盟内贸易为主,对扩大后的欧盟地区进出口均有一定增长。

其中,英国对欧盟(15国)出口2059.0亿美元,占英国出口总额的53.0%,;对中东欧自由贸易区出口84.4亿美元,占英国出口总额的2.2%,。

在对其他主要区域性组织的出口中,英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和安第斯共同体的出口增幅较大。

但对南方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口出现下降。

从具体国别看,美国是英国第一大出口目标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中出口的主要是矿物性原料,如煤炭,石油等。

进口的是有色金属,粮食等。

在商品贸易中逆差,在金融,保险等无形贸易中存在顺差,正是由于这种顺差,使得英国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海外,是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资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