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报刊业的发展状况及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不同时期报刊业的发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的学习以及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增强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功能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报刊业近代发展对社会影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分析及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及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4)通过对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功能的比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报刊业走向繁荣历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报刊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的学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业的迅速发展,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

(3)通过对互联网功能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它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感受大众传媒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报刊业和影视事业以及互联网的发展。

2.教学难点:各种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讨论:什么叫大众传煤?你所熟悉的大众传煤有哪些?【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成四组完成对报刊业、电影业、广播业、电视业、互联网发展的对课文知识脉络进行整理。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报刊业的发展历程:1、报刊业发展的各个阶段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从报》、《万国公报》(2)国人自己办报:戊戌变法;(维新派)《时务报》辛亥革命:(革命派)《民报》新文化运动:(激进派)《新青年》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中共创办的多种争论性报刊:《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2)国民党控制的报刊:《中央日报》C. 建国后初期:《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D.改革开放后: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创设情景】材料1:《时务报》于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强为办报宗旨。

载有上谕、奏折、论说、中外杂志、域外报译等。

许多文章议论新颖,文笔活泼,深受知识界欢迎。

材料2:《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应“文学改良协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

材料3:《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

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1947年2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材料4:《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

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合作探究】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报刊的发展历程,说明报刊在近现代化社会发挥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新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各种专业性的报刊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报刊纷纷创办,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并重视可读性。

总的说来,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展示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图片,进行简单的点说。

【合作探究】电影与报刊比较,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教师总结: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中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体验,其特殊效果是其它媒介无法比拟的。

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广播及电视业的发展历程:(1)广播的发展:A、20世纪20年代,上海、北京设立广播电台2005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94%人口亿B、特点:携带方便、覆盖面广(2)电视事业的发展A、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

B、节目发展趋势: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创设情景】展示我国电视节目的图片材料一、《焦点访谈》诞生至今已快十年。

十年中,她迅速成长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

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合作探究】电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结合课本学思之窗,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教师总结:(1)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要,调节情绪,获得修养,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

(2)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b.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c.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四、互联网的兴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联网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后,发展迅速。

2、功能和特点:(1)第四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2)三维动态,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3)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创设情景】看课文资料回放材料1: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材料2: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合作探究】互联网有什么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概括其优点(任说两点即可),试分析其缺陷(任说两点即可)?教师小结:功能:查询和获取信息。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优点: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缺陷: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1)依据上表指出,四种传媒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哪一种?(2)你认为这种传媒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简要概括指出。

教师小结:互联网。

互联网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课堂小结】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步。

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

媒介手段的进步十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教学流程图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七、学案设计一、报刊业走向繁荣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 外国人在华办报《 》、《 》 (2)国人自己办报:戊戌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中共创办的多种争论性报刊:《 》报《新华日报》《 报》(4) 国民党控制的报刊:《中央日报》C. 建国后初期:《 》、《红旗》 《 》、《文汇报》D.改革开放后:,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世纪年代,上海、北京设立广播电台2005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94%人口亿B、特点:、覆盖面广(3)电视事业的发展A、1958年,(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

B、节目发展趋势:,推陈出新三、互联网的兴起1、联网的发展:20世纪年代末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后,发展迅速。

2、功能和特点:(1)第四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具有(2)三维动态,具有和(3),双向传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