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试卷10套

中国法制史试卷10套

中国法制史试卷(共10 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

1、最早记载的军法出现在()。

A、《尚书?汤誓》 B 、《尚书?甘誓》 C .《左传》 D .《礼记?王制》2、“法律答问”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A、汉朝 B 、战国 C 、秦朝 D 、春秋3、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A、“五刑”B、“五听” C 、测罚 D 、测立4、秦律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A、眚 B 、不眚 C 、端 D 、不端5、秦朝刑罚中的“具五刑”是指()。

A、一种死刑 C 、一种赀刑 B 、一种作刑 D 、一种自由刑6、《开皇律》确立下的封建制五刑指()。

A、墨、劓、膑、宫、大辟 B 、笞、杖、鞭、流、死刑C、笞、杖、徒、流、死刑 D 、笞、鞭、徒、耐、死刑7、汉朝废除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改革始于()。

A、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8、凌迟被正式作为封建制后期的法定死刑,始于()。

A、宋 B 、五代C、元D、明9、“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有关()的规定。

A、类推 B 、法律适用 C 、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10、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 B 、《元典章》 C 、《大明律》 D 、《大清律例》11、西周时期,以“誓”、“诰”、“命”等形式发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刑书 B. 礼制 C. 王命 D.《吕刑》12、宋朝的基本法典不称律,而称为()。

A、条格 B 、刑统 C 、条法事类 D 、通制1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A 、《大清律集解附例》B 、《大清律例》C 、《大清新刑律》D 、《大清会典》 14、下面对于明清时律与例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律与例都是国家的重要法律规范,都对社会关系起到调节作用B 、例即“条例” ,在明清时期是律外一种制定法,实质上是判例法C 、律是国家最根本规范,例是对律文的补充,是以律为基础和依据的D 、在司法实践和一些具体问题中,存在“以例破律”的现象 15、 1906 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主要职责是()。

A 、审判B 、复核C 、解释律令D 、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20、战国时期,提出 " 刑无等级 " 法治主张的是(21、明朝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审理重囚的制度称22、《盐铁论》称之为 " 论心定罪 " 的司法审判方式指16、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 罚罪B. 威侮五行C.禹刑D."昏、墨、贼、杀 "17、(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A 、《盗贼重法》、折狱龟鉴 洗冤集录、《窝藏重法》18、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春秋 19、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

A.郑B. C.D.A.韩非B.商秧 C. 李俚D. 吴起A .九卿会审B .三司会审C .朝审.秋审 A.文字狱 B. 春秋决狱 C. 秋审D.三司推事23、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

A. 《九章律》B. 傍章》C.《泰始律》D.唐律疏议》24、科举制首创于( )。

A.隋 B. C. D.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

A.任子B.察举 C.九品中正制D.征召26、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

)。

A.秦B. 唐C. 宋D.27、封建五刑和" 十恶" 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B. 晋律》C. 《唐律疏议》D. 开皇律》28、1907 年,奏准颁行的,具有临时诉讼法的性质。

A.《刑事民事诉讼法》B .《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C.《大理院审判编制法》D .《法院编制法》29、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B. 恶逆C. 大不敬D. 不义30、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 《元典章》B. 大元通制》C. 经世大典》D.31、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B. 宣政院C. 大宗正府 D.至元新格》中书省32、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 都察院C. 刑部D. 御史台33、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A.发遣B. 充军C. 枷号D. 刺字34、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是()。

A 、成文法,不公开、成文法,公开C 、不成文法,公开、不成文,不公开3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 、法经》B 、《茆门法》C 、《汤刑》D、《禹刑》36、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 、隋唐时期C 、秦汉时期、西周时期37、在唐朝,图谋侵害皇帝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被称为()。

A 、谋反B 、谋大逆C 、谋叛D 、恶逆38、唐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当处理某一案件而没有明确的规定时,可适用类推原则。

如《贼盗律》有一规定: “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 40,主人登时杀者,勿论。

”而当该主人 将无故入室者打伤,则自然当为“勿论” 。

这是类推中的( )。

39、明太祖朱元璋主持制定的刑事特别法是()。

A 、《大明律》 B 、《大诰》 C 、《问刑条例》 D 、《盗贼重法》40、西周时契约关系有了发展,其中将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称之为( )。

A 、剂B 、傅C 、别D 、质41、清末预备立宪活动的中央咨询机关是()。

A 、咨议局B 、修订法律馆C 、宪政编查馆D 、资政院 42、()将《晋律》中的《刑名》 、《法例》并为一篇,名为《名例》 ,置于律首 ,其12 篇的规模及篇名也基本上被隋唐至明清封建法典所沿用。

A 、曹魏“新律” B 、《北魏律》 C 、《北齐律》 D 、《北周律》 43、按照“五服制”要求,为“小功亲”应服丧( )。

A 、1年B 、9 个月C 、5个月D 、3 个月44、元朝中央的审判机关大宗正府相当于唐宋时期的( )。

A 、御史台B 、大理寺C 、刑部D 、谏院 45、“录囚”制度,始于( )。

A 、汉朝B 、南北朝C 、西晋D 、隋朝46、为《晋律》进行注解的律学家是( )。

A 、陈群B 、陈寿C、雀诰D、张斐47、“八议”最早规定在()。

A 、魏律B 、 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A 、“应入罪者,举轻而明重” BC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D、“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加重对强盗、窃盗等重罪的处罚51、春秋时( )曾对夏朝的“昏、墨、贼,杀”作了解释。

A 、孔子B 、孟子C 、邓析D 、叔向52、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明德慎罚B .刑无等级C .重典治国 D.德主刑辅53、秦朝司法审判的成例被称为()。

A 、法律答问B 、令 C、廷行事 D 、律54、汉代审判制度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再行复审,称之为( )。

58、兼掌元代军法审判的机构是 (61、传说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夏台”指的是62.商朝前期实行父死子继制和 ( )48、明朝为防止泄露皇室机密,特设的罪名是( )。

A 、奸党B 、交结近侍官员4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唐朝颁布的律典( A 、《贞观律》 B 、《唐六典》50、汉朝时“春秋决狱”的最重要原则是( A 、“独尊儒术” B 、“论心定罪” C 、大臣专擅选官 D 、谋反)。

C 、《开元律》D 、《大业律》)。

君为臣纲” D 、“一断于法”A 、乞鞠B 、读鞠C 、复传 D5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断狱允许向皇帝直诉,)。

A 、登闻鼓制度B 、拦车马制度C 、嘉石制度、匦函制度56、唐朝第一部正式的基本法典是( )。

A 、《武德律》B 、《贞观律》C 、《永徽律疏》、《唐律疏议》57、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 私罪,处理上( )。

A 、公罪从重 B 、私罪从重C 、酌情处理、量刑相同A .大宗正府B 、中政院C 、御史台 、枢密院59、封建监察机关御史台改称为“都察院”始于哪个朝代 )。

A 、宋朝B 、元朝C 、明朝、清朝6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

A .《大清现行刑律》B 、《大清刑律》 C、《大清律例》D 、《大清新刑律》A .地名B .人名 .中央监狱 .罪名A .指定继承制B .夫死妻继制 C. 兄终弟继制 D .任意继承制 63.周礼以 ( ) 原则为基础。

A .明德慎罚B .“亲亲”、“尊尊”C .宗法制D .忠君称为( )70、 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的特点是71、不属于“亲亲得相首匿”范围的是C .秦汉时期74、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75、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64. 观其眸子, 不直则吒然”,即观察当事人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 这就是“五 听” 制度中的 (A . 色听”.“目听” .“辞听” .“气听”65、 在女方答应议婚后, 由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 并卜于宗庙以定吉凶的过程被A .“纳吉” .“纳征” .“问名” D .“请期”66.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 以后才在一些诸侯国中出现。

A .西周末期B .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末期67.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的法家是 A .韩非.李悝 .商鞅 .吴起68.在中国历史上 改法为律'' 的是 A .吴起.商鞅 .韩非 .李悝69、秦朝刑罚中的 具五刑”是指 A .一种死刑B .一种作刑 .一种赀刑 .一种自由刑A .扩大了皇权B .扩大了百姓的权利 .缩小了国会权利 D .扩大了国会的权利A .父母匿子.夫匿妻 .大父母匿孙.叔匿侄72、引发汉文帝刑罚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上书。

A .萧何.贾谊.淳于公缇萦73、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 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西周时期A .《北齐律》B .《北周律》 .《泰始律》 .《大律》A .刑部.御史台 .大理寺 .中书省76、宋朝的中央司法机构不包括 ( )77、《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78、明朝中央司法复核机关是 (79、清政府 1908 年宣布立宪预备期限是A ①②③④⑤⑥B ⑥①③④②⑤C ⑥①④③②⑤D ①⑥③④②⑤88、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 , 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 A 黥刑 B 劓刑 C 宫刑 D 斩右趾 89、秦朝的(),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A 妄言罪B 非所宜言罪C 投书罪D 以古非今罪90、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 小三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 杖刑案件的审判活动叫做( )。

A .御史台.丞相 .刑部 .宫中审刑院A .英国宪法B .法国宪法 .美国宪法 .德国宪法A .都察院B .通政使司 .刑部 .大理寺A .五年B .十年.九年 三年80、领事裁判权最早是在 中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