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窃读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
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第二课时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积累运用,升华认识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拓展活动:1.读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布臵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
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①提示互动内容:◆《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
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