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b.旋髂深A、髂腰A、骶外侧A、骶正中A c.盆内脏器官两侧之间的A吻合
第三节 股部 thigh
一、股前内侧区
(一) 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
1.浅动脉 ①旋髂浅A ②腹壁浅A ③阴部外A ④股外侧浅A
2.大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起始: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行程:内踝前方、 小腿内侧 面、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 大腿内侧面、耻骨结节外下 方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汇入处称隐股点
血管腔隙
前 界:腹股沟韧带 后 界:耻骨肌筋膜
及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容 ①股 鞘 ②股动脉 ③股静脉 ④股 管
肌腔隙
前界: 腹股沟韧带 后界: 髂骨 内侧界: 髂耻弓
内容
髂腰肌 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4.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置 位于股前内侧区 上1/3部,为一底向上 尖向下的三角形凹陷
分别容纳各群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股内侧肌间隔 股外侧肌间隔
股后肌间隔
前骨筋膜鞘
容纳股前群肌、股动 静脉、股神经和腹股 沟深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
容纳股内侧群肌 闭孔动、静脉和 闭孔神经
3.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
间,是腹、盆腔与股前区的重要 通道,被髂耻弓分为两部:
内侧 血管腔隙 外侧 肌腔隙
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股动脉体表投影
大腿微屈、外展、外旋,髂前 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至收 肌结节的上2/3段
足背动脉体表投影
内、外踝经足背连 线中点至第1、2 跖骨底之间的连线
第二节 臀 部
一、境界
上界 下界 内侧界 外侧界
二、浅层结构
臀上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三、深层结构
(一) 深筋膜
The Lower Limb
郧阳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Nelaton线和Kaplan点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坐骨神经、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3.掌握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其穿
經结构。 4.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交通、属支及其
临床意义。 5.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6.掌握股三角的位置、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
Femoral sheath 3-4cm
2)股管 femoral canal
位置:
股鞘内侧份,长
1-2cm,下端为
盲端,适对隐静 脉裂孔。上口为 股环,盖有股环 隔
股环
前 界: 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 腔隙韧带 后 界: 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 股静脉内侧
纤维隔
结构特点
股环上面覆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称为股环隔(内筛板),隔上有 腹膜覆盖,呈一小凹称股凹
3.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腓总神经
(四) 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的结构
由外侧向内侧: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神经
(五)髋关节的韧带及髋周围动脉网 (自学)
1.髋关节的韧带
髂股韧带 耻股韧带 坐股韧带 股骨头韧带
2.髋周围动脉网
a.臀部十字吻合:旋股内、外侧动脉, 臀上、下动脉、股深动脉第1穿A
股三角向下通入
收肌管
(1)股三角周界
上 界:腹股沟韧带 下外界:缝匠肌内侧缘 下内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 壁:阔筋膜 后 壁:髂腰肌 耻骨肌
长收肌
(2)股三角内容及其位置关系
股神经 股鞘及包含内容
股动脉 股静脉 股管 腹股沟深淋巴结
临床意义
1)股鞘 femoral sheath
股鞘分三个腔
外侧容纳股动脉 中间容纳股静脉 内侧部即股管
大隐静脉的5条 高位属支
① 股内侧浅静脉 ② 股外侧浅静脉 ③ 阴部外静脉 ④ 腹壁浅静脉 ⑤ 旋髂浅静脉
临床意义
①大隐静脉切开
内踝前方


②大隐静脉曲张 分别结扎
3.腹股沟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注入腹股沟 深淋巴结
4.股前内侧区皮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前皮支 股神经内侧皮支 闭孔神经皮支 生殖股神经皮支 髂腹股沟神经皮支
置关系。股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 7.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坐骨神经
与梨状肌的关系。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二)分区
臀部 股 部 膝部 小腿部 踝部 足 部
二、表面解剖 Surface anatomy
(一)体表标志
1.臀部与股部 髂嵴 髂结节 股骨大转子 坐骨结节 耻骨结节
臀筋膜
(二) 肌 层
浅层: 臀大肌 阔筋膜张肌
中层: 臀中肌 梨状肌
深层: 臀小肌
(三)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經结构
为盆腔血管神经至臀部 和下肢的通路
1.穿梨状肌上孔 结构
从外侧到内侧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动脉 ③臀上静脉
2.穿梨状肌下孔 结构
从外侧到内侧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神经 ④臀下血管 ⑤阴部内血管 ⑥阴部神经
股疝的形成 腹内压升高时,腹盆腔脏器
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而形成股疝
股疝特点
因女性骨盆较男性宽大, 而女性股血管较男性细小, 故女性股环相对男性更大。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股疝容易嵌顿
因股环三面均为韧带,缺乏伸展 性;同时股环较小(直径平均 1.25cm)。
3)股动脉 及其分支
2.膝部 髌韧带 胫骨粗隆
3.小腿、踝与足 胫骨前嵴 腓骨头、颈 内踝 外踝 跟腱
(二) 对比关系
1.Nelaton线 侧卧,髋关节半屈位。自坐
骨结 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Nelaton线。
● ●
2.Kaplan点 仰卧位,两腿伸直并扰,两髂
前上棘处有同一平面,由左、右大转子尖经 过同侧髂前上棘作延长线。


● ●
(三) 颈干角( angle )
与膝外翻角
颈干角125-130度 大于:髋外翻 小于:髋内翻
膝外翻角 外侧夹角170度 小于:膝外翻,X 大于:膝内翻, O
(四)体表投影
1.臀上动、静脉与神经 2.臀下动、静脉与神经 3.坐骨神经 4.股动脉 5.腘动脉 6.胫前动脉 7.胫后动脉 8.足背动脉
(二()(深二层)结深构层结构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阔筋膜 ) 为全身最厚的
深筋膜,致密坚韧
阔筋膜在股部形成下列三种结构
(1)髂胫束 (修补重建材料) (2)隐静脉裂孔(卵圆窝) (3)三个肌间隔
2.骨筋膜鞘
由阔筋膜、三个肌间 隔及股骨骨膜共同围 成三个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 内侧骨筋膜鞘 后骨筋膜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