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练习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
D. 虏多且近,即有急即:立即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广勇敢善战的一组是()
①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②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③令曰:“皆下马解鞍!! ④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⑤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⑥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
6 .请找出与《魏公子列传》相关的成语。

7.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将军列传》练习参考答案(可参考第317页)
1.D即:如果
2.A .A.代词,这;B.①名词,处所,地方②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C. ①代词,他们②代词,自己;D. ①助词,的②动词,去
3.A
4. 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D不符合文意
5. (1)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2)李广的百名骑兵都很害怕,想赶快往回跑。

(3)敌人这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我们怎么办?
(4)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以此来强化他们那种错误的判断。

6. (1)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3)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4)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同“意气自若”。

(5)没石饮羽: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6)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

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7. 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

他的敌人叫他飞将军。

唐人王昌龄曾写诗赞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由一个李广酒后把石头当老虎射穿的传说,而演化出的成语。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首先,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其次,就是他的运气太差。

李广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战役,卫青已经是主帅了。

为了提拔自己的亲信立功,卫青拒绝了李广担任前锋的要求,而令其侧路袭击。

但是李广的坏运气再次发生作用,他居然迷路了。

这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大型战役了。

不仅没立成功封成侯,还要面对军法处那些笔杆子的羞辱。

绝望加羞耻,致使他引刀自刭,一代悲情名将就此陨落。

再次,还有个人性格原因。

(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性情冲动(如“杀霸陵尉”)。

(2)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

如“梁王授印”一节,从汉景帝对李广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在专制制度下,不具备见风使舵的变态性格,纵有千般能耐,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引火烧身。

(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传中所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事)。

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

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

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

李广“讷口少言”,“宽缓不苛”,所以士兵们都愿意跟随他打仗,乐于为他效力。

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

其悲剧的形成既有来自汉朝统治者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人的个性的遏制与残杀。

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