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1)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1)

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 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D. 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

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3.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

读图完成下题。

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

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A. Ⅰ线路B. Ⅰ线路C. Ⅰ线路D. Ⅰ线路2016年3月来自中国海洋局的消息称: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5年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0 mm,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下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Ⅰ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Ⅰ在沿海所有地区建设堤防工程Ⅰ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Ⅰ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A. ⅠⅠB. ⅠⅠC. ⅠⅠD. ⅠⅠ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以下两题。

5.该图反映的地点是()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B.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C.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D.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专家预测,一颗编号为4179的小行星“图塔季斯(Toutatis)”将与地球亲近,它体积大,速度快,一旦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吸引过来,爆炸威力惊人。

不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告诉大家,不用惊慌,“它只是从地球身边轻轻绕过,不会撞地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图塔季斯(Toutatis)”来自的小行星带位于()A.火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B.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我们观看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时间大多在晚上,而巴西现场却是白天。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是透明的C.地球被太阳照亮一半D.地球的自转9.“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在下图所示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液态水的存在B.宇宙辐射的强度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0.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A.岩石B.大气C.液态水D.阳光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5月6日晚6点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中断。

结合下面的“太阳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11.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耀斑爆发B.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距太阳最近,获得太阳辐射最多C.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D.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当前世界最主要能源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2020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DA′之间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金星,它不是光源,人们称它“启明星”。

下图是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小行星带位于()A. M轨道与V轨道之间B. V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与W轨道之间D. W轨道与J轨道之间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5.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ⅠⅠⅠ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当太阳光线为Ⅰ时,该日山东省()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草木葱绿C.一年中日出最晚D.各地昼夜等长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A. ⅠⅠⅠB. ⅠⅠⅠC. ⅠⅠⅠD. ⅠⅠⅠ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近距离飞过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天体的人类探测器。

冥王星第一张高清照也随之发布。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8.与图文材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视野”号探测器现已飞离太阳系B.冥王星是八大行星之一C.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D.冥王星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特征完全相同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9.与甲、乙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海口B.拉萨C.合肥D.北京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 B即将进入________(昼/昏)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22.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________。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4)描述该日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24.比较下面四幅图(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图2和图3的晨线并判断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的经度差。

(2)假设图1中A、C处各有一河流发育,在其水文和水系特征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处发育的河流________(左岸、右岸)受侵蚀更严重一些。

(3)结合图2信息,分别计算北京的地方时、世界时并说明新一天的范围。

25.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恒星Ⅰ是________星;ⅠⅠ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B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填字母);当太阳直射点在D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填字母)。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除极点外,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由大到小依次是CDBA, 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D对。

2.【答案】A【解析】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使得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经过漫长的演化,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

3.【答案】B【解析】图中I线路经过了“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Ⅰ线路和Ⅰ线路都经过了“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全年皆冬”。

所以它们都经过了三种四季类型;只有Ⅰ线路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北部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4.【答案】C【解析】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减少对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防止海水入侵;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建设堤防工程;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等。

5.【答案】B【解析】此图反映的地点在夏至日恰好发生极昼现象,冬至日发生极夜现象,故该点位于北极圈。

6.【答案】B【解析】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正确,不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B不正确,选B。

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C正确。

太阳活动对降水有影响,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D正确。

7.【答案】C【解析】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选C。

8.【答案】D【解析】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由于地球自转,对着太阳的一面被太阳照亮,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晚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