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ocx1

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ocx1

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孟子被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等。

孟子的诸多思想涉及到教育领域,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

孟子带领弟子游历各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经验。

认真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重新认识新时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实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字:孟子教育思想现代价值
一、孟子的教育理论基础——“性善论”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们对人性问题认识逐渐深入,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

同时,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还对这四种人生而固有的本性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内涵,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里所谓的“四端”或者说“四德”即“仁义礼智”是人善性的集中体现。

在孟子看来,种善性是人所固有的生物性本能,并不是外界的赐予,“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既然每个人都存在基本的伦理道德,那么也就有了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因此人性善成为了孟子教育想的前提与基础,即“人皆可以为尧、舜”。

尽管孟子说仁义礼智是“我固有之”,虽然人人都有善端,但是如果不扩充它,那么这些端绪就会随时泯灭,“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所以,孟子以为,教育的作用就在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其固有的善端。

二、孟子的教育方法
孟子扩充人善性的思想,蕴含这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活动要尊重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同时他强调学习中个体认识的自觉性。

他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培养来实现教育目的。

要求人从自身做起,战胜自身的缺点,做到“尽心”、“存心”,同欲望作斗争,“故天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各种欲望的诱惑下,保证自己的本心不移,这样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孟子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深造自得”,自行体会。

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如此,才可以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孟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创新,君子只有自觉地获得学问,才能牢固掌握,牢固地掌握知识后,就能积累深厚,就能左右逢源地获得知识。

此外,“盈科而进”和“教亦多术”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学生不但需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还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时,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对学生,有的应及时点化,有的要发展其才能,因材施教。

同时,孟轲以为“其进锐者其退速”,所以教育者要明白教学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

三、孟子的教育目标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

同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君子"、"圣贤"、"大丈夫"以德为主、德才兼备。

他有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这就是说,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要经得起富贵、贫贱、暴力的考验,把道德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

教育的发展还是为了实行仁政服务,文化教育可以达到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孟
子申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明人伦”。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所谓人伦,指处理协调好人与人之间各种必然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使受教育者了解并遵守社会尊卑、贵贱、男女、长幼相互关系中的道德标准。

四、孟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发端于善性论的孟子教育思想影响中国文人两千多年,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很多思想直到今天都具有活力和现实意义。

1、性善论奠定了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在孟子的教育思想中,善是核心。

他强调人性本善,也强调与人为善,有了善念,什么仁义礼智都会自然而然。

二当今我们教育思想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还应该回归到“善”,善待自然,善待自己,善待父母兄妹。

善待师友,善待你我他,那么和谐社会还会远吗?
2、孟子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奠定了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
注重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孟子十分肯定人的主能动性在品德和才能形成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主体性教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现代文明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精神,而现代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为现代文明培养具有体性的人。

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重学思结合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进行思考的基础并为思考提供原始依据,思考是深入学习的手段并应该将其贯穿于习的始终。

孟子告诫受教育者要养成良好的学风,对所学习的知识要有质疑精神,要创造性地接受。

结合孟子的教育思想反思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机械模仿式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的培养,制约着主体人格与批判精神的生成,教育事业面临着大考验。

虽然孟子的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去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的学思结的教育理念却是我们寻找答案的教育哲学智慧。

注重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

孟子穷数十年教育经验,对教育的方法、目的等都做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广博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深入的挖掘孟子教育思想中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这于加强和深化我们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更进一说,中国教育的真正发展应该建立在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的再发现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充的利用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牛量,冯文全,李赐平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J]学术·研究_东方道德传统2008年6月。

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 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3月第2期。

罗锋〈孟子〉教育思想探微,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