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济”,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
积累课文中“飘飘悠悠”等词语。
4、学会抓住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5、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层次,了解故事大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反复朗读,大体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重点了解后羿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由“月”入题,构建学生兴趣阅读的平台。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如——(课件)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仔细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
二、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达成目标1、2)1.把课文读1遍,做到正确流利。
没达到要求再读1遍。
2.看生字表,很快地说出本课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济”的不同读音组词。
3.在习字册上把书后第三题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边抄边记,准备默写。
4.读一读书后第三题等词所在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5.完成《补充习题》1(一)学生读自学指导,了解自学内容。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教师指导:1.朗读:选取2-4名困难学生分段读课文,出现错误,教师指导,请困难学生再读错误处,全班学生齐读错误处。
2.默写:内容为书后第三题,特别关注2名学生的默写,一名为学困生,一名为中等生。
默写完,互相批改,了解并指出错误。
3.理解词语:学生先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正确的教师加以肯定;错误的教师加以引导,或告诉学生,或联系课文让学生再体会。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文章脉络。
(达成目标3)1.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三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个词语分别来概括他们三人的特征吗?后羿力大无穷、逄蒙奸诈贪婪、嫦娥美丽善良、2.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相近?试着给课文分段。
3.学生讨论交流。
(1—2)后羿为老百姓解除苦难,射下了九个太阳。
(3—7)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了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8)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4.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概括为: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请学困生和中等生交流,再请优等生评价、补充。
)四、提高性目标1、自学指导:1)认真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三。
2)借助小标题说出课文大意,即简要复述。
3)学生试着复述。
师生评议。
2、学生自学。
3、交流,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与中等生)五、品读感悟课文第一部分(达成目标3)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文中的后羿是个怎样的人?重点句: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抓住动作、象声词来体会,并指导朗读。
)2.他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指导读出命令的语气。
)联系第一自然段来体会后羿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传说中的后羿,在他的身上有着男儿的英雄气概,有着一种令人折服的壮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1---2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A类: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3、抄写词语及优美句子。
4、搜集《嫦娥奔月》另一版本的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会讲。
B类:1、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阅读“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生动地复述“嫦娥奔月”这一段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品味叠词的好处。
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的形象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了解课文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带着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你能用简洁明了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二、品味文字,感受心灵美(达成目标1、2、3)1、课文哪一小节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画面呢?(出示第六小节)(1)默读这小节,这幅画面让你感觉怎么样?(很美)(2)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再去轻声读一读,把那些词语画下来。
交流:碧蓝碧蓝的夜空(叠词的运用。
让天空更蓝,画面更美)一轮明月洒满银辉飘飘悠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3)多美的夜晚啊,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齐读2、蓝天、皓月、长袂飘飘的嫦娥,这一美妙的画面常常出现了文人墨客的笔下,那是人们在怀念——(嫦娥),人们想留住——(嫦娥)。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怀念嫦娥呢?3、学生自学:①人们为什么怀念嫦娥?默读课文4、5自然段,学会概括。
②完成《补充习题》四(4)。
③课文怎样刻画嫦娥人物形象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相关句子下标一标。
学生读画4、交流:两点: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
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课件:(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学生练说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村西的李三家有三个孩子,可个个穿得破破烂烂,嫦娥知道了,就立即……小结: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
那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何以见得?用“----”在这些词句下标一标。
交流(“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等句子、词语体会逢蒙的人物形象。
)①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有关描写。
②理解“周旋”。
嫦娥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③交流《补充习题》四(4)。
④当周旋失败后,嫦娥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⑤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嫦娥怎样?(善良、正直、舍己为民、临危不惧、机智勇敢……)⑥体会写法:嫦娥的这些美好品质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描写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等)和反衬(这种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写作手法叫做反衬。
)⑦朗读第5自然段。
这样的嫦娥怎不令人怀念,谁来将第5自然段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5、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引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齐读这段文字)6、她飞出了窗子,离开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离开了深爱的丈夫,她飞过洒满银辉的郊野,离开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村庄,离开了和睦的乡亲,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预设:遗憾——不能再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留恋——留恋人间的生活,留恋乡亲们,留恋他的丈夫。
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三、升华情感,进一步体会心灵之美(达成目标3)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
(配乐)2、恩爱的夫妻从此天各一方,善良的嫦娥从此远在天边,乡亲们多么希望嫦娥能回来啊,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企盼团圆的中秋节。
)人们会在院子里——(引读)3、小练笔:(配乐)当有月的夜晚,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也许会听到千年前的思念之音——后羿于月下徘徊低吟,嫦娥月中传来锦书,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这月圆之夜,嫦娥有多少话想对后羿说;后羿又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家人欢聚一堂的乡亲们,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万语不禁涌上心头……请选择某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内心,写一段话。
学生练笔。
交流。
四、体会故事的美好(达成提高性目标)1、除了课文嫦娥为民吞吃仙药奔月的故事外,你还听过关于嫦娥奔月其他的传说吗?(生讲述嫦娥偷吃仙药的故事)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比较偷吃与吞吃这两个版本,你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3、美好的月亮,美好的嫦娥,美好的故事。
这是人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嫦娥奔月在作者眼里成了美的永恒,让我们再读这段嫦娥奔月的动人文字,让这美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里。
4、根据《补充习题》三的课文提纲同桌复述课文,并互相打分。
五、作业设计:A类:1、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照样子写词语(各三个),并用你所写的叠词造个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飘飘悠悠碧蓝碧蓝4、继续完成《补充习题》。
5、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B类:创造性地复述《嫦娥奔月》。
板书:嫦娥奔月后羿:神勇无比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舍己为民、临危不惧逢蒙:奸诈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