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默羔羊》读书笔记

《沉默羔羊》读书笔记

《沉默的羔羊》不是我看的第一部惊悚作品,但是它留给我的却是最深印象,像是在我的脑海中生根发芽,驻扎了下来。

无论是电影作品再细到文字,不腻地回味了一遍又一遍。

年轻的实习探员Starling从一个“简单”的任务——访谈Dr.Lecter——开始,在Dr.Lecter 的提示下从案件卷宗中发掘追捕野牛比尔的线索。

其中条分缕析的推理过程,掩藏在Dr.Lecter的嘲弄、Starling的回忆、Chilton和众人的干扰中,需要读者也像史达林一样,一步步抽丝剥茧,看到结果。

Starling所面对的恐惧与残暴,Dr.Lecter的“犯罪艺术”,伽姆先生的恶心动机,一步步将游客引入到那个紧张二充满恐惧的世界,使读者的感情与书中人物的情绪一起高低起伏。

书中的Dr.Lecter,是精神病学博士,同时其本人也是一个罕见的有着异常心理症结的心理学研究对象。

而其它两位系列杀人凶手自然也是心理疾病患者。

Abnormal Psychology 最初曾被翻译为“变态心理学”,出于人们的猎奇心理,描写“心理变态”的作品从来都是很吸引人的。

所以《沉默的羔羊》系列成为为大众所喜爱的惊悚悬疑推理作品。

在心理学诸多流派中,Freud(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无疑是最为大众所周知的。

基于精神分析理念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要远远多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等其它心理学流派。

一方面是精神分析学派具有挥之不去的神秘色彩(反科学性?)从而更能贴合通俗娱乐的口味,另一方面则是在融合了多种心理学视角的作品中精神分析理论的鲜明特征使得其血统更容易被分辨出来。

“羔羊沉默”系列就是一组带有明显精神分析思想的作品。

童年经历、创伤、潜意识,这几个Freud的核心关键词,在该系列作品中随处可见。

作者并不仅仅将镜头只对准心理异常的凶手,对于其它角色的心理同样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Starling对自己出身和家境的自卑、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弱者的怜悯、以及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对父亲的依恋和父爱缺失的代偿,是该系列作品一条重要的主线。

此外,Graham 敏感的神入(empathy)、Chilton自大的判断、Barney憨厚的细心、Pazzi敏锐的贪婪,在作品中描写得同样精彩。

我敬佩但痛惜Starling这个形象。

在Starling的内心深处,父亲的死和羔羊的嘶鸣是两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巨大烙印,她的理智和高效、她的正义和怜悯、她在面对恐惧时鼓出来的勇气,无不源自她年幼时的经历和记忆。

父亲在巡夜时被劫匪打死,只能由母亲一力担起养育家庭的重担,而且作为最大的孩子不得不被送往亲戚家抚养,童年因听到屠宰羔羊时羔羊的嘶叫声心中留下严重的阴影。

所以她渴望强大,用力量来保护自己;同时对于弱者有着缘自共感的强烈同情。

Starling曾认为增强力量、击毙罪犯、解救人质可以让羔羊不再鸣叫,在那段时间里她确实做到了;在接触Dr.Lecter后,她明白了现实的复杂和无奈迫使她对正义的绝对信仰。

但是她继承了母亲的内在品质,使她适应了应对世俗的委曲求全。

她努力在弗吉尼亚大学修心理学和犯罪学的双学位,而当机会来临得以参与到野牛比尔的案子中时,她宁可课程重修也要在案子中竭尽全力。

巴尔的摩犯罪精神医院的恐怖地牢、老鼠横行的旧仓库、冰冷的殡仪馆、野牛比尔的地下迷宫,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她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但是那一声声羔羊的嘶叫还是会在她心中回响。

而作为令人难以触摸的恶魔Lecter,喜欢捕捉人心中的恐惧,因其对Starling的羔羊的嘶叫升产生兴趣后,在少有的两个能够与之交谈的访客中,Lecter与Starling的互动远比与Graham的交流更精彩生动。

不仅仅是因为Graham抓获了他而导致的敌意,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和Starling异性相吸,还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和她是同样的人——同样受一个生命的问题所困扰。

很多年以后,Lecter都还记得Starling欠他的一个回答:羔羊停止鸣叫了吗?
即使Lecter是一个残忍的恶魔,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才能。

Lecter在许多领域如古意大利的文学和历史、古典音乐、香味、酒和烹饪都有着惊人的造诣。

苏格拉底说:"人的一种品质未必能抹掉他的另一种品质,他们可以共存,可以是既是善良又是可怕."也许就是这个原
因,我们才会对暴力,臆想,易性癖,和人格分裂既厌恶又着迷.但是很多人对Lecter并没有厌恶,反而崇敬他的才能,当然我也是这多数人之一。

他认真他自负他对他人有着超乎寻常的掌控力...他学识渊博品位高雅自制而且有礼貌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特别是他从笼子里逃脱的那个画面......
很多有才能的人总会有些心理上的缺陷,例如福尔摩斯就是大怪人一个,但是福尔摩斯把才能用在侦查破案上了,所以他塑造了人们心中一个大英雄的形象,为世人所敬仰和喜爱。

而则是塑造了一个拥有令人妒忌才能的恶魔,但了解他为何做出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时,相信不仅是我都会为他的经历而叹息。

因为一个人越是为自己的过失行为寻找合理性以降低内疚感(以及懊悔感和负罪感),他就会在这种行为中陷得越深。

除了Dr.Lecter和Starling,野牛比尔跟那只蛾子亦令我印象深刻,每一闭眼,感觉那只蛾子就在眼前。

象征蜕变的蛾子,与用少女人皮做背心的变性癖伽姆,实在很有深意,让心理与悬幻的结合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亮点之一。

每个人都是荒野上的独步者。

每一次相逢,简单的点头示意或是短暂的携手同行,都让人在之后一个人的路途中回味。

荒野虽然寂寥,但偶遇胜景,提醒我们不虚此行。

在荒野上前行,无论有何种痛苦的经历,在以后的路途中,也不能蒙蔽了领略世上美好的眼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