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门豹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案教学设计
13西门豹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西门豹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荒芜”等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出“闹”在课文3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继续进行分段的训练。

三、教学准备挂图、投影仪、幻灯片。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学生读)从题目上看是写谁的事?讲他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一个学生读文,回答这件事。

(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战国时期)
三、学习生字
1.字音。

学生对着生字表读生字,重点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选、旱、烦、灌”和后鼻音“荒、姓”。

2.字形
(1)将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归纳。

上下结构:荒芜婆旱渠
左右结构:姓绸徒烦跪灌溉
半包围结构:逼选
(2)重点指导。

荒:中间是亡,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婆:右上部的皮,最后一笔是“ ”。

跪:右边是危,最后两笔是“ ”。

溉:右半部共9笔写成。

(3)教师发印有组词练习的纸,学生做。

①形近字组词:
②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逼()()姓()()
概()()选()()
(4)集体对答案。

四、查字典理解词语
1.学生读课后读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字典解词。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3.集体对答案。

五、再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思考此问题。

2.学生用“‖”将课文分段。

(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也去送送新娘”)。

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全文按什么顺序分段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


4.请3个同学分三段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写生字、词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分成三段,谁还记得每段说的是
什么意思?西门豹破除了迷信,挽救了邺地的人们。

好,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一段。

1.请一个学生读,教师问:西门豹到邺地后首先看到了什么情景?
“荒芜”是什么意思?
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这个地方地荒人稀,十分荒凉,生活很贫穷。


2.他看到这一切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了解情况,他对老大爷说什么了?谁读读西门豹的话?其他同学想: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几个问题?什么问题?(学生读教师板书)
(1)人烟稀少?
(2)谁说的?
(3)新娘从哪儿来?
(4)发过大水吗?
3.他提这四个问题干什么?(了解情况找贫穷的根本原因。


4.老大爷是怎样回答他的问题的?请4个同学读老大爷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当问“为什么人烟稀少”时,老大爷说什么?(学生读)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板书。

“不给河伯娶媳妇,大水淹田地”这说明这个地方的人怎样?(很迷信,无知)
(2)当西门豹问“这是谁说的”时候,大爷说什么?(他不仅告诉西门豹是谁说的,而且还告诉他这一“娶媳”怎么个娶法。


老百姓愿意这样做吗?你从大爷的话中哪个词看出来的?(硬逼)什么叫“硬逼”?(强迫别人干不情愿的事。


老百姓虽不情愿,但一年一年这样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老百姓很愚昧无知。


西门豹知道什么了?
(3)老大爷是怎样回答西门豹提出的第3个问题的?
①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

②“有钱人家给钱就没事了”这更加说明什么?(巫婆、官绅互相勾结,借机搜刮民财。


③西门豹又从大爷话中知道了什么?(这儿的人口为什么少?地方为什么贫穷?)
(4)西门豹为了验证给河伯娶媳妇可以不发大水的说法,向老大爷提第4个问题,老大爷怎样回答的?
①学生读话。

②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
③西门豹说什么了?(学生齐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还真灵啊”是什么意思?(表面很相信,但却带有讽刺意味。


“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
165明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想好了对策。


二、总结第一段,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1.师生看板书总结。

2.分角色朗读。

一人读西门豹的话;一人读老大爷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三、布置作业
读第2大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第三课时
一、导言
教师:西门豹了解了邺地贫穷的原因后,知道“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回“河伯娶媳妇”时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

那么他的对策是什么?最后成功了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这段,思考:他想的对策是什么?(只思考不用回答。


2.请一个同学读这段,其他同学仍思考上述问题。

3.学生用自己的话。

4.教师总结,并告诉学生也就是西门豹用巧计既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又破除了迷信。

教师问:“西门豹是怎么破除迷信的?我们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1)先写了什么?(西门豹真的来了。


(2)再写什么?(西门豹看新娘,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让巫婆告诉河伯改日再送去;惩治了巫婆。


“麻烦”一词是什么意思?(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是惩治巫婆的计策。


巫婆选的新娘漂亮不漂亮?那为什么说这个新娘“不漂亮”?再找个漂亮的改日送去?这是在干嘛?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

西门豹说此话时态度怎样?(泰然自若)
(3)接着写什么?
学生读下一个自然段回答。

(西门豹说巫婆去了一会儿还不见回来,故投官绅头入河去催。


这又是在干什么?(惩治官绅头)
“等了一会儿”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西门豹假戏真做)
学生读这段。

(4)最后讲什么?
学生读下一段。

“站了很久”说明什么?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让官绅去催一催,官绅们怎样?(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求饶,磕头都磕出血来了。

)什么叫“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学生说词意,带到文中是指这些官绅们担惊受怕,十分恐惧的样子。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

(读出西门豹的胸有成竹和泰然自若,读出官绅们惊恐畏惧的神情。


4.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愚昧无知的百姓都(明白了),他们知道什么了?(以前他们很迷信)
从这段的什么地方看出他们过去的愚昧无知?(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从“漳河也没有发过水”说明了什么?(漳河发大水与河伯娶媳妇无关)
学生再读这小段。

三、学生读第二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你们说西门豹怎么样
学生讨论:西门豹才智超人,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愚弄的老百姓。

从而我们知道什么?(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四、学习第三段,点明课文中心
1.学生读这段,说这段的意思。

2.什么叫“灌溉”?
3.教师告诉学生只有尊重科学,开凿引水,科学种田,才能有好的收成。

4.学生读这段,读出人们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资料提供者:周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