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2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3、与2011年试卷对比 1、 与上一年基本上保持一致,在最近两年的高考题提型基础上拓
展变化。 2、卷Ⅰ的填空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数学能力考查体
现不同的要求,较去年稳中有降. 3、2012年高考数学科(江苏卷)考试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
(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必做题部分A级考点29个,B级考点 36个,C级考点8个。附加题部分A级考点11个,B级考点36个,无C级 考点。
5. 函数的定义域为 . 【解析】根据题意得到 ,同时,> ,解得,解得,又>,所以函数的 定义域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基本性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图象的运 用.本题容易忽略>这个条件,因此,要切实对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 性质有清晰的认识,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本题属于基本题,难度 适中. 6. 现有10个数,它们能构成一个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若从 这10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则它小于8的概率是 . 【解析】组成满足条件的数列为:从中随机取出一个数共有取法种,其 中小于的取法共有种,因此取出的这个数小于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在利用古典概型解决问题时,关键弄 清基本事件数和基本事件总数,本题要注意审题,“一次随机取两个 数”,意味着这两个数不能重复,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最大值是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 的一般式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考查知识较综合,考查转化思想在求 解参数范围中的运用.本题的解题关键就是对若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 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这句话的理解,只需要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可,从而将问题得以转化.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适 中. 13. 已知函数的值域为,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c的值为 . 【解析】根据函数,得到,又因为关于的不等式,可化为:,它的解集 为,设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则,从而,,即,又因为 ,代入得到 .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 系,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对应关系 要理清.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 14. 已知正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根据条件,得到 ,得到.又因为,所以,由已知,得到.从而,解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数的基本运算.关键是注 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做到每一步都要等价.本题属于中高档题,难度 较大. 二、解答题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在中,已知. (1)求证:; (2)若求A的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与数量积运算、两角和与差 的三角公式、三角恒等变形以及向量共线成立的条件.本题综合性较
E F D 【解析】根据题意所以
从而得到,又因为,所以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同时,结合平面向量的数 量积运算解决.设法找到,这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本题属于中等偏难题 目. 10. 设是定义在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上,其中.若,则的值为 . 【解析】因为,函数的周期为,所以 ,根据得到, 又,得到,结合上面的式子解得,所以.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函数的性质、分段函数的理解和函数周期性的应 用.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将式子化简为然后借助于分段函数的解析式解决. 属于中档题,难度适中. 11. 设为锐角,若,则的值为 . 【解析】根据,, 因为,所以 ,因为.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角的灵活拆分、二倍角 公式的运用.在求解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角的取值情况,切勿出现增 根情况.本题属于中档题,运算量较大,难度稍高.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C的方程为,若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 . 【解析】根据题意将此化成标准形式为:,得到,该圆的圆心为半径为 ,若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 共点,只需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可,所以有,化简得解得,所以k的
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在学生、家长和教师中,在学校、民间和社会上总体 上获得良好的评价。 2、新题难题总结
1~9题是体现最低要求的容易题,只需稍作运算即可顺利完成;10~ 14题复杂程度、能力要求和解题难度有所提升,对把握概念本质属性和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出较高要求,对考生的想像力、抽象度、灵活性、 深刻性等思维品质提出更大的挑战。解答题着重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 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函数
函数的应 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 14


导数及其 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 16
应用
的条件
导数在最大值、最小 5 值问题中的应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 5 不等式

数1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 5 平面向量

数系的扩 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 5
充与复数
运算
排列组合
统计与统
与概率统
分层抽样方法
5
计案例

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 10
望与方差
算法与框 算法初步
循环结构
5

与框图
2.50% 2.50% 7.00% 8.00% 2.50% 2.50% 2.50% 8.00% 2.50% 2.50%
2.50%
5.00% 2.50%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 5
及其恒等
换应用
变换
三角函数
(2)直线平面AD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解题过程中注意中点这一条 件的应用,做题规律就是“无中点、取中点,相连得到中位线”.本题属于 中档题,难度不大,考查基础为主,注意问题的等价转化. 17.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在地平面上,y轴垂直于地平面, 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表 示的曲线上,其中k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 标. (1)求炮的最大射程; (2)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3.2千米, 试问它的横坐标a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 x(千米)
3、今年数学高考试卷最大的亮点
我觉得今年考题的最大亮点应该在于对重点模块的考察上,更侧 重于对重点模块的考察。大多数的题,基本上都是可以按部就班的,按 照我们平时的这些做题的步骤写出来了,而且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 考察,而且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比如说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有一些比如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侧重于这些能力的考察。今年的题虽然简单,但是对咱们学生能力的考 察还是体现的比较强烈。
2012年江苏省高中数学(高考理综)试卷 分析
——高中讲师张友军
一、试卷综述
1、总体评价
2012年高考江苏数学试卷继续遵循了新课程高考方案的基本思 想,试卷结构稳定,突出双基,重视能力,知识点广,容易上手,难度 递增,区分提升,利于选拔,各种层次考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真实能 力。 首先考卷的结构基本是不变的,14个客观题加5个主观题,5个 主观题主要是考查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 导数、函数这些东西。然后从整体上看,今年的考试更侧重于对重点模 块的考察,这让大家也感觉比较舒服一些,因为毕竟平时的时候大家把 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这些重点模块上。2012年高考试题重点突出,层次分 明,逐步深入,使学生解题入手容易,心理状态平和,正常发挥能力, 自我满意程度提高。今年试题能力要求提高,层次区分明显,获得高分 并非易事,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选拔各自满意的人才。
7.如图,在长方体中,,,则四棱锥的体积为 cm3.
D A B C
【解析】如图所示,连结交于点,因为 平面,又因为,所以,,所以 四棱锥的高为,根据题意,所以,又因为,,故矩形的面积为,从而四 棱锥的体积.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运用.本题综合性较 强,结合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考查. 重点找到四棱锥的高为,这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在复习中,要对空 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记准、记牢,并且会灵活运用.本题属于 中档题,难度适中.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m的值为 .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双曲线的焦点位置在轴上(否则不成立),因此 >,由离心率公式得到,解得 .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概念、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这是大 纲中明确要求的,在对本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侧重于基本关系和基本理 论性质的考查,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看,几乎年年都有所涉及,要 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适中. 9.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若,则的 值是 . A B C
二、整体分析
1、试题结构与分值
题量 总分
填空题 14 70
解答题 6 90
附加题 3 40
总题数 23 200
2、知识模块分析 一级考点 二级考点
代数
集合 函数概念
三级考点
分值 占试卷百 比例
并集及其运算
5
2.50%
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 10 常用方法
5.00%
函数的周期性
5
基本初等
5
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 取 名学生. 【解析】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步骤,按照一定比例抽取,样本容量为, 那么根据题意得:从高三一共可以抽取人数为:人,答案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统计部分知识:抽样方法问题,分层抽样的具体 实施步骤.分层抽样也叫做“按比例抽样”,也就是说,要根据每一层的个 体数的多少抽取,这样才能够保证样本的科学性与普遍性,这样得到的 数据才更有价值、才能够较精确地反映总体水平,本题属于容易题,也 是高考热点问题,希望引起重视. 3. 设,(i为虚数单位),则的值为 .
三、试题分析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则 . 【解析】根据集合的并集运算,两个集合的并集就是所有属于集合A和 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从所给的两个集合的元素可知,它们的元素 是 ,,,,所以答案为.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目,把并 集运算看成交集运算.属于基本题,难度系数较小. 2. 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