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能够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课本知识回扣】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
固体杂质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层次
特点 原因
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流动动显着(纬度越低,对流层越厚);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着。
平流层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3.逆温现象:
(1)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类型 发生的条件
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
地形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着
(3)逆温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代表的含义: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吸收
d.大气逆辐射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a。
②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c。
③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即图中的d。
3.大气的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
①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
②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着。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
③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
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实例:
a.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
b.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d.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
【练习反馈】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D.Ⅲ层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4~6题。
4.图中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B.②C.③ D.④
5.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A.①增强,②增强B.②减弱,③减弱C.③增强,④增强D.⑤减弱,④增强
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②强,④弱
(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9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8.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D.④减少
9.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11.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A.一月
B.五月
C.七月
D.十月
(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12.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C.③ D.④
(2016·江淮名校联考)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气温的日变化 D.大气的热力运动 14.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15.(2015·广东高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专题一参考答案:
1-5BDCDC6-10DBBDD11-15C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