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安徽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后附答案

2021安徽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后附答案

2021年安徽高考化学模拟试题1、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材和织物用水玻璃浸泡后,不易着火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C.K 2FeO 4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和净化D.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可以更有效地灭活新型冠状病毒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明矾的化学式:KAl(SO )B.具有16个质子、18个中子和18个电子的单核微粒:3416S 2-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O 2或SiO 2D.BaSO 4的电离方程式:BaSO 4Ba 2++SO 2-4A A.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B.11g 由3H 和16O 组成的超重水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10N A C.等物质的量的NaN 3和Na 2O 2中所含阴离子数目均为N AD.0.5mol 雄黄(As 4S 4,结构)含有N A 个S -S 键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与Al 反应生成H 2的溶液中:K +、HCO -3、NO -3、SO 2-4B.透明溶液中:Cu 2+、Na +、SO 2-4、Cl-C.能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中:K +、Al 3+、CO 2-3、AlO -2D.pH=7的溶液中:Fe 3+、NH 4+、Cl -、NO -3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2mol Cl 2通入含有1mol FeI 2的溶液中:2Fe 2++2I -+2Cl 2=2Fe 3++4Cl -+I 2B.向NH 4HCO 3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 2++HCO -3+OH -=CaCO 3↓+H 2OC.“84”消毒液的漂白原理:ClO -+CO 2+H 2O =HClO +HCO -3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2MnO -4+5H 2O 2+6H +=2Mn 2++5O 2↑+8H 2O 6、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甲乙丙丁A.甲装置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B.乙装置可用于检验SO 2气体中混有的CO 2气体C.丙装置可用于分离烧杯中的I 2和NH 4ClD.丁装置可用于由硫酸铜溶液获得硫酸铜晶体7、科学家合成一种化合物是很多表面涂层的重要成分,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X 、Y 在同一周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混合石灰水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WW WX XX YY Y ZA.氢化物的沸点:X<YB.W 、X 、Y 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含Z 的两种酸反应可制得Z 单质D.ZY 2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绿色杀菌剂,在自来水消毒等方面应用广泛8、HCOOH 催化释放氢,在催化剂作用下,HCOOH 分解生成CO 2和H 2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COOD 催化释氢反应除生成CO 2外,还生成HDB.催化过程中涉及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以HCOOK 溶液代替HCOOH 催化释氢,可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D.使用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NaOH 溶液,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不含NH +4B用pH 计分别测定饱和SO 2溶液、饱和CO 2溶液的pH饱和SO 2溶液的pH 小酸性:H 2SO 3>H 2CO 3C向FeCl 3和KSCN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饱和KCl 溶液溶液颜色变浅加入KCl 溶液能使平衡FeCl 3+3KSCN Fe(SCN)3+3KCl 向逆向移动D 分别向盛有2.0mL 5%H 2O 2溶液的甲、乙两试管中滴加3滴1.5mol•L -1CuCl 2溶液(甲)和3滴1.0mol•L -1FeCl 3溶液(乙)乙试管中产生的气泡较快催化活性:Fe 3+>Cu 2+10、某温度时,ⅥA 元素单质与H 2反应生成气态H 2X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H 2(g)+O 2(g)=H 2O(g)ΔH =-242kJ•mol -1②H 2(g)+S(g)=H 2S(g)ΔH =-20kJ•mol -1③H 2(g)+Se(g)H 2Se(g)ΔH =+81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所以H 2O 的沸点比H 2S 的高B.H 2(g)的燃烧热为242kJ•mol -1C.O 2(g)+2H 2S(g)=2H 2O(g)+2S(g)ΔH =-444kJ•mol -1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ⅥA 族元素单质与H 2的反应越容易发生11、下列是几种常见的电化学示意图。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石墨电极盐桥0.10mol•L -1FeSO 40.10mol•L -1Fe 2(SO 4)3铁电极A甲乙丙丁A.图甲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可以选择CaCl2作为电解质B.图乙中,K分别与M、N连接,均可保护Fe电极,连接N时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图丙装置,可判断具支锥形瓶中不同pH条件下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D.图丁装置中,Zn—MnO2干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2OH-=Zn(OH)212、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

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 能解离为H+和OH-,且双极膜能实现H+和OH-的定向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光能最终转化为电能B.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2O=2V3++2OH-+H2↑C.当阳极生成33.6LO2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6N AD.光照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的n(OH-)基本不变13、在一定条件下,取一定量的A和B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s)mM(g)+nN(g)ΔH=Q kJ•mol-1达到平衡时,M的浓度与温度和容器容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m+nB.达到平衡后,增大A的浓度将会提高A的转化率C.E点的平衡常数小于F点的平衡常数D.Q<0v v逆14、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 和Y 进行反应:X(g)+3Y(g)2Z(g)。

有关下列图像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t 1时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B.由图乙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图丙能说明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图丁中纵坐标表示X 的浓度,则0-3s 内,反应速率v (X)=0.2mol•L -115、工业上以硫酸泥(主要含S 、Se 、Fe 2O 3、CuO 、ZnO 、SiO 2等)为原料提取硒,流程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脱硫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B.氧化过程中,Se 转化为H 2SeO 3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C.滤液III 中主要存在的金属离子有Na +、Zn 2+、Fe 3+、Cu 2+D.还原过程中生成粗硒的离子方程式为:H 2SeO 3+2SO 2-3==Se↓+2SO 2-4+H 2O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5分)v正时间t 1t 2v 时间/s031.00.4MO时间(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使用70%硫酸而不用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硫的原因是(3)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100mL 1mol•L -1FeCl 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烧杯、量筒、。

(4)该小组同学向5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 2,溶液最终呈浅绿色,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NaOH 稀溶液,则试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5)该小组同学在(4)中实验时,发现溶液变为浅绿色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最终溶液呈浅绿色。

(查阅资料:Fe(HSO 3)2+离子在溶液中呈红棕色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Fe 3+氧化为SO 2-4)。

Fe(HSO 3)2+与Fe 3+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8、(12分)一水硫酸锰(MnSO 4•H 2O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 、Al 、Zn 、Ni 、Si 等元素)制备,工艺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 如下表所示:金属离子Mn 2+Fe 2+Fe 3+Al 3+Zn 2+Ni 2+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6.2 6.9沉淀完全的pH10.18.3 2.8 4.78.28.9(1)“酸浸”、“氧化”都需要加热,其原因是(2)“滤渣1”中含有淡黄色固体,写出“酸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调pH”范围至5~6,得到滤渣2的主要成分除MnO 2外还有(4)“除杂”中添加适量的Na 2S 的作用是(5)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酸浸氧化调pH除杂沉锰MnCO 3MnSO 4•H 2O滤渣1H 2SO 4MnO 2MnS 矿MnO 2粉Na 2S NH 4HCO 3滤渣2一系列操作滤渣3氨气(6)根据下图所示溶解度信息,将流程图中“MnCO3一系列操作MnSO4•H2O”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已知:MnSO4•H2O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①将碳酸锰固体溶于稀硫酸获得硫酸锰溶液;②加热溶液并控制温度大于40℃,③,低温干燥,可得到较纯的19、(13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

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

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和下列步骤制备氯化亚铜。

实验步骤步骤一.加热至50℃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步骤二.通入并调节氧气的量维持三颈瓶内压强不变。

停止加热,反应继续进行,越来越剧烈;步骤三.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待气囊变瘪。

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关闭K;步骤四.将液体(含CuCl2-3等)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氯化亚铜粗品和滤液;步骤五.氯化亚铜粗品经洗涤、烘干,得到氯化亚铜。

(已知:Cu2++6Cl-+Cu=2CuCl2-3)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一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离子方程式(2)步骤二通入氧气的目的是(3)根据步骤四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推测存在的平衡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步骤四中所得滤液经浓缩后可返回至三颈烧瓶继续使用,此时需向三颈烧瓶内补充的物质有(5)为了提高CuCl产品的纯度,得到更干燥的固体,步骤四中的“过滤”操作适宜用下列装置图中的(填字母),过滤后,洗涤CuCl的试剂宜选用(填“无水乙醇”或“稀硫酸”)(3)测定产品中氯化亚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准确称取制备的氯化亚铜产品0.250g,将其置于足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全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100mol•L-1的硫酸铈[Ce(SO4)2]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硫酸铈溶液24.60mL,反应中Ce4+被还原为Ce3+(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则产品中氯化亚铜的纯度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