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居占杰,社会主义研究,2004.6【摘要题】跨国公司研究【关键词】跨国公司/新趋势/影响/世界经济【参考文献】[1]经济日报.2002-10-10(16).[2]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3]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企业等。
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
跨国公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
它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企业成为它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
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
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
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的跨国公司。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万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万家。
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
2001年跨国公司达6.5万家,有85万家子公司,年销售额19万亿美元。
[1]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手段。
在促使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系列新趋势:第一,发展战略全球化。
实施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在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这将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促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意味着跨国公司正面临着竞争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管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发展要求,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它迫使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要求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规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提出了要“打破民族与国家界限”,建立“无国籍经营实体”和“全球公司”,要在“世界舞台上演戏”的口号。
跨国公司早期采取的是独立于公司战略,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探讨全球战略的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竞争中居优先地位的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实践全球战略。
所谓全球化战略,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公司的一揽子资源,将公司的要素优势与国外的政治、关税、非关税壁垒和生产要素优势等投资环境的差异条件联系起来考虑,优势互补,使有限的要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公司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
第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新特点。
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中心活动。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将获得更大发展。
(2)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互间的投资仍将是主体。
1998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达5947亿美元,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为92%。
[2]同期,发达国家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604亿美元,占全球引进外资比重的72%。
[3](3)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稳步上升。
20世纪7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进行,很少涉足发展中国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不平衡性,跨国公司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其跨国投资的地域流向,在巩固与扩大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的同时,正积极抢占全球新兴市场,即市场战略不断向潜在赢利能力大、有发展前景、经济增长绩效好的国家或地区拓展和渗透,如今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中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占50%以上。
从全球战略看,在21世纪,跨国公司仍会看好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它们仍会继续向亚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以及拉美国家等新兴市场投资。
(4)投资产业高级化。
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采掘业和公共工程行业,东道国主要是不发达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起,跨国公司投资的行业重点已由传统的资源开发业、初级产品加工业以及寻求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为导向的初级形式向以寻求资本密集、规模扩张为导向的新兴的广告业、银行业、保险业、管理咨询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逐渐呈下降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强,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的高级形式,即高资本、高技术、高知识型投资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导。
(5)投资方式多元化。
过去,跨国公司一直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方式在国外投资设厂、办分公司,或收购国内公司作为子公司。
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参与方式主要是股权参与和合作经营。
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纯粹资金投入外,各种非资金投入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断出现和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以股权方式进行国际投资的成本和风险正不断地增加,所以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已从原来单一的股权式合资方式,逐步向投资方式多样化转变。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无需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是用技术、管理诀窍、生产工艺、设计手段、配方、商誉、商机等无形资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创办合资、合营企业。
第三,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的新趋势。
(1)生产体系跨国化。
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投资政策壁垒的削弱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跨国协调成本的降低,不仅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时也使跨国公司生产体系跨国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地区的国际生产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实施。
尤其是在特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中,形成了跨国公司职能跨地区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
(2)经营活动属地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更加注意“属地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所谓属地化经营,就是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务类相关环境的适应过程。
跨国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裕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属地化”可以在企业比较效益原则下,利用先进技术和过剩资本,把产品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本国低、资源丰富而廉价的东道国,并且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3)经营战略联盟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国际化倾向的加强,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分散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市场的资源,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力,纷纷由广泛合作而发展到组织跨国联盟。
目前,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各种股权或非股权结盟活动已成为其发展的新趋势。
(4)管理职能分散化。
以往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注重纵向分工和强调命令控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纷纷作出了大幅度的战略性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的调整,其管理职能已由本国中心向多元中心和全球中心并存的格局发展。
(5)融资手段外部化。
跨国公司到国外设立公司或对外直接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融资问题。
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资金预算规模(包括股本和债务)和筹资数额也随之相应扩大,筹资成本也逐步提高,跨国公司不仅原有的内部融资已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国内资金市场容量也相对有限。
因此,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外部融资动力便越发强烈。
第四,跨国购并强化。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兼并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是生产集中和资本积聚;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上游和下游有关企业的纵向兼并;第三次形成于60年代,主要方式是混合兼并;第四次产生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主要是通过举债并购企业;到了80年代后期,跨国并购开始增多,在90年代后期终于达到了高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主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然而,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和取得规模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跨国兼并浪潮,不仅范围广泛,而且是强强兼并。
第五,研究开发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增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高、精、尖技术产品研制过程越来越复杂,使科研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那种仅仅依靠跨国公司自身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来从事具有战略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已远远不够。
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一改以往以母国为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的传统布局,纷纷在其他国家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联手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