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可以舞文弄墨的时光还是在那求学的岁月,转眼,我已是十岁孩子的母亲。
许久未曾提笔,初见这本书,是班主任的推荐,见猎心喜,一口气拜读完,受益匪浅,浃髓沦肌,决定要写下些什么。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出生,也是一个伟大母亲的诞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与修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深以为然。
年轻的父母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
那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潜移默化的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亲子教育,这是其他任何角色都代替不了的。
伟大的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说过,母爱的真正体现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出生婴儿的爱,而是在于以后成长中对孩子的爱!春华秋实,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尹健莉老师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
从给小板凳揉揉疼,到“像牛顿一样的眼光”,再给孩子犯错的权利,真知灼见!
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思维方式,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良和尊重。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很庆幸,我的孩子一直
都很善良。
欣赏孩子不只是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看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也许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他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
也许他今天炒糊了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
有的孩子认真仔细,有个孩子粗枝大叶,有个孩子心灵手巧,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我们要学会用“像牛顿一样”想眼光欣赏他们。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尹健莉老师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
在教育中,想要让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
书中的一些观点我特别赞同,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从最基本的课文阅读,再到课外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产生自我驱动力,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词语的累积,欣赏了数不清的好素材,情感也得以升华。
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
从此更加坚定了要让我的孩子注重阅读的信念!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尹健莉老师说的,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
生活中总有种种矛盾出现,如果父母从来没有错,那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领略自己的失败,他会慢慢的形成一个稳定的认识:自己不行。
永远正确的家长总是不停地给孩子各种建议和要求,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尝试精神和判断力一点点萎缩,慢慢变成一个成年的幼儿,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树站立。
庆幸读到这本书,
让我醍醐灌醒。
我明白应该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
当面对这个独立,无限潜能的生命时,让自己变成一个力图自我完善的谦卑者,而不是荣升为一个没有过错,具有完全操控权的君主。
的确,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教育最好的契机。
书中提出了很多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不考100分;考好了不奖励;只设“记功本”不设“记过本”......这些观点听上去耳目一新,又有点觉得不可思议,细读之后,却又受益匪浅,染神刻骨。
好妈妈,好老师都重要,最欣赏的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让我们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