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旅夜书怀有感

读旅夜书怀有感

读《旅夜书怀》有感
风衣狂侠一直比较欣赏老杜的那些诗歌,特别是《旅夜书怀》,老弱多病的少陵野老直到老在一条孤舟上,关注的仍不仅仅是自己一人,“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老杜幼稚的认为真正名动天下应该是做官而不是写文章。

古人大抵如此,自小熟读儒家经典以及诸子百家从而使古代人养成一种忧患意识,我觉得最有代表就是儒家所说的"达则兼剂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颇有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

所以都是想入世为官,否则就出世隐居。

想着建功立业,但是真能施展抱负者又有几个人,就拿王安石来说吧,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应该是比一般人更高,但是着手变法太急于求成,结果不但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为北宋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死后没有多少年北宋就被灭掉。

人说儒生多误国,我原本也不信,但是事实如此,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呢反倒不利于统治了。

大多读书人不当大官也许是幸运,自古官场倾轧是何等残酷,只要你排错了队,那你就不要想有能够出头的那一天。

连李白晚年都排错了一次,结果呢给流放到夜郎。

不过还是觉得老杜也有许多可爱之处,大凡有大学问者都这样,都以为天下未能够让自己去治理是皇帝的失策,跟失恋的人一样会埋怨不选择自己的后果,对别人有几多埋怨,老杜一生可谓几多波折,特别是晚景凄凉更是情况不妙,虽有朋友相助,到最后死在一条小舟上,连一间小房子都没有,就不要说大庇天下寒士的大房子了。

大凡人到了这个处境都应该要大发牢骚了吧,老杜真有儒家寒士的风度,也算是总结了这辈子自己的一些感慨。

李白和杜甫比的话就是另外一种狷狂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何等气概何等狂傲,等到写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多了几分飘逸,然总觉得底气已然不足,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都是诗坛顶尖级人物。

我在想真的让他们去做大官,即使做一个好官,束足于朝政大事中,不知还会不会名动千古,我想只怕未必能够吧。

当然了,历史不能够假设,但我想这一种人生也算与众不同了吧!两人都不善于做官,不善审时度势,如何做得大官,如何做得好官?以文人的脾气怎么能够见容于官场。

我该长叹。

为两位前辈,也为我自己。

多年来,我的人生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年少时也有很多梦想,但这些梦想与今天的一切好象都无关。

我现在都会自己暗笑,不知何故,我往往会喜欢上那些与众不同的女子,或超凡脱俗、或性情乖张、或特立独行,也许是我潜意识中的也想与众不同吧,但是实在我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于其他人,所以我也是凡尘一个小沙弥,也会看不开很多事情,也会对很多事情很迷茫。

记得谁谁谁说的“在这个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古龙和温瑞安的小说了,他们小说中宣泄的那种人性,书中所景仰的那种大英雄大丈夫都是很让人感动的。

小小年纪就去揣摩那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寂寞呢,壮士断腕真的那么容易做到吗?但我也不是一个能够接受教训的人,所以老是在一个地方摔跤。

我不欺骗人,也不欺骗感情,但是往往会伤自己的心,我看着那些我不齿的没有做人原则的人却游刃有余的欢笑
着,有些时候会看相书,明明白白说着某年某月可能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还是照样做了,照样去遭殃,因为什么呢,性格使然。

有些时候我也会痛恨我自己,使我怀疑我自己有着某些致命的弱点。

正是这些弱点使我在一些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状况。

比如感情工作中已经有了太多的遗憾。

我有时也在想我是否应该改变我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但有些东西是真的已经深入我骨髓了,已经没有办法再改变,那就只有继续这一场分不清是喜是悲的闹剧。

几年间做了些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

都象那烟花般飘散了,想起鲁迅和瞿秋白之间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怀视之”,想起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站在远近无聊的阳台上望着那轮圆月,一边是广深高速公路,真的是大刹风景。

在异乡看月亮心情是很不一样的。

我都有些奇怪了,短短几日,心情是大不一样,出奇的平静,感情是不能靠维系的。

在月色下,坐在花园边的石椅上,我想吟两首古诗、想唱几首熟悉的老歌,我张张嘴,却没有声音出来,算了,还是走走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