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

第四章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


一、接案
(一)初次会谈 社会工作需要获得案主的以下资料: 1、残疾人的基本资料、残疾状况、问题史、个人史。 2、残疾人及其家属对于残疾的认识和态度。 3、残疾人的家庭背景、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与社会支持系 统。 4、目前最困扰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期待 是什么。 5、残疾人及其家属未解决问题尝试过哪些方法,效果如何。 6、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期待和要求是什么。
•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案主的个人因素 (二)案主的社会环境因素
四、制定计划(途径、方法与步骤)
社会工作者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应遵循案主意见这一基本原 则,即以案主为中心。
五、介入
介入即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正式解决问题的实施过程。
(一)直接介入 直接)间接协助 间接协助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 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根据残疾人的困难安排援助 服务。
架构如下: (一)对残疾人和残疾状况的重点分析 1、残疾状况 2、文化方面 3、社会方面 (二)对残疾人与其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 一般采取4R分析。 包括角色因素(roles)、反映因素(reactions)、关系 因素(relations)以及资源因素(resources)
(二)家庭访视 (三)电话、信件联络
三、社会诊断
社会诊断就是把会谈、访视或其他方式所得的有关案主 的人格特质、家庭、社会情况以及案主对于问题的看法等资 料,以客观的态度,经过综合的分析与比较研究,评估案主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案主 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做一个周密的分析,从而诊断案主 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挫折理论
挫折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个体的物质需求或 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出现紧张、焦虑等情 绪,从而失去心理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 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各种技巧帮助残 疾人克服挫折感,减弱他们的消极情绪反应的强 度。比如,对残疾人的攻击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 采用情绪发泄法等使残疾人保持心理平衡。另外 经常对残疾人采取心理咨询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改 善认知结构,保持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六、结案
(一)评估结案 (二)结案前与残疾人及其家属讨论,使其有心理准备。 一般在倒数第三次会谈时告知案主具体结案的时间。最后三 次会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回顾过去 2、展望未来
第四节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一、个人模式
残疾人个案工作主要采取个人模式。个人模式基本 上是将残疾人所遭受的问题视为个人因失能所产生 的直接结果,从而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 将残疾人个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与残疾共存。
纽约的社会工作者界定的四个阶段: (一)震惊 (二)否认 (三)生气 (四)沮丧 社会工作者的重点: (一)临床诊治 (二)个人调适
• 思考:个人模式的缺陷? 二、社会诊断模式
社会诊断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系统论和“人在情 景中”理论。该模式强调社会工作者对残疾人进行 个人分析,对残疾状况进行重点分析,以及对于残 疾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从社会 因素着眼,通过建立有利于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条件 来促使残疾人康复的活动。
三、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认为,人们对残疾人的许多看法 和观点往往是一个强加权力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和“同感”, 站在残疾人的角度看待他们的需求,学会倾听残 疾人的心声,不应把自己对事件的态度以“正 常”、“正确”的名义强加在残疾人身上。
第三节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是通过一连串的 过程,以一对一的方式,有计划地协助残疾 人个体调试心理,恢复身体功能,或解决家 庭问题。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接案、搜集资 料、、分析诊断、制定计划、介入与结案等 六个步骤。
第四章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 1、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 3、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第一节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界定
一、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个案工作指针对残疾个人或家庭实 施的一种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通过收集并检 阅受助者的资料,了解案主的境况,进行理性 的反思,并有计划地面对不同的要求和反应, 做好社会诊断及服务计划,提供社会服务,记 录并评估。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个体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某 种原因对于个体产生的重要影响。个体如果把失 败归因于外在原因,则会产生气愤和敌意,如果 归因于内在原因,则会感到内疚和无助。 社会工作者在为残疾人提供个案辅导时,应 当帮助残疾人正确分析受挫的原因,使残疾人对 自身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克服心理障碍。
三、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一)对象的特殊性 (二)工作过程的特殊性
四、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使残疾人个体的生理功能丧失减低到最低 程度,协助残疾人发展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在 生活中的社会适应功能,增进残疾人对于困难情 景的自我处理和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残疾人的职 业技能。
第二节 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残疾人个案工作的内容
(一)对残疾人士本身提供的个案辅导。 主要是康复训练,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 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 (二)对残疾人士的家庭开展的个案工作。 比如向家庭其他成员提供心理辅导以应对其长 期照顾家庭中残疾人士而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教授 家庭成员对残疾人的护理和沟通技巧,帮助家庭申 请经济援助,帮助家庭申请义工人员的帮助以缓解 家庭成员在长期照顾中的压力等。这些工作的开展, 需要个案工作者充分调动和利用资源,开发残疾人 士及其家庭的潜能,恢复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
(二)接案记录 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经过初次会谈后应及时地将接案情况登 记下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案主的来源 2、案主的残疾状况 3、主要问题 4、心理社会诊断 5、介入计划
二、收集资料
(一)与案主或相关人士会谈 与案主或相关人士会谈,是个案工作过程中最 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得资料的方法,相关人士可以 是残疾人的亲属、社区邻里,以及单位和学校的领 导或同事等。 在与案主及相关人士的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 应密切观察案主或相关人士的非语言行为,以检验 其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的一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