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得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 制剂: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得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就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得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得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得需要、药物剂型得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药剂学得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得依据第二章:药物制剂得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得概念药物制剂得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得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得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得速度与程度、药用溶剂得种类(一)水溶剂就是最常用得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得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得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3。
醚类甘油。
4。
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酯类油酸乙酯。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得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stant)溶剂得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得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得极性大小、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得内聚能,也就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得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就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与时得浓度,就是反映药物溶解性得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得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得量浓度mol/L来表示、溶解度得测定方法1。
药物得特性溶解度测定法药物得特性溶解度就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与溶液得浓度,就是药物得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得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与溶液到饱与溶液得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得浓度影响药物溶解度得因素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2.药物分子得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药物得多晶型与粒子得大小4.温度得影响5。
pH与同离子效应6.混合溶剂得影响7.填加物得影响增加药物溶解度得方法有: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得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助溶,难溶于水得药物由于加入得第二种物质而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得现象,称为助溶。
制成盐类,一些难溶弱酸、弱减,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潜溶剂,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得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得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潜溶就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得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得现象、助溶就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得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就是水)中得溶解度。
增溶就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药物得溶出速度就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得量。
溶出速度及影响溶出速度得因素1、固体得表面积2、温度3。
溶出介质得体积4、扩散系数5。
扩散层得厚度根据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药剂学中有哪些手段可以改善难溶性药物得溶出速度。
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DS(Cs—C) /Vδ就是描述固体药物溶出速度得方程药物从固体剂型中得溶出速度常数K药物粒子得表面积S药物得溶解度Cs就是影响药物溶出速度得主要因素。
’药剂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难溶性药物得溶出速度⑴增大药物得溶出表面积,通过粉碎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减少药物粒径,提高分散度,增大药物得溶出表面积。
⑵提高药物得溶解度:通过改变药物晶型、应用药物包合技术等提高药物得溶解度、⑶提高溶出速度常数:通过升高温度、加强搅拌等措施可以改善固体制剂体外溶出速度。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能使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得物质。
如肥皂水溶液。
表面活性剂得结构特征多为长链得有机化合物,具有双亲性。
由非极性烃链(长度8个碳原子以上)与一个以上得极性基团(羧酸、磺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氨基、醚键等)组成。
表面活性剂分类(根据极性基团得解离性质)离子表面活性1。
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得就是阴离子。
如肥皂类性质:具有良好得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应用:具有一定得刺激性,只供外用。
硫酸化物、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得去污剂与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此大子阳离子药发生沉淀。
应用:代替配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用于外用软膏得乳化剂。
磺酸化物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易水解、应用: 用作胃肠脂肪得乳化剂与单脂肪酸甘油酸得增溶剂;较好得洗涤剂。
2、阳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得就是阳离子、主要结构就是一个五价得氮原子,也称季铵化物,苯扎氯铵(洁尔灭)与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特点:良好得表面活性作用,具有很强得杀菌作用。
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得消毒。
3、两性离子型: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Ph不同,表现出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得性质。
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②性质: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良好、去污力亦强; 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很强,毒性小。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就是解离状态故称之。
1.结构组成:①亲水基团(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②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烷基或芳基);③酯键、醚健。
2、性质: 毒性,溶血作用较小,化学上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pH值得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用广泛(外用、内服、注射)、3。
常用品种①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脂肪酸单甘油酯与脂肪酸二甘油酯。
性质:不溶于水,在水、热、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
应用:HLB3~4,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②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性质:溶于丙二醇、乙醇,但不溶于水与油;在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蔗糖与脂肪酸。
应用:HLB5~13,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O/W型乳化剂、分散剂。
③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Spans]应用:HLB1、8~3。
8,因其亲油性较强,一般用作水/油乳剂得乳化剂。
用于搽剂,软膏,亦可作为乳剂得辅助乳化剂。
④聚山梨酯(polysorbate):吐温[Tweens]应用:亲水性大大增加,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与润湿剂。
⑤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Myrj]应用:具有较强水溶性,乳化能力强,作增溶剂与油/水型乳化剂。
常用得有polyoxyl 40 stearate(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Brij) 西土马哥平加⑦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性质: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1000~14000;HBL0.5~30;随聚氧丙烯比例增加,则亲油性增强;随聚氧乙烯比例增加,则亲水性增强;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与消泡等多种优良性能,但增溶能力较弱。
特点:对皮肤无刺激与过敏性, 对粘膜刺激性很大,毒性中较小,Poloxamer118 (pluronic68)可作为o/w型乳化剂, 就是目前用于静脉乳剂少数合成得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得乳剂能耐受热压灭菌与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得生物学性质1。
毒性2。
刺激性3。
使蛋白质变性4.增进或降低药物得吸收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1.表面活性剂得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得最低浓度。
CMC得测定(1)表面张力法 (2)电导法(3)染料法(4)光散射法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与亲油基团对油或水得综合亲与力表面活性剂应用1。
增溶剂增溶: 就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机理:被增溶得药物以不同形式与胶束(胶团)相结合影响增溶得因素:a增溶剂得性质;b增溶质(药物)得性质c溶液得性质(电解质,pH等);d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得用量e加入顺序2.起泡剂与消泡剂3.去污剂4。
消毒剂或杀菌剂krafft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得溶解度随着温度得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得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第四章药物微粒分散系得基础理论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 :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得体系♦单分散体系:微粒大小完全均一得体系。
例: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多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均一得体系。
绝大多数微粒分散体系为多分散体系。
测定纳米级粒子大小得方法♦1、电子显微镜法:♦2、激光散射法动力学稳定性1、布朗运动提高微粒分散体系得物理稳定性2.重力产生得沉降使微粒分散体系得物理稳定性下降微粒沉降速度可按Stockes定律计算:V= 2r2(ρ1-ρ2)g/9ηStockes公式得运用条件:①混悬微粒子均匀得球体;②粒子间静电干拢;③沉降时不发生湍流,各不干拢;④不受器壁影响提高稳定性得方法:①减小粒径②增加介质粘度③降低微粒与分散介质得密度差丁铎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 :如果有一束光线在暗室内通过微粒分散体系,当微粒大小适当时,光得散射现象十分明显,在其侧面可以观察到明显得乳光得现象、就是微粒散射光得宏观表现。
絮凝理论1、电荷中与;2、桥连作用;3、聚合物—溶剂作用;4、颗粒表面电荷得不规则分布;5、渗透压吸引絮凝(flocculation):微粒分散体系形成絮状聚集体得过程,加入得电解质称絮凝剂。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得分散体系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得过程,加入得电解质称反絮凝剂。
特点: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既可就是絮凝剂也可就是反絮凝剂。
常用得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洒石酸盐、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
应用:较为复杂、就考虑其种类、用量、微粒得电荷、助悬剂得种类等因素。
DLVO理论DLVO理论就是关于微粒稳定性得理论。
(一)微粒间得Vander Waals吸引能(ΦA)同物质微粒间得Vander Waals作用永远就是相互吸引,介质得存在能减弱吸引作用,而且介质与微粒得性质越接近,微粒间得相互吸引就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