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调度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版本:1.1
最近修改时间:2012年3月14日
项目负责人:韩辉
开发单位:数计学院09软件开发与应用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任务概述 (3)
2.1目标 (3)
2.2运行环境 (3)
2.3需求概述 (4)
2.4条件与限制 (4)
3.总体设计 (4)
3.1处理流程 (4)
3.2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5)
4.接口设计 (5)
4.1外部接口 (5)
4.2内部接口 (5)
5.数据结构设计 (6)
5.1逻辑结构设计 (6)
5.2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6)
6.运行设计 (6)
6.1运行模块的组合 (6)
6.2运行控制 (6)
6.3运行时间 (7)
7.出错处理设计 (7)
7.1出错输出信息 (7)
7.2出错处理对策 (7)
8.维护设计 (7)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此文档的编写是为了描述系统功能实现的方向以及一些问题的解决。
根据需求分析,将电梯调度系统模块化,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等。
数据结构设计包括数据特征的描述、确定数据的结构特性。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电梯调度系统.
实现软件单位:数计学院 09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
1.3定义
软件接口:软件数据接口
硬件接口:就是装机时可以介入设备的接口,如内存和显卡接槽以及电脑装机完成后与外部设备耳机,网线,USB等相连接的接口
数据字典: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1.4参考资料
软件开发文档模板。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UML软件建模
实用软件设计模式教程
2.任务概述
2.1目标
模拟实际的电梯调度系统。
2.2运行环境
服务器平台:windows2000或以上
数据库:无
程序语言:java,XML
客户端:windows2000及以上系统
2.3需求概述
模拟电梯调度系统,实现多种情景下的电梯运行控制模拟。
采用最优的方法,在时间,空间上实现最优动态平衡。
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易安装,易维护,易操作,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2.4条件与限制
仅限于单路的电梯调度系统使用。
由于综合各种因素,系统并不能完美的满足每一个用户在不同楼层的需求。
3.总体设计
3.1处理流程
图3.1.1 系统流程图
3.2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图 3.2.1 总体结构图
说明:
1)、用户控制
用户控制中,用户操控控制面板,用以给系统发出指令。
2)、系统控制包括状态显示、状态记录、调度运算等。
其中调度运算主要是在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更具当前的电梯状态进行最优化运算,判断出电梯的运行方式,然后将指令发送给运行调度模块。
3)、运行调度主要包括运行控制、状态反馈等,即在接收到系统控制的指令之后就根据参数控制电梯运行,同时,在每个阶段需要向系统反馈当前电梯信息。
4.接口设计
4.1外部接口
用户界面:电梯内操作控制面板、楼层控制面板、报警装置以及电梯的运行状态系显示LED面板。
软件接口:在window系统下运行,系统需配置j2se环境。
硬件接口:传感器等。
4.2内部接口
采用j2SE可视化界面设计。
内部模块之间调用采用参数的传递方式进行信息交互。
5.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
5.2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程序的运行中,逻辑数据主要用于存储和传递信息,使得程序中各个模块之间实现调用和共享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使类的属性,也可以使模块之间传递的参数。
6.运行设计
6.1运行模块的组合
程序运行中,面板控制以及系统调度和运行控制均以图像或者文字的形式显示在同一个面板中,以便于演示使用。
其中数据的处理和信息交互在代码部分有程序执行,不会显示在面板上。
6.2运行控制
如结构图中所示,用户操作的控制面板发送指令信息给系统,系统进行运算处理后发送指令给运行控制,并将相关信息通过LED屏反馈给用户。
运行控制部分也会在模块内随时反馈电梯的运行及相关状态信息。
6.3运行时间
模拟系统中,假设运行正常时,每经过一个楼层,耗时一秒。
当随机产生意外时,运行阻塞直到系统调度才结束。
7.出错处理设计
7.1出错输出信息
本程序多处采用了异常处理的机制,当遇到异常时不但能及时的处理,保证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各种出错信息能通过页面形式,及时告诉用户出错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使用户以后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
程序的大部分地方还采取了出错保护,如输入内容的长度和类型等减少了用户出错的可能。
7.2出错处理对策
1)、系统调度。
当程序设计产生的随机错误产生时,可由系统调度来解决。
2)、程序故障。
通过重启系统解决。
3)、实际应用故障。
用户需通过箱内预留的报警按钮求助。
8.维护设计
软件的维护设计主要是不断的改进电梯调度算法,并根据实际运行中的用户反馈,不仅是相对于系统的最优调度,同时也要将用户的习惯、思想等加入到系统的设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