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2015年试行)1、矿山慨况1.1、采矿权慨况1.1.1、位置与交通1.1.2、采矿权设置1.2、地质慨况1.2.1、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1.2.2、水工环地质1.3、开发利用慨况1.3.1、开拓与开采1.3.2、开采水平与采区(矿块)划分1.3.3、设计三率指标1.4、矿山地质测量与生产慨况1.4.1、矿山地质测量1.4.2、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2、探采对比2.1、探采对比的基础2.2、探采对比2.2.1、矿体厚度对比2.2.2、矿石品位对比2.2.3、其它对比3、资源储量估算3.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计算参数、矿体圈定原则3.1.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3.1.2、估算方法与对象3.1.3、估算参数的确定3.1.4、矿体圈定原则与块段划分3.2、储量动态检测的依据3.2.1、依据的地质(核实)报告3.2.2、备案资源储量3.3、资源储量估算3.3.1、备案后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3.3.2、本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3.3.3、本年末资源储量3.3.4、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3.4、三率估算3.4.1、开采回采率估算3.4.2、选矿回收率估算(或矿石加工)3.4.3、综合利用率估算3.4.4、废石混入率与采矿贫化率估算4、结论与建议《矿山储量年报》编写说明本年报编写提纲基本按照《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中,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格式的正文要求进行设置有关章节,力争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以开采动用资源储量估算和三率指标估算为重点。
年报开头需简单说明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与编制《矿山储量年报》的目的与任务及项目来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Xx地勘单位受xx公司xx矿的委托,开展了本年度矿山储量动态地质测量工作。
对本年度施工工程(巷道或露天剥离)和开采动用资源储量范围进行了实测圈定,核实资源储量变动的数量及原因,落实资源储量变动的具体地段和部位;及时掌握和分析资源开采利用状况,查清资源储量损失的数量及原因和地段;按国家统一要求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报表,更新资源储量估算图和采掘(剥)工程现状(平面)图,编制矿山储量年报。
”1、矿山慨况1.1、采矿权概况1.1.1、位置与交通简单说明矿区距所在县级城市的方向、距离,矿区所在乡镇、村;简单说明矿区距最近铁路火车站、集运站的方向、距离,距最近县、省、国道的方向距离及连接方式等。
1.1.2、采矿权设置简单说明矿业权的设立、沿革、整合、兼并重组及变更情况;现采矿权人、矿山企业名称、经济类型、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面积、生产规模、开采方式、批准开采的矿种或煤层编号,开采深度,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及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等。
附插表1-1。
xx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对照表插表1-11.2、地质慨况1.2.1、矿区地质一、地层:简单说明矿区出露的地层,对含矿地层叙述的要略细一些。
二、构造:简单说明矿区所在稍大一点最近区域构造的位置和矿区内的褶皱、断层特征及岩层倾向、倾角。
三、岩浆岩:简单说明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种类及分布。
四、矿体特征:一是说明矿带、矿体的数量和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体长度、厚度、赋存标高;二是说明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工业、自然、成因类型);三是说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煤质类型。
1.2.2、水、工、环地质简单说明矿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煤层的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然倾向等级等。
1.3、开发利用慨况1.3.1、开拓与开采简单说明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运输方式、地下开采的通风方式等。
附插表1—2。
XX矿开拓主、副、风井基本情况一览表插表1-21.3.2、开采水平与采区划分(煤矿用)开采阶段与矿块划分(地下开采的非煤矿)开采阶段划分(露天开采的非煤矿)该部分需说明开采水平或阶段划分,采区、矿块划分和设计的技术指标。
一是简单说明初步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情况。
煤矿设计的开采水平和采区划分,工作面布置及开采方式(前进式或后退式)、开采顺序及首采区;地下开采的金属矿说明开采水平或阶段的划分,矿块的划分,矿房的规格,顶柱、底柱、间柱的留设规格,那些矿柱设计回采,那些矿柱设计不回采;露天非煤矿阶段(水平)的划分,开采顺序,首采区,同一阶段的推进方向,说明设计的安全平台、清扫平台、工作平台、运输平台宽度,台阶高度、是否并段及并段后高度,工作台阶坡面角、终了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等技术指标。
二是说明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剩余服务年限。
三是说明实际开采情况。
说明现在开采的矿体编号,与核实(其它)报告对应的储量估算块段编号;地下开采的矿山说明实际开采的水平及位置、开采的长度、宽度、高度;露天开采的说明实际开采的阶段水平及位置、范围、边坡角、台阶高度等。
1.3.3、设计三率指标首先说明所依据的开发利用方案及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审批情况。
各项设计指标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要求。
因特殊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有专家组论证意见及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核定“三率”指标。
一、开采回采率指标(工作面、采区或矿块、矿井)根据矿体的厚度(薄层、中厚层、厚层)设计三率指标内容,工作面或工作面阶段、矿房设计开采回采率指标;采区、矿块、采场开采回采率指标。
方案中没有设计的需简单说明情况。
井工煤矿采区开采回采率:薄煤层(小于 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大于3.5米)不低于75%;露天煤矿,薄煤层(小于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大于10.0米)不低于95%。
露天铁矿,大型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中小型矿不低于90%;地下开采的铁矿,根据矿体产状、围岩的稳定性应分别达到75%--83%。
露天开采的金矿,在矿石贫化率不超过10%的前提下达到90%以上;地下开采的金矿,按照不同的赋存条件,在设计矿石贫化率范围内,根据矿体厚度、倾角、围岩稳定性应达到75%--92%以上。
二、选矿回收率指标(含选矿方法、流程、选矿回收率等)煤矿原煤入选率原则上要达到75%以上;铁矿的选矿回收率磁铁矿中磁性铁的选矿回收率,中粒以上不低于95%,细粒、微细粒不低于90%;金矿根据矿石难易选矿程度,选矿回收率应达到70%--85%,常规氰化工艺低品位矿石选矿回收率应达到60%,堆浸工艺低品位矿石选矿回收率不低于50%。
三、综合利用率指标主要指共伴生矿产或元素、矿物和夹石、尾矿、矿渣、矿井水、选矿水的综合利用情况。
在无共伴生矿产时,煤矿主要为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铁矿主要为尾矿和选矿水(及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情况;石料一般为矿渣和加工尾沙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率不等于综合回收率。
煤矿煤矸石、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须达到75%以上;铁矿的尾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20%,选矿厂废水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5%;金矿共生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伴生矿不低于40%。
四、采矿贫化率对用矿石品位圈定矿体的矿种(主要是金属矿)需有设计采矿贫化率指标。
1.4、矿山地质测量与生产慨况1.4.1、矿山地质测量一、矿山地质测量工作方法与完成工作量一是说明地质工作方法,采用的工作手段,如:见矿工程或资源储量估算工程、巷道、掌子面、工作面、露天采场等地质编录素描,矿体厚度点探测,资源储量估算工程采样化验,采出矿石及围岩、夹石采样化验等和完成的具体工作量;二是说明测量工作使用的仪器、基点及测量方法。
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如:剖面测量长度、控制点测量个数、露天碎部测量范围面积及点数,巷道测量长度及点数等。
附插表1—3。
Xx矿本年度矿山动态实测完成工作量一览表插表1-3二、地质、测量工作质量评述对本年度开展的地质工作,测量工作,采样化验工作等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等技术要求,进行工作质量方面的评述。
1.4.2、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一、本年度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一是简单说明本年度计划掘进的巷道或剥离的具体位置,开采或回采的位置范围,具体工作量;二是要详细说明实际完成的开拓、采准、切割巷道位置、名称、进尺数字、巷道出矿(煤)量;露采剥离的位置及剥离量;开采动用所在矿体、采区(矿块)、工作面(阶段),推进长度、面积、回采动用资源储量。
二、下一年度生产计划简单说明下一年度计划掘进巷道或露天剥离的位置、名称及具体估算的工作量(不能超过生产能力)。
2、探采对比简述矿山开拓、采准后,矿体形态、空间位置、矿体厚度、矿石品位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的变化情况。
2.1、探采对比的基础说明探采对比的基础是本次地质测量工作与最近一次勘查(探矿),并经评审备案的地质(核实)报告进行对比。
说明报告的编制单位及储量估算的截止时间。
2.1、探采对比2.2.1、矿体厚度对比通过本年度施工的巷道,尤其是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金属矿矿块顶底运输巷道、回风巷道和工作面、掌子面以及露天采场揭露的矿体厚度及平均厚度与原报告相应资源储量估算块段,矿体厚度上下限、平均厚度,以及开采动用部位据该块段中或附近最近工程的矿体厚度相比,说明发生的变化情况。
2.2.2、矿石品位对比通过本年度对揭露矿体的采样化验结果与原报告相应资源储量估算块段矿石品位上下限,平均品位,以及开采动用部位据该块段中或附近最近工程的矿体矿石品位进行对比,说明发生的变化情况。
2.2.3、其它对比一是对本年度揭露的构造(断层)有无变化,有无新揭露断层、岩浆岩;二是对本年度揭露的矿体顶底板岩性有无发生变化;三是通过井下涌水量,与原报告相比有无发生变化以及瓦斯测量有无发生变化;四是对其它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
3、资源储量估算3.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计算参数、矿体圈定原则该年报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采用xx年xx月xx地质单位编制提交,并经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的《山西省xx煤田xx县xx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相关内容。
估算范围及对象为矿区范围内本年度开采动用部分,块段划分及矿体圈定原则与核实报告一致,本年度动用块段在原块段的基础上单独划分块段。
本年度开采动用块段的矿体平均厚度,采用本次实测的矿体平均厚度;矿石体重(容重或视密度)仍使用原报告的相关参数。
经揭露或探查的块段内估算参数发生变化的,只对动用资源储量和块段内动用区资源储量进行估算,并相应增加该块段动用资源储量及核减保有资源储量。
未经重新揭露或探查的块段资源储量仍使用原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数字进行统计。
3.1.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简单说明原报告采用的工业指标和本次使用的工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