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468德育原理历年真题汇总

自考0468德育原理历年真题汇总

全国 2010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 •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 .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 •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 2.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A .马卡连柯 C .杜德海姆3.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柯尔伯格 C .凯兴斯泰纳4. 现代德育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5.童年期 (6、7 岁一 11、12 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适应性B .两义性C .协调性D .动荡性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B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C .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D .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 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B .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C .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D .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 8.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 A .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 .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 德育原则是 ( )A. 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 .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B .苏霍姆林斯基 D .杜威 ( )B .班杜拉 D .洛克B .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C.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D •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语言说理法”主要包括( ) A .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B .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阅读指导法C.讲解法、示范法、陶冶法、讨论法D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11.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班会、团队会B. 生产劳动C. 各科教学D. 课外活动12 . 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 )A. 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B. 自觉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C. 他律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D. 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3 . 属于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 指令性B. 封闭性C. 被动选择性D. 寓教于养14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 创造性特点B. 长期性特点C. 主体性特点D. 示范性特点15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 相对性B. 一致性C. 继承性D. 滞后性16 . 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 )A. 继承性B. 相对独立性C. 平衡性D. 一致性17 . “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A. 方向性原则B. 教育性原则C. 民主性原则D. 整体性原则18 . 反映品德测评标准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品德测评的单位标准,是指()A. 权系数B. 标号C. 标度D. 效度19 . 对品德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体现的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是()A. 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 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 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 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0.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班集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B .班集体是自发形成的C.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D •班集体教育中不提倡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品德比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分)2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22.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23.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4.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原则。

25.社会德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26.试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27.联系实际谈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指导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 分)28.请结合有关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教育案例成功的原因。

王强同学是一名插班生,由于缺乏自信,考试从未及格过。

为了帮助他改变这种不利状况,班主任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希望家长多鼓励,配合教育;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努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一次,学校准备举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展示比赛,要求每班推举6 人参加。

在广播操比赛中表现较好的王强得到了班主任的鼎力举荐,当时同学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班主任,而王强则从班主任坚定的目光中读懂了信任和尊重。

训练是单调、枯燥、劳累的,王强除了认真训练外,还主动帮助打扫卫生、摆放桌椅等。

结果,礼仪展示比赛得了亚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从此以后,同学们慢慢改变了对王强的看法,王强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与此同时,班主任认真帮助他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肯定他的优点和进步,加上家长的配合和他自己的努力,王强的学习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全国2002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A.品德的活动B.意志的活动C.情感的活动D.美感的活动2.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 )A.自我品德认识B.自我品德评价C.自我品德体验D.自我品德锻炼3.品德属于( )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 D. 民族现象4.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B. 1993 年C.1994 年D.1995 年 5.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A.德育原则 B.德育规律C. 德育方法 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 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7. 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10.不.符.合.品德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要求的是( )A. 品德测评各指标必须与德育目标相一致 B .品德测评各指标相容 C. 品德测评各指标相对独立 D. 品德测评各指标具有不完备性 11. 协调性是 ()A. 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 .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 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12. 在品德行为中,能够表现个体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是 ( ) A.自觉性B.坚定性C.果断性D.自制力 13. 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A. 校内非正式群体B. 班集体C. 学生兴趣小组D.学生群体14. 校外活动是指 () A. 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 B. 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教育活动 C •由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所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 D. 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15. 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 ( )A.学前期B.学龄初期C.青少年期D.壮年期16. 提出社会学习论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A.1990 年 D. 德育规则)B.政治经济制度C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 社会意识形态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 ()A.广延性B.创造性8. 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确定德育目标 C.制订德育计划9.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 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长期性D.连续性( ) B.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D. 检查和总结 ( )B. 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7.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B.活动与交往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18.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9.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B.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C.德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D.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体性2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 品德情感B. 品德行为C.品德认识D.品德意志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任选4题回答,每小题6 分,5题都答者,只按前4 题给分,共24 分)21.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2.什么是品德测评?品德测评应遵循哪些原则?23.德育目标的涵义及其作用。

24.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25.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26.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请你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分析说明其中一条原则的提出依据和贯彻要求。

27.结合德育工作实际,谈谈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

四、案例分析题(16 分)28.案例: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

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

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 ,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

‘养不教,父之过' 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全国 2002年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1.A2.D3.B4.D5.B6.C7.B8.B9.A 10.D11.B 12.B 13.B 14.A 15.C16.C 17.B 18.C 19.A 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任选 4 题回答,每题 6 分。

5 题都答者,只按前4 题给分,共24 分)21.(1)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

(2)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领导人才。

(3)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

22.(1)品德测评是按照一定法则,(2)品德测评应遵循:用数字来描述人的品德行为, 并据此进行分析和作出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