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癌分类及其治疗药物介绍

肺癌分类及其治疗药物介绍

肺癌分类及其治疗药物介绍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之首。

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WHO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

1、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约20%的患者属于该类型。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
1.恶性度高-治疗要及时+强有力;
2.临床分期极为重要-常规检查+骨髓穿刺or活检,or ECT;
3.倍增时间短(TD)75.9天,>90%已有外侵+远道转移;
4.对化疗高敏感:CR30-40%,RR60-90%,以全身化疗为主,剂量足+强,高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
5.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疾病-是以多学科治疗的典型,但25-50%的SCLC化疗有效后,仍有局部复发;
针对SCLC上述临床特点,SCLC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成功的关键。

治疗方案:
早期阶段(I期)外科手术
早期阶段(II、IIIA期)–手术+辅助化疗
局部扩散(IIIA / IIIB期)–联合治疗方式–(放化疗 +/-手术治疗IIIA)
晚期(IIIB / IV期)–化疗、放疗
2、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临床上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有以下四种类型:
(1)鳞癌:一种显示角化和细胞间桥的恶性上皮肿瘤,约占肺癌的4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与吸烟关系密切,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疗和化疗较敏感。

(2)腺癌:具有腺样分化或有癌细胞产生粘液产物的恶性肿瘤,其生长方式可分为腺泡状、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状、伴有粘液的实行腺癌和伴有混合亚型的腺癌。

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肺腺癌占肺癌的20-30%。

3、大细胞肺癌:也称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是一种缺乏小细胞肺癌、腺癌或鳞癌细胞分化特点的未分化恶性上皮细胞肿瘤。

此型肺癌约占肺癌的15%。

NSCL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
1.恶性程度较低,局部发展慢,有微转移威胁,腺癌常规小病灶大转移。

2.倍增时间(DT):sq-92天,ad-168天。

3.是一个兼有局部和全身性疾病。

4.对化疗敏感性较差:耐药性;异质性(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NSCLC)个体化差异。

NSCLC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治疗模式。

NSCLC早期患者仍首选手术治疗,但约有70%左右NSCLC患者确诊时都已到晚期,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面对晚期NSCLC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的化疗”这一招。

这招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总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仅限于20%的反应率和8-10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慢慢尝试识别导致NSCLC的关键基因突变。

这些存在于癌基因上的遗传变异能编码调控细胞增殖和存活的信号蛋白。

癌基因依赖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具体到NSCLC,其癌基因依赖特性已被证明,也因此诞生了各种特异性的分子靶向药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探讨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成为NSCLC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

但肿瘤对化疗的先天耐药及获得性耐药仍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比如目前常用EGFR-TKI药物易瑞沙(吉非替尼、ZD1839)、特罗凯(厄罗替尼、Tarceva)对晚期NSCLC疗效非常显著,但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会面临获得性耐药的问题,因此出现第二代阿法替尼(Afatinib)以及第三代EGFR-TKI新药泰格松TAGASSO(奥西替尼、AZD9291),深受NSCLC患者追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