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相当于我国的哪个王朝()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 . 一个朝代的兴亡与国君的治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禹B.汤C.周武王D.商纣王3 . 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分封制”——周武王B.“郡县制”——秦始皇C.休养生息——汉高祖D.“推恩令”——汉武帝4 .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春秋时期①王室衰微②诸侯争霸③国家分裂割据④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完成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 .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quǎn)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A.用耒耜翻地B.用牛来耕地C.用石刀砍伐D.用青铜农具耕地6 . 以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A.B.C.D.7 . 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8 . 距今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所以北京人()A.必须凭借单个人的力量顽强地生存B.必须成千上万人生活在一起,过着集体的生活C.建造了房屋,种植了庄稼,饲养了动物,努力改善生活条件D.常常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9 . 下图是位于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麓的大禹陵。

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

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A.诛杀蚩尤B.三过家门而不入C.抟土造人D.开天辟地10 . 某校七年级(3)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设计的“竞猜人物”环节有这样一道题目:“他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这里的“他”指的是A.汤B.纣C.盘庚D.周幽王11 . “夏传子,家天下”。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其中“家天下”是指()A.宗法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12 . 下列发明与黄帝有关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13 .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予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C.天子依附予诸侯D.同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14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ー。

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①→商朝→②→春秋→战国A.夏朝、东周B.夏朝、西周C.秦朝、西周D.秦朝、东周15 .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摆设③司母戊鼎是迄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④商周时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 .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青铜鼎17 .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用磨制石器18 . “天地混沌谁凿开,华夏文明谁肇兴!指南车上,拨亮亘古迷茫;百谷田间,切关天下生灵。

召牛马而俯首,抚海内而波平。

乾坤底定,川岳长诵诗礼;中华永续,江河不息生生。

渊源乎中华圣诞,泱泱乎轩辕茂功。

”这段文字赞美的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19 . 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你还能()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元谋人遗址D.参观山顶洞人洞穴20 .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是A.黄帝B.尧C.舜D.禹21 .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A.蚩尤B.尧C.禹D.黄帝22 . 《原始人类》一书中,作者提到北京人已经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依据是A.使用磨制石器B.会用骨针缝衣C.用火烧烤食物D.过着独立生活23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清朝B.夏朝C.唐朝D.商朝24 . 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

”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A.《史记》B.金文C.甲骨文资料D.铭文25 . 我们的祖先很早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繁衍。

有一种远古人类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我们称之为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6 .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A.桀B.禹C.汤D.周武王27 . 下列诸侯国中,既做过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A B.B C.C D.D28 .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由此推断,原始人类最需要的应是A.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种植水稻D.过群居生活29 .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D.三星堆神树30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A.B.C.D.二、综合题3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平王即位,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的袭扰。

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国之中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楚、秦、晋开始称霸,国家政令取决于称霸的诸侯。

)——《史记》(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发生在哪一年?它标志着哪个历史时期的开始?(2)“诸侯强并弱”描绘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的历史现象?(3)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材料描述的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32 .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 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人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人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在决策方式上的什么特点? 同周朝相比,这种制度在地方行政模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3)根据材料三指出,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他采取的做法对西晋王朝的统治又造成了什么危害?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晋的统治短暂的根本原因。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两种地方行政模式的评价。

三、辨析题33 . 仔细阅读下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信息一(1)请认真观察上面文物图,写出你解读到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所处朝代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每个至少列出两条)信息二(2)根据上述三幅图提供的资料,你认为我们获得古代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哪些?(3)上述三幅图中,哪一幅图提供的信息更可靠?为什么?哪一幅告诉我们的史实是最不可信?说明理由。

四、论述题3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居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日益强大。

约公元前年,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夏朝建立的时间是哪一年?(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四、论述题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