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目标管理考核意见
一、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考核以社区为单位,分目标管理和单项奖励两项考核。
目标管理采用百分制量化考核,单项奖励采用加分考核。
(一)目标管理考核(100分)
目标管理考核实行百分制,分类为社区基础、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社区一居一品、行政事务六个项目。
具体考核细则参照附件。
(二)单项奖励考核
1.业绩优秀奖。
获得区镇、、、省级、全国荣誉的,有一项相应加1分、2分、5分、10分、15分(获条线部门表彰的降低一个级别,获区镇条线部门表彰的加0.5分),所获荣誉以发文单位文件为准,且需经考核组认可。
同一类荣誉就高不就低。
2.宣传报道奖。
做好基础宣传(社区内部如宣传栏、黑板报、小黑板等)视效果得1-5分;对外宣传(电视、报刊、网络),除目标管理任务外,以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在镇级内部刊物发表的每篇加0.2分;在级每篇加0.5分;在级每篇加2分;在省级每篇加5分;在国家级每篇加10分(须以社区为主体报道的),同一篇内容就高不就低;几个社区联合开展活动在媒体报道的得分由几个社区平分;宣传报道内容不是以社区建设为主的、作者不是本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得分。
3.重要贡献奖。
鼓励社区在区镇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建设发展、信访维稳、矛盾化解等重要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
根据工作实绩、证明材料确认有所作为的,依据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意见,给予酌情加分,每一条线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该项加分累计最高不超过20分。
二、考核奖励办法
(一)考核工作由社区综合办根据社区自评申报材料、工作台帐资料、实绩证明材料、区镇相关条线提供的考核资料等,对照本意见加以考核、汇总、核算。
报分管领导审核,经镇党委研究通过。
(二)12个社区,由社区综合办对照本意见考核后,按20%折算并入XX年村定额补贴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后计发奖金。
(三)年度综合考核先进,以目标管理考核为基础以单项奖励考核为参考,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8个先进社区和8个先进个人(村改居纳入农村先进单位评定,不参加先进社区和先进个人评比)。
(四)目标管理考核奖金和单项奖励考核奖金,由街办预算并向镇政府申请下拨至社区,再按XX年度社区专职工作者工作考核结果分配至个人。
(五)其他条线、创建工作考核奖以具体文件为准,另行发放。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要点
一、继续抓好会议精神贯彻,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
1.深入贯彻落实各级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
制定具体贯彻落实计划,坚持问题
为导向,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
2.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
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工作体制机制落到实处。
紧紧
依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通过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
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推动各部门较好地履行职责。
二、严格落实基本任务,确保社区矫正安全持续稳定
3.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和措施,重点抓好社区服刑人员外
出管理、考核奖惩、收监执行等工作,维护社区矫正正常秩序,确保刑罚执行严
肃性。
4.切实加强教育矫正。
认真执行《全省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大纲》,指导和规
范教育矫正活动。
重点抓好集中教育活动,制定集中教育计划,明确社区矫正中
心与司法所任务分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行社区服务菜单制管理,
开发、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和考核,确保社区服务的落实和效果。
5.切实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就业、
就学、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为社区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并
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深化“黄丝带帮教活动”计划,制定具体项目和措施,丰富帮
教内容,拓展帮教载体,保证帮教活动取得实效。
6.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
案件一案一报制度,定期召开监管安全分析会,建立健全安全预警、突发事件处
置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安全防范能力。
7.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重点检查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外出和居住地变更审批、考核奖惩、提请执行变更等执法环节,督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防止执法中
不作为、乱作为、不规范问题。
三、强化法治思维引领,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水平
8.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建设。
加强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沟通协调,制定相
关工作规定,细化完善工作流程,实现制度全覆盖,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9.规范县社区矫正中心运行和管理。
优化功能设置,规范运作机制,完善配套管
理制度,切实发挥县社区矫正中心作用,构建具有特色的社区矫正集中执法和管
理模式。
10.加强业务培训。
落实分级培训计划和任务,加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法规
政策、基础执法业务培训。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水平
11.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
推动县社区矫正机构向实体性“队建制”模式转变,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司法所至少确定一名政法专项编制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1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等六部门《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工作,发展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和志愿者队伍。
13.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站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村(居)监管体系,动员村(居)组织力量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帮教。
14.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的意见》,加强社区矫正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15.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加强管理系统应用、手机定位与刷证报到管理。
推行运用电子腕带试点,对需要重点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推动建立与公、检、法、监狱及等部门相关网络平台之间的联接,实行人员、法律文书交付、提请治安处罚、提请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等执法活动网上办理,实现社区服刑人员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执法效能。
五、加强研究和宣传,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发展
16.加强工作宣传。
继续加强社区矫正信息报道工作,积极与媒体的沟通联系,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宣传效果,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健全刑释人员社会化救助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安置帮教工作社会效果 17.根据上级安排,健全“黄丝带帮教行动”工作机制,深化帮教行动成果,引导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
18.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途径,积极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实现监狱、安置帮教组织、社会组织的有效互动,彰显帮教实效。
19.抓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措施落实。
分类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出监所衔接工作,落实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必送措施。
争取解决重点帮教对象刑满释放时衔接保障经费。
20.大力推进依托社会企业建立安置基地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安置基地作用,切实提高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率和帮教率。
21.抓好新版全国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工作。
依托系统全面开展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核查、刑满释放人员网上信息衔接、安置帮教数据库建设。
推动远程帮教探视系统建设,规范探视系统应用。
上述要点,将待省、市司法行政部门XX年度工作要点出台后再结合我县实际及时予以调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