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中唐诗歌

第三讲 中唐诗歌


笔记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 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由于安史之乱引 发的近十年的战乱,使大历诗人的心态产生明显 的变化。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 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 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 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 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遂露出中唐面目。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曹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卢纶以边塞诗著称,《塞下曲》 六首为其名作
《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 们的诗,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写日常生 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 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皎然《诗 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 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 此。”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 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 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以钱起、 卢纶成就较高。
主要诗群
(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诗人群—— 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hóng等。 (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 群——韦应物、刘长卿、戴叔伦等。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西安) 人,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任江州刺 使、苏州刺使,亦称韦江州、韦苏州。出身关 中望族,安史之乱前为玄宗侍卫,任侠不羁。 安史之乱起后,曾入太学折节读书。其诗也长 于五言,苏轼:“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避韦郎 五字诗。”前人谓其为人秉性高洁,其诗高雅 闲淡,人比之陶渊明。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 王、孟、韦、柳并称。《观田家》、《滁州西 涧》为其代表作。有《韦苏州集》。
知识结构
江南
诗人
大历 十才子
• 韦应物 • 刘长卿
中唐 士人 心态 选取 清丽 萧瑟 意境
• 钱起 • 卢纶
顾况
李益
笔记
★韩孟诗派
中唐时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人群体, 其主要诗歌理论为“不平则鸣”、“笔补 造化”,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崇尚雄奇怪 异之美。他们另辟蹊径的诗作对丰富诗歌 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积极作用,并开宋诗先 河,但过分追求晦词抑调,亦破坏诗的形 象性和音乐性。
钱起
长信怨
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 鳷zhī鹊观前明月度,芙蓉阙下绛河流。 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谁分昭阳夜歌舞,君王玉辇正淹留。
钱起被认为在十才子中成就最高, 兼擅各体,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时 人 或 赞 之 曰 :“ 前 有 沈 宋 , 后 有 钱 郎。”
钱 起
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 首,《省试湘灵鼓瑟》、 《暮春归故山草堂》为其名 作,前为试帖诗,“曲终人 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尤 为传诵。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春上 潮有 带黄 雨鹂 晚深 来树 急鸣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滁 州 西 涧
韦诗
韦应物:转折型的诗人
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
清雅闲淡的大历之风
韦应物的诗
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花 径 山花夹径幽,古甃zhòu生苔涩。 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湿。 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 自是尘外踪,无令吏趋急。
郑女弹筝歌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qí鬣liè, 三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 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 羞杀百舌黄莺儿。 顾况诗歌还有怪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
顾况的诗歌 受江南民歌影响——通俗 探索诗歌之美——求奇
江上 江清白鸟斜,荡桨罥juàn苹花。 听唱菱歌晚,回塘月照沙。
• 李益的边塞诗。李益壮年时从军达26 年,他的边塞诗,尤其是七绝,常常 在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 虽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但其诗中 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 代风貌有关。《春夜闻笛》、《夜上 受降城闻笛》为其代表作。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 自称郡望昌黎。曾 任吏部侍郎,谥曰 “文”,故有“韩 昌黎”、“韩吏 部”、“韩文公” 之称。有《昌黎先 生集》存诗四百馀 首
三岁而孤,兄韩会 抚养之。贞元八年 (792)第四次应考, 才考中进士。此后 又连续三次应吏部 博学宏词科考试, 皆不中。直到29岁 才在董晋幕府中得 到了一个观察推官 的微小官职。后历 官国子监祭酒、京 兆尹、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李贺:巨大的现实反差,短暂人生。
李诗:幽奇冷艳,瘦硬生涩,想象独特。
13:38:4 7
49
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
• 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 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 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 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 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 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韩愈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李益的诗歌 悲壮、慷慨的征戍景象。 擅长七绝。 偶有盛唐明快的色彩。
塞 下 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8
顾况
《山中》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听子规》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夜后初入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士人心态的转变
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 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恢复 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在 他们的诗中,仍有着豪气与激情。 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软 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 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 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这个时 代特别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 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 生活态度。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不平则鸣 抒发内心哀、愁、怨、愤等不平情感。 笔补造化 强调创造性,大胆加工意象,力避流俗。 雄奇怪异之美 追求险、怪之美,甚至走入极端。
48
韩孟等人诗歌的怪奇之美 韩愈:矛盾的处世态度与起伏的人生。 韩诗:气势粗豪,用词生硬,以赋为诗。
孟郊:落拓人生,孤介之心,失意之情。
孟诗:苦吟成诗,炼字,幽僻、峭硬。
知识结构图
王维 山水田园 诗派 孟浩然
高适
边塞诗人
岑参
王昌龄
李颀 生平与思想
盛唐的诗人群体 李白
诗歌创作
艺术个性 地位与影响
生平与思想
诗歌创作
杜甫
沉郁顿挫的风格 地位与影响
第六章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概况(766——836)
•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 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 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 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 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 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 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 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 关。
• 韦应物的早期诗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 生意气,尚存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其 后期作品的主导倾向,转为向往隐逸的 宁静。如: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中唐诗歌的基本特点
(1)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 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 (3)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 (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中唐诗歌创作两个阶段
1、中唐前期(766—790)代宗、德宗贞元初。 主要为大历诗坛。 2、中唐后期(791—836)德宗贞元、顺宗永 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 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 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 前者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
据载,汉代名将李广善射,在任右北平 太守时,“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 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边塞诗人李益
• 李益(748~829)比大历十子略晚,身跨大历、 元和。青年时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见长。壮 年时从军多年,多边塞诗,形式多为七绝、七 律,这一时期为创作顶峰。晚年入朝为官,多 慕仙向道的闲适之作,成就不高 。李益七绝 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 《诗薮》内编卷六:“七言绝,开元之下,便 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 《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 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与陶、王、孟 一脉相承,其诗有陶诗冲淡、自然、流 畅的一面,也有谢诗的典丽采饰、字词 华美,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说其 诗“澄淡精致”,在融合陶、谢这一点 上与王维相似,但比王维来得清俊而没 有王维诗那么空灵。
刘长卿
刘长卿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 过的,长期的抑郁寡欢,诗歌于冷落寂寞 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瑟的心绪, 显得凄清悲凉。尤工五言律绝,自称为 “五言长城”与钱起并称“钱刘”。诗风 清丽洗炼,温雅闲旷,近于王、孟一脉, 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 琴》、《送灵澈上人》等。
刘长卿的诗歌
凄凉惆怅的经历与心态
萧索冷寂的诗歌风格
刘诗中能体现中唐士人心境的诗句: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