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私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估比较与分析_彭为

公私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估比较与分析_彭为

·28·
《软科学》2014 年 5 月·第 28 卷·第 5 期(总第 173 期)
于 VfM 评估与 PPP 项目的成功实施密不可分,因此,需 要及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对评估 程序进行综合性的对比研究,进而对我国设立 PPP 项目 前期决策框架提供指导。同时,VfM 评估在比较两种采 购方式优劣上附带一些前提假设,现有的研究对这些假 设的合理性并未有所涉及。正因如此,本文首先阐述了 VfM 过程,并从国家层面及区域层面两个方面探究发达 国家和地区 VfM 评估程序的异同。随后,对评估中内含
折现后加和得到的成本净现值
保留的风险
转移的风险
竞争中性值
初始公 共部门 比较值
PSC
物有所值
保留的 风险
服务支付 PPP 投标方案
采购方式
图 2 比较 PSC 和 PPP 投标方案成本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8] 整理修改
3 VfM 评估案例研究与对比分析 如表 1 所示,通过多案例比较的方法,对已实施 VfM
DOI:10.13956/j.ss.2014.05.006
战略与决策
《软科学》2014 年 5 月·第 28 卷·第 5 期(总第 173 期)
公私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估比较与分析
彭 为1,2 ,陈建国1 ,Cui Qingbin2 ,穆诗煜3 ( 1.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2.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工程学院,美国 马里兰 20742;
定性评估交付的 确 定 性、质 量、设 计有效性等
以 PSC 作 为 基 准 值 来评估投标; 在最终 决定授予合同时,同 时考 虑 定 量 和 定 性 因素
英国
在年度预算阶 段,开 展 计划形成阶段评估; 在 OJEU 发 出 通 知 之 前 的 OBC 阶段,开 展 专 案 评 估; 在 OBC 阶段结束后 完成财务融资 前,开 始 采购阶段评估
完整的 VfM 评估需要在定量评估中同时考虑定性 因素。因此,为 了 确 定 最 佳 的 结 果,还 需 要 考 虑 那 些 投 标方案里没有明确估值的定性因素。评估过程需要在 投标过程和项目最终结束前完成。如果在评估过程中 证明存在物有所值,公共机构可以启动 PPP 项 目。相 反,则考虑其他的采购途径。
战略与决策
的四项基本假设的合理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为 VfM 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 物有所值评估过程
VfM 评估通常有两部分组成: 定量和定性评估[7]。 以澳大利亚的 VfM 评估方法为例,政府公共部门在基于 初步资料,判断 PPP 可能是待建项目一个合适的采购渠 道之后,就开始进行 VfM 评估,评估相关流程如图 1 所 示。
3.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摘要: 全面解析了公私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估( VfM) 实践,包括评估流程、执行时间、公共部门比较值、贴现率选
择、风险计量等多方面,以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为案例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首次对物有所值评估所包含
的项目回报、社会福利、外部性、风险转移四项假设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VfM 评估在综合评测
MD 20742,USA; 3.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Value for Money ( VFM) assessment practices in four area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Australia,Canada,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procedure,PSC,discount rate, risk management issues. In addition,four assumptions: revenues,benefits,externality,and risk transfer in the VFM analysis were critically analyzed. It highlights the pitfalls in the assessment of PPP viability and points out the implication and strategy of designing a domestic PPP project decision system. Key words: PPP; value for money; VFM assessment; case study
为替代,该评估主要用来确定对于物有所值目标有重要 目存在巨大的技术和商业风险,公共部门需要更加全面
影响的因素。折现率方面,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并不使用 和细致地评估各种风险对合同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
表 1 VfM 评估案例对比
区域
评估执行时间
PSC 或类似 定量指标
风险管理
贴现率
定性评估
如何使用评估 说明项目的可行性
评估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实践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这些
·29·
战略与决策
《软科学》2014 年 5 月·第 28 卷·第 5 期(总第 173 期)
地区分为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国家层面选取的样本 固定折现率来计算现金流,而是主张单独制定每个项目
为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 地区层面选取的样本为美国 的贴现率,从公共部门的角度看,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
VfM 评估通常在收到私人投标方案后进行
对 PPP 标书和 PSC 比较值进行调整
· 调整 PPP 标书方案
调整公共部门比较值 (PSC)
定量分析:分析和评估定量因素
· 将 PPP 与 PSC 进行比较 · 确定最少的成本选项和下一个最好的方案
定性分析:考虑定性因素的影响
· 识别 PSC 中未考虑的一些重要的因素 · 考虑到定性因素对私人投标方案的影响
弗吉尼亚州、佐治亚州和得克萨斯州。
以市场为基础的回报率和风险溢价。表 1 后半部分显
表 1 前半部分显示,澳、英、加三个国家在 VfM 评估 示区域层面美国交通部门的 VfM 评估。美国作为 PPP
的测试启动阶段和评估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差别。在英 模式相对较新的推广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全国范围
国,VfM 评估分为 3 个阶段贯穿于采购过程,而澳大利 建立统一的 VfM 评估体系,多数 PPP 交通项目评估由州
PPP 项目可行性上存在不足。提出了设计我国 PPP 项目决策体系的启示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物有所值; 物有所值评估;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409( 2014) 05 - 0028 - 0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lue for Money Assessment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亚和加拿大出于加快评估流程的考虑,在私人投标提交 政府启动[2]。在风险管理部分,弗吉尼亚州使用三种不
后即进行评估,1 ~ 2 个阶段完成。此外,英国政府取消 同层次的定量分析方法来计算风险值。该做法的主要
使用 PSC 指标,选择在 OBC 阶段采用前期采购评估作 原因是交通需求和成本估计的不确定性。PPP 交通项
PPP 方案提供了物有所值吗?
定义参考项目
识别所有的初始 PSC 部分
计算直接成本
计算非直接成本
计算初始 PSC[A]
竞 争 中 性 [B] 确定所有的重要风

定量分析风险影响 结果
估计风险概率
计算所有的风险价 值
识别理想的风险分 配
计算可转移的风险 价 值 [C]
计算保留的风险价 值[D]
计算得到 PSC=[A]+[B]+[C]+[D] PSC 的形成过程
了完整而细致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指南[2]。 我国 PPP 项目建设现阶段备受青睐,例如北京奥运
场馆、北京地铁 四 号 线、深 圳 地 铁 五 号 线 等 都 以 此 形 式 完成。尽管如此,PPP 项目相关政策还不完善,尤其是 在项目决策方面还缺乏标准程序和方法。国内 VfM 评 估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介绍 VfM 概念[3],推广评估方 法[4]和验证评估适用性[5]。而国外针对 VfM 的研究,主 要集中 在 VfM 评 估 存 在 的 缺 陷,如 公 共 部 门 比 较 值 ( Public Sector Comparator,PSC) [1]、项 目 可 负 担 性、问 责、风险[6]以及针 对 评 估 方 法 的 不 完 善 之 处,试 图 在 建 立稳健的 PSC 机制、净现值计算和使用全生命周期成本 等方面对 VfM 评估程序进行改进。
在第三阶段 要求执行新 的采购评估 以替代 PSC
图 1 物有所值评估过程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8] 整理修改
在收到符合征求建议书( Request fM 评估。 在招标过程和对各项方案进行比较的过程中,VfM 定量 评估采用 PSC 作为基准值。然而,计算 PSC 值是在 RFP 阶段之前完成( 如图 1 右侧所示) 。方案比较过程中,首 先根据 RFP 来确定私人的投标方案是否符合投标要求, 若出现 PPP 投标方案偏离 RFP 要求或 PSC 被错误估价 的情形,还需要对私人投标方案和 PSC 分别进行价格调 整。其次将符合 RFP 要求的私人投标方案与 PSC 进行 成本净现值差值比较,以确定他们在 经 济 上 是 否 有 优 势,如图 2 所示。
PENG Wei1,2 ,CHEN Jian-guo1 ,CUI Qing-bin2 ,MU Shi-yu3 (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2. School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