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教案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教案【教材分析】《搭船的鸟》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

一只搭船的小鸟带给了“我”许多遐想。

文中的三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为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母亲”“外祖父”“雨点”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体验“我”的情感,读出“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把握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翠鸟的。

3.感受“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翠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翠鸟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激发情感1.(播放视频《自然和谐》)学生观看视频,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2.引入:看,人和动物相处的是多么愉快。

你是否见过这样一幅画面?一只小鸟静静地屹立船头,仿佛是在搭乘人们的船只。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搭船的鸟》,去共同感受那份心灵的宁静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这是一只什么鸟?这只鸟长什么样子?这只鸟要到哪里去?……)二、自读自悟,认读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懂的生字词。

标注自然段序号。

2.播放动画课文《搭船的鸟》,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根据画面体会课文内容。

3.随文识字。

(课件出示课文,生字注音。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2)去拼音读课文。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①课件出示摘苹果识字。

②语境识字。

()()学舌教室里静()()一()当关,万()莫开。

③我来猜一猜。

一人力气大,把天撑破了。

(夫)一口吃掉天。

(吞)4.理解词语。

(船篷、蓑衣、船舱)【出示相关图片】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我”认识翠鸟的过程。

)三、读中感悟,认识翠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这只翠鸟吗?为什么?读出文中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可用铅笔在书上作标注。

)(1)生自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我()这只鸟,因为它()。

我从课文的()体会出来的。

我再给大家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件出示翠鸟、鹦鹉的图片让学生对比】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这只小鸟是彩色的?(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红色的)长嘴这里写了翠鸟的(外形)。

这真是一只(美丽)的小鸟。

(生齐读课文。

)说话练习:指生仿照文中句子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指生谈谈如果一只小鸟站在了自己的船头,自己会想些什么?(体会作者感情。

)指导朗读。

(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我”对翠鸟的喜爱。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引导学生把文中描写翠鸟动作的字词圈出来。

(冲、飞、衔、站、吞)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课件出示翠鸟捕鱼时的图片】指导朗读。

(读出翠鸟的敏捷。

)2.搭船的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这只翠鸟美在哪里?(美丽的外形和敏捷的“身手”。

)四、布置作业1.搜集翠鸟的资料。

2.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了解翠鸟1.指生把了解到的翠鸟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2.教师相机播放关于翠鸟的视频。

二、再读课文,感受和谐小组合作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只船上除了鸟还有谁?(“我”、母亲、船夫)2.这只鸟与船上的人相处得怎么样?3.分享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小故事。

三、朗读课文,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想想“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雨:大,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用力地摇着橹。

翠鸟:外形及活动。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生小组讨论有没有仔细观察大自然,有没有和小动物接触的经历。

3.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4.小结:同学们,我们也要像文中“我”一样,学会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并能用自己的笔把它写下来。

四、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生字: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教师范写生字“舱”。

点拨:“翠”中上部不是“羽”。

“悄”中“忄”的笔顺。

学生练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五、布置作业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词写几遍。

2.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你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

【板书设计】搭船的鸟“我”翠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花的学校》教案【教材分析】《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歌围绕“花的学校”,以灵动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母爱,整首诗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学情分析】本文语言优美,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较易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品味诗句的美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感受,进行情境性、发现性学习。

继而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对课文的学习走向对大自然的感知,去进一步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13个字。

掌握多音字“假”。

2.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3.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读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花的学校,理解诗句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过《大青树下的小学》,谁能说说这所小学是什么样的?2.你们知道吗?不但我们小朋友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做——《花的学校》。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交流课前搜集的泰戈尔的资料。

自由阅读资料袋中泰戈尔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动画课文《花的学校》,学生认真倾听、观看,注意生字的读音,整体了解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课内拼音、字典,或者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认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巡视,指导点拨)3.课件依次出示生字: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教师依次展示生字,学生迅速找出生字在文中所在位置进行认读、组词,以形象记忆字形。

注意多音字“假”:jiǎ真假;jià放假。

4.要想读好这首散文诗,还一定要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轰响荒野口笛跳舞罚站放假簌簌地衣裳急急忙忙(1)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簌簌地”。

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三、再读课文,读出节奏1.读好长句子,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D.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1)师范读,生练读,注意停顿,后两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D.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2)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

指名读,纠正。

2.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结:诗人写了花孩子的开心和幸福,希望我们这些孩子也能像花孩子一样永远开心幸福。

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配乐齐读)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任选一个字进行组词。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2.分小节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学习第1、2小节。

1.学生轻声朗读第1、2小节。

2.交流这两个小节写了什么,画出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主要写了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3.反复吟诵,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精妙。

课件出示句子一: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2)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拟人句。

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是大自然对花儿发出的最亲切的呼唤。

)课件出示句子二: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3)想一想: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体会出花之多。

)(4)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5)什么是“狂欢”?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6)播放花开的视频,学生欣赏。

(7)有感情朗读第1、2小节。

(指导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

)(二)学习第3~5小节1.指名读这三个小节。

2.想想这三个小节讲了什么?(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3.小组合作,思考:(1)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2)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4.交流反馈。

(点拨:原来没有开放的花儿全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课呢,他们渴望着下雨,因为下雨了,他们就可以不做功课跑出来游戏了,他们就放假了,雨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迷人的假期。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小节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