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用间歇调节的运行机制, “大马拉小 采用间歇调节的运行机制, 车”的低负荷运行,锅炉效率需要提高。 的低负荷运行,锅炉效率需要提高。 锅炉房间供式系统一次水参数低,换热 锅炉房间供式系统一次水参数低, 器处于低负荷不合理运行状况 外网初调节水平不高,水平失调严重, 外网初调节水平不高,水平失调严重, 采用“大流量、小温差” 采用“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 态。
——以电为能源的采暖方式出现了电锅 ——以电为能源的采暖方式出现了电锅 炉集中采暖的方式, 炉集中采暖的方式,使一次能源利用率 采暖成本高。 低,采暖成本高。 ——大部分地区对新建的节能建筑在采 ——大部分地区对新建的节能建筑在采 暖系统的设计、 暖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还 按普通建筑的模式处理, 按普通建筑的模式处理,使节能建筑的 节能优势不能发挥。 节能优势不能发挥。 ——热源平均热效率低, ——热源平均热效率低,采暖系统外网 热源平均热效率低 保温质量差,水力和热力失调严重。 保温质量差,水力和热力失调严重。
(4)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
我国的能源消费中80 % 是原煤直接燃烧, 我国的能源消费中 80% 是原煤直接燃烧 , 由此 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中国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其中70 % 中国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其中 70% 和 90%是由燃煤产生的。 90%是由燃煤产生的。 从我国面前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来看 从我国面前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来 看 , 均难以 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这是一 个很大的矛盾。 个很大的矛盾。
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蒸汽1 19 万公里 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蒸汽 1.19万公里 , 热水 万公里, 5.8万公里 三北地区, 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 三北地区 , 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 中供热 面积的80% 热化率30 30% 面积的80%,热化率30% 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4万人 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4万人。 万人。 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的蒸汽占蒸汽总量的 80.46%, 热水占热水总量的25.9%。 80.46% 热水占热水总量的25. 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 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 , 并向 过渡区发展。 过渡区发展。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民用建筑占69. 31%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民用建筑占69. 31%
我国采暖现状及其节能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热能工程学院 热能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一、我国能源的基本现状 二、我国供热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三、我国城市建筑采暖能耗现状 四、关于城市采暖有关问题的认识 五、解决采暖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思路 六、采暖方式 能源开采情况 2003年 商品能源总量16.78亿吨标准煤 2003年:商品能源总量16.78亿吨标准煤,其中 亿吨标准煤, 亿吨, 煤炭占67.1%,原油消费量2.67亿吨 煤炭占67.1%,原油消费量2.67亿吨,进口量达 9700万吨 万吨, 35%。 到9700万吨,占35%。 2004年 商品能源总量18.45亿吨标准煤 2004年:商品能源总量18.45亿吨标准煤,增长 亿吨标准煤, 15%,其中煤炭19.56亿吨 原油产量1.75亿吨 15%,其中煤炭19.56亿吨,原油产量1.75亿吨, 亿吨, 亿吨, 进口1.44亿吨 占总量的45.2%,天然气产量408 亿吨, 进口1.44亿吨,占总量的45.2%,天然气产量408 亿m3。 2004年 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4亿千瓦 2004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4亿千瓦,比2003 亿千瓦, 年增长13%。 年增长13%。
2.能源结构的调整
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仍占70% 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仍占70%左右
节省能源 与环境友好 可持续发展
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燃煤占一次能源的比 例在迅速降低, 例在迅速降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电 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面积指标 10 12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亿平米) 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平米) 2 4 6 8
——以核能为能源的低温核反应堆集中供 ——以核能为能源的低温核反应堆集中供 热; ——以燃气为一次能源通过燃气轮机或内 ——以燃气为一次能源通过燃气轮机或内 燃机发电, 燃机发电,回收其尾气热量的燃气热电联 产集中供热; 产集中供热; ……
5.目前采暖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存在的 目前采暖系统设计、 问题
——在长江沿岸夏热冬冷地区, ——在长江沿岸夏热冬冷地区,也参照北方严寒地区 在长江沿岸夏热冬冷地区 建设燃煤热电联供系统和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 建设燃煤热电联供系统和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 由于这些地区采暖时间短, 由于这些地区采暖时间短,如果不考虑与夏季空调的 结合,造成系统投资高,利用率低,采暖成本高, 结合,造成系统投资高,利用率低,采暖成本高,浪 费能源。 费能源。 ——对以天然气为能源的采暖方式, ——对以天然气为能源的采暖方式,也仿照燃煤的模 对以天然气为能源的采暖方式 式,建设大型燃气锅炉房进行集中采暖,或者把燃煤 建设大型燃气锅炉房进行集中采暖, 锅炉房简单改为以燃气为燃料, 锅炉房简单改为以燃气为燃料,没有体现燃气是洁净 能源,分散采暖效率更高的特点,造成输送损失大, 能源,分散采暖效率更高的特点,造成输送损失大, 系统可调性差。 系统可调性差。
三、我国城市建筑采暖能耗现状
1 集中供热现状
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660个设市城市,其中 2003年底 全国共有660个设市城市 年底, 个设市城市, 已有321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 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 48.64% 已有321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8.64%; 2003 年 底 中 国 集 中 供 热 的 供 热 能 力 : 蒸 汽 9 .26万吨/时,热水17.15万兆瓦/时; 26万吨 万吨/ 热水17.15万兆瓦 万兆瓦/ 供热量: 蒸汽5 91亿GJ/ 供热量: 蒸汽5.91亿GJ/年,热水12.9亿GJ/ 热水12. GJ/ 年; 2003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 . 亿平米。 2003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18.9亿平米。比上年 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18 增长21.54% 增长21.54%;
(2)石油供应紧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断加大; 对外的 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断加大 ; 依存度2003年为 % 2004年为 . 年为35 年为45 依存度2003年为35%,2004年为45.2% 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大大超过了一般商业范 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大大超过 了一般商业范 由此石油安全成为重大课题。 畴,由此石油安全成为重大课题。
许多用户不能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 许多用户不能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 合理确定锅炉运行参数。 合理确定锅炉运行参数。
对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不采用分时 对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 供暖自控装置,浪费能源。 供暖自控装置,浪费能源。 二次网保温效果差, 二次网保温效果差,热损失严重 管理手段落后,很多系统缺少必要的自 管理手段落后, 动检测手段和对系统的评估 ……
2 集中供热能耗现状
采暖标煤消耗量为: 采暖标煤消耗量为: 哈尔滨:36kg/m2, 哈尔滨:36kg/m2,1.08GJ/m2 沈 阳:28kg/m2, 0.84GJ/m2 28kg/m2, 北 京:25kg/m2, 0.75GJ/m2 25kg/m2, 济 南:20 kg/m2,0.6GJ/m2。 kg/m2,0.6GJ/m2。 而根据我国建筑节能规范,以北京为例, 而根据我国建筑节能规范,以北京为例,二 步节能应达到20.6w/m2, 0.24GJ/m2。 步节能应达到20.6w/m2,即0.24GJ/m2。与 0.75GJ/m2比较 二者悬殊巨大, 0.75GJ/m2比较,二者悬殊巨大,这是什么 比较, 原因 ?
(3)石油供应紧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
2000年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000年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5倍 ,, 年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 比日本高8 比美国高2 比日本高 8.7倍 , 比美国高 2.5 倍 , 比印度高认 0.43倍 43倍 单位产品能源电力钢铁等8 单位产品能源电力钢铁等 8个行业产品单位能 源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源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2.我国建筑节能形势严重
单位: 单位:亿元人民币
我国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
供热地区迅速南扩
62台 62台 83台 83台 》68.3台? 68.3台
单位: 单位:平方米
空调器以>20%的 空调器以>20%的 年增长率迅速普及
90台 90台
建筑用能占社会总能耗比例也逐渐增大。 建筑用能占社会总能耗比例也逐渐增大。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27%, %,逐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27%,逐 渐接近发达国家30% 33%的水平。 渐接近发达国家30%到33%的水平。 我国人均建筑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人均建筑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 建筑面积的不断增长,建筑用能的比例很 建筑面积的不断增长, 有可能会逐渐超过30%。 有可能会逐渐超过30%。 我国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55% 我国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55%以 在北京等华北城市, 上,在北京等华北城市,采暖能耗约占建 筑能耗的75—80%左右, 筑能耗的75—80%左右,为采暖地区社会 能耗的21.4% 能耗的21.4% 。
3.采暖体制的改革
随住房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住房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福利制 采暖体制已经与住房改革、 采暖体制已经与住房改革、供热企业的发展及 推动建筑节能的要求严重不适应。 推动建筑节能的要求严重不适应。 中央已正式出台采暖体制改革的方案, 中央已正式出台采暖体制改革的方案,采暖变 福利为商品,国家对采暖的暗补转为明补。 福利为商品,国家对采暖的暗补转为明补。 北方地区居民用于采暖的消费将平均占个人年 收入的3 收入的3-8%。 这一改革将供热事业推向市场, 这一改革将供热事业推向市场,并直接与居民 的经济利益连接。这将有力推动建筑节能的开 的经济利益连接。 展,同时使各种采暖方式重新被市场所选择和 发展。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