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知识归纳一、法律问题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强制力2、我国法律的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3、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4、宪法的法律地位: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⑴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⑵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6、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公平和正义的象征是:法律)(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8、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1)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小,没有违反刑法的违法行为。
(2)犯罪行为即严重违法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严重违法行为)关系:A、不同点:二者所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B、相同点: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不同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C、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溶化成犯罪。
9、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10、我们身边的诱惑:黄、赌、毒、邪教11、如何拒绝不良诱惑(1)能辨别不良诱惑,理智地拒绝。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12、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避免违法犯罪,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13、依法治国要求我们:①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②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③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二、权利问题一、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有序的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是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二、受教育权三、经济权利四、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⑴未成年人的含义: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是未成年人⑵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⑶未成年人保护的种类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4)中学生怎样同违法犯罪分子智斗?第一.设法稳住歹徒第二.记住歹徒的相貌(与一般人不一样独特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第三.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五、中学生要正确行使监督权⑴我国建立的监督制度有:人大代表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⑵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①面谈、打电话②写信、发电子邮件③向人民代表反映④通过新闻媒体转达⑶行使监督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行为: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拦截公务车辆六、消费者需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树立消费者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拨打12315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③向工商部门投诉。
④向新闻媒体披露。
⑤根据与经营者签订的仲裁协议请仲裁机构仲裁⑥向法院起诉三、国情问题1、我国的基本国情⑴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①生产力水平总体还比较低,而且发展还不平衡,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3)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4)资源国情:总量大,种类齐,人均占有量少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党的基本路线⑴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⑵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4)基本路线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
30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国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6、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9、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四、人口问题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3、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4、计划生育第一.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二.计划生育的内容: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③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④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第三.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四、计划生育要求我们要:①增强人口忧患意识,②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③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五、资源、环境问题1、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3、大自然哭泣的原因:①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②环境被破坏(表现为天然草原严重破坏,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4、淡水危机将会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5、资源现状:总量大,种类齐,人均占有量少6、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7、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原则: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境(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9、主要策略是:①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②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③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
具体措施:推行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0、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学生该怎么做①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③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一水多用,如:洗脸、洗脚水收集起来冲卫生间纸张两面使用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饭盒、筷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11、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制定实施了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2、可持续发展战略:①树立一种观念:生态文明观②处理好一种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六、制度问题1、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②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5、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立法权6、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决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因素: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第二.初级阶段国情(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4)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5)国有经济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9、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9、非公有制经济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七、民族问题1、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繁荣、发展3、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促进民族平等的措施: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等。
5、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①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③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④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6、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③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④拥护党和国家放方针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团结八、台湾问题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一国两制”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核心:实行祖国统一地位: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3、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任务)。
4、“三通”的实现表明了:①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②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两岸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
5、到21世纪的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的目标: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