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沪教版

【初中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沪教版

【初中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沪教版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杨梅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

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3.抓住要点展开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口语交际,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了解产品介绍的一般写法,进行应用文的训练。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抓要点进行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生抓要点展开想象,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抓住一点,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生动拓展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多媒体画面)同学们都喜欢吃杨梅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请你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梅。

(生介绍)看来,同学们对家乡的特产还是很熟悉的。

学习了这课以后,你会杨梅有更深的了解。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请思路。

1.自由读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的?2.师生讨论总结板书。

(树、果、形、色、味)三、略读写“树“的部分。

1.自由读写“树“的部分,说说有什么感受。

2.指生朗读,读出这种感受。

(可爱、喜爱)3.(出示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读。

四、细读写“果”的部分。

同学们都知道今年是杨梅产量的大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来宁波采杨梅的游客肯定要大大减少,为了不影响杨梅的销量,梅农们决定将新鲜的杨梅大批量用纸箱包装销往各地。

(多媒体出示包装箱样品)想请同学们帮忙写一份产品介绍。

2.师生讨论:一般的产品介绍要写哪几点。

3.出示填充题,逐项讨论该怎样填写。

(将好的词句直接输入电脑)宁波余姚素有__________的美称,盛产黑杨梅。

其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开胃健脾,消津止渴的功效,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读,小结。

这份说明书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后将通过Email发送给梅农,在此我代表梅农对大家表示感谢,并邀请大家杨梅节时到余姚来做客。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示例习题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

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

(板书课题)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明确。

(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汁一汗狭一峡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

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

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

如:细雨如丝、细腻。

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

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叶子欢笑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

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

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

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

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

(投影出示)(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

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

(板书:又酸又甜)②这一段共4句话。

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

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板书:按顺序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

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