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试卷

(完整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试卷

2017—2018学年下期18A 班职高语文期终试卷一、选择题(2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点缀zhuì 尸骸 hái 奖劵juàn 聆听líng B 愤懑mèn 伫立 chù 蹒跚pán 短暂zhàn C 徘徊huí 庇佑 yòu 嗥叫 háo 皱褶zhěD 萦绕yíng 慰藉jiè 婀娜nuó 自诩xǔ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B 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C 他们两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D 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3.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叙述了一位老人在大雪天卖彩票的故事。

B .《永远的蝴蝶》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C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散文,作者融情于景,表现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深深忧虑之情。

D .《我的母亲》是老舍的一篇怀人散文。

文中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她教育自己的孩子“人穷不能志短,再穷也需要真诚实在。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拟人)B 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C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D 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反问)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诗经》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

D.为了造成声韵上的美感,《诗经》多使用双声、叠韵、叠字。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班级┉┉┉┉┉┉┉┉┉考场号┉┉┉┉┉┉┉┉座号┉┉┉┉┉┉姓名┉┉┉┉┉┉┉┉┉┉┉┉┉┉┉┉┉┉┉┉┉┉┉┉┉┉┉┉┉┉┉┉┉┉┉┉┉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A.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

A. 看来,提高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

B.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我国古代的饮食器具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C. 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将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反对。

7.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A. 饭店里的标语:请勿随地吐痰。

B. 建筑工地的标语:施工给您带来了不便,请绕行,谢谢合作。

C. 公共场所的标语: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D. 患者病愈后,向医生表示感谢,送给医生一面锦旗,上写: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莫言在《卖白菜》一文中,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折射出母亲与“我”的不同性情。

B.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

C. 英国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思考的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项链》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9.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达到隔断猛烈功劳B.得到渡过疾病成绩C.得到断绝快功绩D.达到横渡强成功10.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岁亦莫止 B彼尔维何 C维常之华 D 彼路斯何1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候C.行道迟迟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二、现代文阅读(22分)(一)(11分)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

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啊,红柳如同冰山。

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

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

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1.课文用大量笔墨叙写了挖红柳根的情形:由用利斧斩到用炸药炸。

这有什么用意?2.在文中作者把“红柳”比成“冰山”,两者相似点是什么?突出了红柳的什么作用?3.第二段写“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运用了哪两种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柳是平均海拔5000米高原上仅有的树种,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作者称之为“高原上的精灵”。

B. 作者介绍了砍伐红柳的过程,赞扬了那些“男子汉们”的艰苦劳动以及高科技的强大威力。

C. 红柳有巨大而顽强的根系,它们与沙子黏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从而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

D. 文中以“千年古木”、“亿万颗沙砾”来形容红柳生存年代之久远与沙山之巨大,这并非夸张。

(二)(11分)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是因为:( )A.为能借到这样昂贵的项链而高兴得发抖。

B.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而兴奋得发抖。

C.为急于用它打扮自己又担心不能如愿而激动得发抖。

D.为好朋友这样信任自己而终于借项链而满意得发抖。

2.文中的“迟疑而焦急”表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的句子表现玛蒂尔德什么样的心态?“我只借这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部分文字写出了玛蒂尔德借项链过程的心理变化,这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部分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三.古文阅读。

(16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给本段文字分三层,用/在原文画出,并写出每层的含义。

班级┉┉┉┉┉┉┉┉┉考场号┉┉┉┉┉┉┉┉座号┉┉┉┉┉┉姓名┉┉┉┉┉┉┉┉┉┉┉┉┉┉┉┉┉┉┉┉┉┉┉┉┉┉┉┉┉┉┉┉┉┉┉┉┉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2.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翻译句子:(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5.与“金石可镂”的金石意义相同的是()A.金石书法 B.金石丝竹 C.掷地作金石声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四.写作题(40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父母师长及周围之人时刻以他们的举止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你的思想、生活、学习影响极大。

请打开记忆的仓库,以“影响我成长的人”为话题,筛选、剪切适宜材料并精心组织,写一篇文章。

(40分)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字数不少于5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