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浙江省中考(台州市卷)语文试题

2018年浙江省中考(台州市卷)语文试题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台州市卷)语 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8页,共五大题,26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

2.请在试卷密封区内规定的地方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书写(5分)12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3.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4分)读过书的睡眠,睡得很香(ti án ) 。

摆脱了世俗纷扰的纠缠,沉浸于书中描(huì) 的世界,带着对美好事物的(ch ōn ɡ) 憬,酣然入睡。

枕边书本油墨的清香,隐隐地(pi āo ) 入鼻端,梦里也有了书的香气。

4.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

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

在这里,有 ▲ 的报国志,也有 ▲ 的故乡情;有 ▲ 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B .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C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D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5.默写。

(8分)(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论语·为政》)(7)周敦颐喜莲,写《爱莲说》,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陆游重梅,吟《卜算子·咏梅》,为的是“,”的坚贞。

6.下文中二个划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2分)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1)第①句重复累赘,应删去的一个词语是:(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是:7.下面是为北京奥运会拟写的对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3分)上联:奥林滴翠,翠鸟如云,祥云霭霭鸟巢绕;下联:京印流丹,▲。

A.似火丹心,熊熊圣火心地燃。

B.丹心似火,熊熊圣火心地燃。

C.丹心似火,圣火熊熊心地燃。

D.似火丹心,圣火熊熊心地燃。

8.班里开展“书林漫步”的读书活动,下面是其中的几个环节,请逐一完成相关任务。

(10分)(1)牵线搭桥理情节请将下面《骆驼祥子》中几个关于祥子的事件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2分)①无奈娶虎妞②洋车被兵抢③贱价卖骆驼正确排序:()(③)()(2)寻章摘句说人物请你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

(3分)①(他)寻思道:“俺只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他”是《》中的(人物),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的性格特点。

②这炉子是我用方砖砌成的,……把我的面包放在里面,用瓦盆把它们扣住,再在瓦盆外面盖满火种,……这样,我把我的大麦面包烘得非常好,不亚于世界上最好的炉子烘出来的,而且不久之后,我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一位很好的面包师,因为我还用大米试制了一些糕点。

“我”是《》中的(人物),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我”的性格特点。

(3)探幽揽胜觅文踪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其中三处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请你选择其中两处,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的名称。

(2分)答:(4)神定气闲谈读书朱光潜在《谈美》中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请你针对“慢慢走,欣赏啊!”这句标语,从名著阅读的角度,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9—16题。

(30分)(一)(14分)知心的礼物[美]保尔•威利尔亚德从妈妈领我去了一次小店之后,我便渴望自己去买糖。

那时我对钱一无所知。

我经常看到妈妈给别人一点什么东西,然后别人则给她递出一个包或一个袋子,这样逐渐地我就有了交换的概念。

有一天,我花了好大气力来到店铺弄响门铃,推开了那扇巨大的门。

我着迷似地一步步沿着糖果柜台走过去。

我挑选出了一些各色各样的糖果后,威老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子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我回答说:“我有很多很多钱。

”我伸出小拳头放在威老先生张开的手中,里面有五六个用闪闪发亮的锡纸细心包好的樱桃核。

威老先生静静地站着注视着自己的手掌,然后,好像是想要发现什么似地看了我一会。

“不够吗?”我担心地问。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

“我想是有点多了,”他回答说,“我还得给你找钱。

”他打开抽屉,取了钱,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我伸出的手中。

这件事我很快就忘了。

成人后我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子开了一个金鱼店,其中大部分鱼是直接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引进的,每对鱼差不多都值五美元以上。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位女孩同她弟弟进来了,他们约有五六岁。

我正忙着洗鱼缸。

那俩小孩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又圆又大,紧盯着...在清澈的水中游玩的珠宝般漂亮的金鱼。

“真棒!”小男孩叫起来,“我能要几条吗?”“行呀,”我说,“如果你们有钱买的话。

”“哦,我们有好多好多钱。

”小女孩信心十足地说。

她说话神情中的那种东西给我一种熟悉而奇怪的感觉。

我把他们挑中的鱼捞进一个旅行罐中,放进一个运输用的口袋里,俯身递给了男孩。

他转向姐姐。

“姐,付给他钱呀。

”她紧握的拳头张开了,把两个镍币和一角钱放在我展开的手掌上。

瞬间,我好像完全领悟到威老先生多年前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

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懂得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才弄清楚老人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我看着手中的硬币,像是又站在那个小糖果店里,就像威老先生多年前理解的那样,我理解这两个孩子的纯朴天真以及保护或者摧毁这种天真的力量。

我喉咙哽塞了,心里充满了回忆。

小女孩充满期望地站在我面前。

“钱不够吗?”她小声地问我。

“不,是太多了些。

”我总算克服了感情的激动,好容易才说出来,“还得找你点呢。

”我把两分钱放在她伸开的手里,然后便站在门口望着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他们的宝贝远去。

我回到店里时,妻子问我:“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鱼吗?值三十块钱呢。

”我给她讲了威老先生的故事,她的眼睛湿润了,在我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我敢肯定当我擦完最后一只鱼缸时,我听到威老先生在我身后笑了。

9.第二段中“我”所理解的“钱”指什么?(2分)答:10.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4分)(1)“那俩小孩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又圆又大,紧盯着...……金鱼。

”“紧盯着”表现了孩子当时怎样的心理?答:(2)“她的眼睛湿润了,在我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妻子为什么“吻”“我”?答:11.综观全文,题目《知心的礼物》中的“礼物”有哪两层含义?(4分)答:12.威老先生店里出现的那一情景和“我”金鱼店里出现的这一情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4分)答:描写:记得我听邓师讲义的情景,师年未四十,身材中等,终年长衫,冬日则红顶瓜帽马褂。

授课时神态端庄自然,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他条分缕析,顿时疑团尽解。

邓师精熟史籍,从不带书本大纲之类笔记本上课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直似藏于胸中,随时引用,顺手以八分体书于黑板,板书遒劲有力,同学莫不佩服之极……从王钟翰先生的描述来看,邓先生的“绝活”是:超强的记忆力与“精熟史籍”,还有“板书遒劲有力”,令“同学莫不佩服之极”。

还有一篇文章讲述“讲台上的名家风采”,请允许我大段引述,和大家一起领略大师们的风采——辜鸿铭:这个清末国学大师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1.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

2.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站到下课。

3.能受得住约束的听课,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

如此做法,现在的大学教师一般不会这么做,中学教师一定不敢这么做。

可他要求虽严,但古文烂熟于胸,英文又呱呱叫,加上诙谐幽默,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

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

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马想起,又继续大段大段往下背。

有时讲课讲到要紧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笑,或叹息。

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而涕泗滂沱。

听他的课,实在是种享受。

……可见,作为文科的教师,“绝活”主要有:背功、写功、书功、演功、诵功、唱功等。

而“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现已几乎成为“绝.”活,五十岁以下的教师大概没有几位掌握这些本领了。

其次是对传统戏曲的“唱功”,随着传统戏曲的衰微而真正成为“绝”活了。

“书功”,尚有部分爱好者学习着,不过随着电脑的普及,再下一代可就难说了。

“诵功”中的对古诗词曲的吟诵已然成为“绝”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领略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先生吟唱了。

时代在发展,某些技艺的失传也许属于正常情况,但是,作为教师基本功的这些“绝活”还是不要让它失传的好。

这些“绝活”是构成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些“绝活”,还奢谈什么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多媒体也许可以取代部分“绝活”的魅力,甚至比人做得更“绝.”,但那只是“机器的魅力”而不是人的魅力。

而教育最终还是要靠“人”的“心灵交流”来完成的。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呼吁——拯救教师的“绝活”!(摘自《文汇报》,有删改)13.文中的辜鸿铭和梁启超各有“绝活”,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位的“绝活”。

(4分)答:(人名)的“绝活”是:14.请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绝”字不同意思。

(4分)(1)“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现已几乎成为“绝.”活……(2)多媒体也许可以取代部分“绝活”的魅力,甚至比人做得更“绝.”……答:(1) (2)15.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要拯救教师的“绝活”,其理由是什么?(4分) 答:16.你希望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绝活”?为什么?(4分)答:四、古诗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17—25题。

(一)(4分)过山农家 (唐)顾 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