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小步舞曲PPt
三种体裁的比较
1.简介 小步舞曲: 马祖卡:
LOGO
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
速度缓慢,从容典雅,颇具贵族的风格。 属于男女对舞用的三拍子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玛祖卡节 奏重拍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
波尔卡: 它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洲。一般为二
第二单元 美妙的旋律
G大调小步舞曲
【德 】
巴赫
曲
听歌曲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是根据哪位作曲家的什么作 品改编的?
2.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步舞曲的知识呢?
3.它为什么被命名为小步舞曲呢?
亲, 你 答 对 了 吗
• 1、这首歌曲由谁的什么作品改编的? • (巴赫的小步舞曲)
• 2、你知道哪些小步舞曲的知识呢?
• 起源:法国民间 ,后流入宫廷。拍子: 三拍子;速度:中速;风格:从容、典 雅
• 3、为什么叫小步舞曲?
• 舞步很小的舞蹈;正好符合三拍子强弱
规律。
听辨
LOGO
听辨三首乐曲中哪首为“小步舞曲”
第一首 杜 鹃 圆 舞 圆舞曲: 曲 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 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
以约翰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圆舞曲有快步和慢步两种。
斯
小 约 翰 斯 特 劳
第二首
LOGO
继续加油哦
斯
闲 聊 小 波 约 翰尔 斯卡 特
劳
波尔卡: 它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 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洲。 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第三首
LOGO
哈哈!太厉害了,这都你们听出来 了,但是你们知道我与圆舞曲、波 尔卡的区别吗?
LOGO
让我痛苦吧!
影片《蓝色妖姬》 Farinelli
此曲为亨德尔的一首世俗性质的声乐作品
• 表达了主人翁痛苦压抑的精神现状,此曲既是对 自己人生悲剧的心酸的倾诉,同时又是主人翁对 当时社会现状最辛辣的批判。此曲可谓是阉人歌 手安魂曲
亨德尔与巴赫之比较
• 不同点
• • • • 1.巴赫以创作宗教音乐为主,而亨德尔的音乐以宫廷内世俗音乐为主。 2.巴赫的音乐庄严,追求逻辑和理性,亨德尔的音乐注重辉煌与华美。 3.巴赫音乐复调性强,亨德尔则更倾向于主调。 4.巴赫一生没有出过德国,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取得很耀眼的荣誉和名 声,并且生活相对艰难。亨德尔则是历游欧洲各国,在皇家工作,是 宫廷大乐师。
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2、区别—— (1)圆舞曲、小步舞曲都属于三拍子,只有波尔卡是属于二拍子。 (2)圆舞曲与小步舞曲的区别是,前者节奏比较鲜明,旋律流畅,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温文尔雅。
(3)都可以由钢琴、手风琴、小提琴演奏……所以,他们之间的区别和演奏乐器没关系!
区别在于音乐节奏的重拍以及乐曲风格、情绪的不同之上!
B
总结
B段风格和A段相近。开始,提高了一个八度音,情绪显得比A段明朗,
力度也一些。 三小节之后转成D大 调,仅仅一个乐句之后,它又转回到G大调。然后反复到A
亨德尔
•
LOGO
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 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 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 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 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 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 两地进行创作听乐曲
钢片琴与管弦乐队版
思考
乐曲分几个段落,有什么发现!
乐曲介绍
LOGO
• G大调的小步舞曲是出自《致安 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那是 巴赫献给他第二任妻子安娜的一部杰 出作品,创作于1722年。《小步舞曲》 用单三部曲式(A+B+A)写成,从 它那简单的曲调和练习曲的性质来看, 估计也是巴赫为孩子们练琴所作练习 曲的一首。
同学们,再见!
选择题 A主题
1.欢快活泼、很阳光,仿佛春天在花丛间 肆意追逐着蝴蝶。
2.死气沉沉,犹如在妖王的宫殿,音乐令人窒息
A主题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呢
欢快活泼 轻盈
做游戏
每小节的强怕上跺脚 两个弱拍上拍手
题主
描绘一下 你听到的B主题所变现的画面
好像自己突然穿越到了巴洛克的 宫廷,在舞会上人们将欢乐推向 高潮。
• 有意思的相同点
• 同一年出生,出生地应该也距离不太远,晚年都是双目失明。我个人 是喜欢巴赫远远超过亨德尔的,简单说一句,就是巴赫的音乐更加有 内涵,我觉得是这样的。
LOGO
总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德 国音乐家巴赫的G大调小步 舞曲,相信大家对小步舞 曲的风格都能很好的掌握 了,也相信通过两位作曲 家及其作品的对比能帮助 同学们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点。
主要作品:清唱剧《弥赛亚》、
管弦乐《皇家焰火音乐》、声乐 作品《绿树成荫》等等。
马太受难曲
LOGO
• 《马太受难曲》是饱含对人类的热爱的史诗 性作品,代表着巴赫的宗教音乐的最高成就, 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 《马太受难曲》创作于1724至1727年间,取材 于《圣经》中队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 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这部曲子共分 为78首分曲,真实的在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 被捕、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