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三大主体博弈关系分析摘要: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相关利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 构建两人或多人博弈模型,基于博弈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的社会行为,为改进农村土地流转提出对应的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博弈、共谋与防共谋一、农村土地流转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1月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提出如下意见。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为土地互换、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
流转土地要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并经过乡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签订流转合同。
二、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中,在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制度创新的完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利益主体有: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人方。
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能否顺利进行是由国家(乡镇政府作为国家的代理人)、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组)、农地转出方与农地转入方四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博弈的结果,博弈过程是主观意愿根据其了解的情况逐步认识,最终做出结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目标,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相应的得到各自的报酬。
当某一方做出某项决策时,事先会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同时反过来也会影响其他几方的行为。
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制度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博弈的结果,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提出了对制度变迁的需求,需求导致了新制度的产生。
根据集体土地流转市场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表现出的博弈关系,进行博弈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解释现行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制度存在的不足,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利益主体进行制度创新供决策参考。
农村土地流转博弈主体三、农村基层组织与农地转出方的博弈假设转出土地交易价格平均值为P ,每个农户用于转出土地而付出的各项成本之和为C ,参与交易的农户土地数量为N 基层组织参与土地交易的收益为I ,对农户提供信息和交易中介服务减少单个农户交易成本为C’ ,基层组织参与干预各项成本之和为B (包括补偿安置成本、招商引资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及交易成本等) 农户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时土地的平均收益为A 。
当基层组织不参 与干预时 ,农户在转出土地时的报酬是P-A 而基层组织 对此干预时 ,基层组织会扣除转出土地收益的一部分 , 即边际收益I ,再将剩余收益交给农户 ,农户的报酬是P-I-C+C’基层组织的报酬是干预的收益与成本之差 I*N-B ·。
当农户选择转出时 ,基层组织通过干预 ,以扣收各项中介管理费、集体用于公益事业费用等名义获得收益。
当基层组织干预 ,农户不同意转出土地 ,或其他原因导致土 地没有转出 ,基层组织的报酬是一 ,农户的报酬是 。
基层组织不干预 ,基层组织的报酬为-B 。
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土地转出方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土地转出方流转博弈矩阵图当基层组织选择干预时 ,若P-I-C+C’ ≥A 户愿意转出土地 ,因为转出土地得到的报酬不比自己耕种得到的报酬低 ;若P-I-C+C’ ≤A ,通常农户会选择不转出土地。
当基层组织选择不干预时 ,若尸P-C ≥A ,农户愿意转出土地 ,因为转出土地得到的报酬不比自己耕种得到的报酬低 若P-C<A,通常农户会选择不转出土地。
当农户选择转出土地时,若,基层组织会选择干预。
当农户选择不转出时,基层组织会选择不干预。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转出,不干预)和(不转出,干预)是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转出,干预)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通过博弈理论中相关均衡,分析这种博弈关系,可以得出,需要通过设置一种有效机制并且需要博弈双方相互信任,才能使博弈双方选择转出,干预这项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要使农户转出土地,必须是以农户转出土地得到的报酬不比自己耕种得到的报酬低为前提,也就是P-I-C-C’≥A,P-C≥A或者当P-I-C+C’≤A,P-C<A 时,即农户转出土地得到的报酬比自己耕种的报酬低时,劳动力可以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获得比较满意的非农就业收人,或就在转出的土地上打工获取工资收人,这些收人加起来比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时得到的报酬多,这时农户会选择转出土地。
当基层组织为了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即使I*N-B≤0 时,基层组织也会选择干预。
这需要基层组织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能力承担这些费用。
在基层组织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主导的前提下,要使转出,干预策略组合成为纳什均衡的最终结果,必须要使农户转出土地获得的总报酬高于不转出土地。
为此,基层组织要尽量争取较高的土地转出交易价格,同时,对农户进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为脱离土地经营的村民找到更好的工作方式,同时还要提供养老、医疗等保障,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
四、农地转出方与农地转人方的博弈假设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运行过程中只有农地转出方与农地转人方,不存在其他组织或个人的介人。
农地转出方与农地转人方在搜寻、谈判过程中,都会发生大量交易成本。
预期收益的高低决定了农地流转交易能否达成。
在此博弈中,博弈模型的参与人是土地转出方和转人方。
假定社会平均利润为R,土地转出平均交易价格为P,农户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和谈判成本)是C’ ,转人方交易成本是C’’ ,农户种植土地可以获得的平均收益为A ,农地转人方转入土地从事农业经营的收益为S 。
如果选择转出,农户的报酬是转人收益减去交易成本,为P-C’ ,如果选择不转出则报酬为 A 。
如果转人方选择转人,其所获得的报酬为从事农业经营的收益减去转人耗费的成本和交易成本,为S-P-C’’ 如果放弃则不会产生任何的成本费用。
农村土地转入方农村土地转出方农村土地转入方和转出方土地流转博弈矩阵图当S-P-C’’<=R,转人方选择放弃时,农户会选择不转出,承担的风险成本为-C’。
当农户选择转出时,若S-P-C’’>R,转人方转入获得的报酬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转入方会选择转入若S-P-C’’ ≤R,转人方会选择放弃。
当农户选择不转出时,转人方会选择放弃,承担的风险成为为-C’’。
这种博弈关系是两人博弈,且博弈方都存在另一方取消交易后的风险。
因此,可以用“风险上策均衡”来分析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人方的博弈关系。
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就必须要使博弈方形成转出,转人纳什均衡,即农户转出土地获得的总报酬不低于不转出土地转人方转人土地获得的报酬不小于社会平均利润。
因此,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户和转人方的报酬。
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来降低农户和转人方的交易成本第二,为农户增加非农就业渠道,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第三,为转人方提供税费、租金等补贴,提高其收益,吸引社会资本投人农业。
五、农村土地转入方和转出方和农村基层组织博弈(一)共谋出现假设每个农户转出土地交易价格平均值减去用于转出土地而付出的各项成本得到8的受益。
基层组织参与土地交易的收益为4,对农户提供信息和交易中介服务减少单个农户交易成本为2,基层组织参与干预各项成本之和为2包括补偿安置成本、招商引资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及交易成本等。
当基层组织不参与干预时,农户在转出土地时的报酬是8,而基层组织对此干预时,基层组织会扣除转出土地收益的一部分,即边际收益4,再将剩余收益交给农户,农户的报酬是4,基层组织的报酬是干预的收益与成本之差4。
当农户选择转出时,基层组织通过干预,以扣收各项中介管理费、集体用于公益事业费用等名义获得收益2。
当基层组织干预,农户不同意转出土地,或其他原因导致土地没有转出,基层组织的报酬是-2,农户的报酬是0。
基层组织不干预,基层组织的报酬为0。
从三方博弈关系中可以看出,虽然博弈方选择(转出,转人,共谋)和(转出,转人,不共谋)策略时,均达到纳什均衡。
但是,转人方更倾向于选择(转出,转人,共谋)。
因此,当农地转入方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合谋干预时,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的收益要远远小于正常土地市场运行所得收益。
将土地流转总收益10,共谋成本设为2,共谋获得超额收益由共谋方平分。
农村基层组织、农地转人方与农地转出方的博弈模型具体的过程见图。
农村土地转入方农村土地转出方—共谋农村土地转入方农村土地转出方基层组织——不共谋农村土地转入方和转出方和农村基层组织博弈图(二)共谋原因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基层组织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追求政绩和经济利益,急于流转农地有些愿意转入农地经营的集团或个人,不希望通过与农户单家单户谈判取得土地,不愿意支付较高的土地价格。
如果这些集团或个人与基层组织直接联系,并处于合谋状态时,流转土地价格的决定权就掌握在农地转入方手中。
发生这种情况时,谈判和博弈过程里,农地转人方、基层组织和农户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争取,但是农地转人方和基层组织合作后处于强势地位,农户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个体势单力薄的问题,处于谈判的最不利地位。
再加上小农思想作祟,单个农户都不愿意独立承担谈判成本,而让其他农户“占便宜”,农户之间缺乏合作,谈判能力最弱,农户将承受最大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的过程是间接和不易被发现的。
因此,当农地转入方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合谋干预时,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的收益要远远小于正常土地市场运行所得收益。
在这场得利与损失博弈的过程中,农地转入方与农村基层组织获得最大份额利益。
(三)防共谋根据防共谋均衡理论的指导,需要制定有效措施,以实现“串通”无利可图制定有效的交易价格机制,使土地流转交易价格不受到共谋的影响通过两方堵截,防止转入方与基层组织共谋。
达到博弈方选择(转出,转人,不共谋)的纳什均衡。
在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中,为为了防止基层组织与转出方串谋,侵犯农民利益。
避免出现防共谋均衡,规范土地交易行为,采用公开透明的土地流转管理体制尤为重要。
六、保障农民的利益,推动土地流转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农民最核心的利益。
土地使用权流转,本质上就是农民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大调整。
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其根本立足点就是要充分保障农民权益,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漠视农民的存在以及他们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