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互通立交设计经验交流培训教程ppt[全面]
互通立交设计经验交流培训教程ppt[全面]
互通立交的主线条件
互通立交处的主线平、纵指标要求的相对高些,因此在进行主线设计时应充分 考虑互通立交处的平、纵面指标.
互通立交的基本型式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型式按交叉的岔路数目可分为三岔互通式立交和四 岔互通式立交二种. 三岔互通式立交包括T 形和Y 形,T 形互通式立交是Y 形互通式立交的特 殊形式,其交叉角等于或接近90°.T 形交叉包括喇叭形、半直连式T 形.Y 形交叉包括全部直连式匝道的Y 形和有半直连式匝道的Y 形. 四岔互通式立交主要是十字形交叉,包括菱形、苜蓿叶形、部分苜蓿叶形、 喇叭形、环形、直连式和半直连式.
匝道横断面
匝道横断面类型可分为四种 5)交通量等于或大于1500pcu/h 时,应采用III 型.
6)两条对向单车道匝道相依,且平、纵线形一致时,应采用IV 型.当设计 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且位于非高速公路一方时,可采用II 型.
A型为单喇叭互通的首选,优点是行车安全性好.
A型单喇叭
A型为单喇叭互通的首选,优点是行车安全性好.
互通立交设计经验交流
互通立交的设置条件
高速公路间、或高速公路与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间、或具有干线功能的 一级公路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作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间及其与其他公路相交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可作为一般互通 式立体交叉设计.
互通立交的间距
高速公路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规定如下: 1 大城市、重要工业园区附近的平均间距宜为5~10km;其他地区宜为15~25km; 2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4km; 3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不宜大于30km;超过时,应在合适位置设置与主线立 体分离的“U 形转弯”设施.在人烟稀少地区,此间距可适当增大.U形转弯设施应尽 量利用主线桥孔和服务设施等设置.
喇叭型互通
T型互通
Y型互通
菱形互通
半苜蓿叶互通
苜蓿叶互通
枢纽互通
混合型互通
复合式互通
互通立交型式的选择
交通量 建设条件
匝道横断面
1) 车道宽度为 3.50m; 2) 路缘带宽度为 0.50m; 3) 左侧硬路肩(含路缘带)宽度为 1.00m; 4) 右侧硬路肩(含路缘带)的宽度:设供紧急停车用硬路肩时为 2.50m,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1.50m,但为对向分隔式双车道时宜采用2.00m;不设供紧 急停车用硬路肩时为1.00m; 5) 土路肩的宽度为 0.75m;条件受限制时,不设路侧护栏者可采用0.50m; 6) 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应不小于 1.00m.
B型单喇叭
单喇叭互通的注意事项
1、A匝道与B、C匝道圆曲线半径的衔接问题 2、A、B匝道纵断面衔接问题. 3、B、C匝道纵断面的衔接问题
T型互通
建抚互通
1、曲线半径协调问题. 2、S型曲线超高渐变率排水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桂林西互通
1、主线、匝道出入口设计问题.
1、集散车道问题.
收费站
1、收费广场位于主线上时,平面线形应与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线线形标准一 致;位于匝道或连接线上时,其平曲线半径 不得小于200m. 2、收费广场的纵坡应不大于2%,当受地形 或其它特殊条件限制时,不得大于3%. 3、收费广场的竖曲线半径:位于主线时, 应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线标准一 致;位于匝道或连接线上时,竖曲线半径应 大于800m.不应将收费站设置在凹 形竖曲线的底部.主线收费站广场的最小坡 长为800m,极限值为700m;匝道收 费站广场的最小坡长为100m,极限值为50m. 4、收费广场上的横坡,标准值为1.5%,最大 值为2%.
A型为单喇叭互通的首选,优点是行车安全性好.
匝道横断面
匝道横断面类型可分为四种
1)交通量小于300pcu/h 时,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puc/h 但小于1200puc/h、匝道长度小于 500m 时,应采用I 型. 2)环形匝道采用单车道匝道,其设计通行能力为800~1000puc/h.
3)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puc/h 但小于1200puc/h、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500m时,应考虑超车之 需而采用II 型.但此时采用单车道出入口. 4)交通量等于或大于1200puc/h 但小于1500pcu/h 时,应采用II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