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绘学概论习题集xin1

测绘学概论习题集xin1

第1章总论1. 什么是测绘学?它是研究什么的?答:针对地球而言,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研究内容:1.建立一个统一的地球坐标系统,用以准确表示空间任一点的几何位置;2.利用地面大量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地表形态的测绘工作;3.把用测量仪器和方法获取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信息,以地图图形的形式反映和展现出来;4.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需要测绘工作;5.研究海洋环境下的测量;6.研究误差处理,提高测量成果质量;7.研究测绘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2.测绘学包含几个子学科?每个子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包含五个学科: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制图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大地测量学: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摄影测量学: 研究利用摄影的手段获取目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

地图制图学: 研究地图制作的地图学基础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和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应用的学科。

工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海洋测绘学: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3.测绘学中发展了哪些新技术?答:空间定位技术:依据用户和4颗卫星之间的伪距测量,根据卫星在适当参考框架中的已知坐标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的坐标。

航天遥感技术: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其几何、物理特性和相互联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3S集成技术:GP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 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物理信息和各种变化;GIS: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平台。

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将卫星当作地球重力场的探测器或传感器,通过它对卫星轨道的受摄运动及其参数的变化进行观测,以此研究和了解地球重力场的结构.高速图形图像宽带网络:1.信息高速公路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和终端组成。

2.远程通讯载体已经使用10G/s的网络,每秒TB级的英特网已在研究中。

3.通信终端向多媒体和移动化方向发展: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上网(手机上网WAP)。

虚拟现实模型技术:1.可视化是实现地球空间信息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

2.虚拟现实模型技术由计算机组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

用户戴上头盔式三维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及立体声耳机等,可以完全沉浸在计算机制造的图形世界里,用户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2章大地测量学1.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确定地球大小,形状,旋转及其变化;2确定地球上点的位置,高程以及它们的变化;3提供地球上点的重力信息及其变化;4提供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为地理信息系统和测制地图提供基础框架;5为工程设计, 施工提供测绘服务;6为国防提供测绘服务。

2.现代大地测量学有哪些主要特点?答:1. 长距离、大范围2. 高精度3. 实时、快速4. “时间维”5. 地心 6. 学科的融合3. 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 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等。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

4. 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第3章摄影测量学1. 什么是摄影测量?为什么摄影测量能够测绘地形图?答: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可以把地面按中心投影规律获取的航摄比例尺相片转换成以测图比例尺表示的正射投影地图,所以摄影测量可以测绘地形图。

2.为什么必须要有“从不同地方摄取的两张”影像,我们才能看到“立体”? 对“两个不同的地方”有没有要求?答:单眼观察景物时,使人感觉到的仅是景物的中心构像,好像一张想片一样,得不到景物的立体构象,不能正确的判断景物的远近。

只有用双眼观察景物才能判断景物的远近,得到景物的立体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人眼的立体视觉。

在摄影测量中,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对同一地区要从不同的地方摄取两张影像,构成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察和量测我们才能看到“立体”。

要求:1要在不同的地方摄取同一景物的一个立体像对。

2第4章地图制图学1. 地图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如何形成的?答:(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由使用地图语言产生的直观性(3)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2.地图编制内容有哪些?答:普通地图编制过程1.地图设计阶段为地图编制工作的实施,进行总体设计和地图其他内容设计,包括地图制图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2.地图制作阶段1)数据输入将作为编图的资料如地图资料、影像、照片等进行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全数字测量地图数据、全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DLG数据等)、图像数据(如:照片数据)输入计算机。

2)数据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的数据。

通常在相应的图形软件下,自动生成地图数学基础,输入的地图图像缩小、地图图像和地图数据的匹配,图形数据的矢量跟踪,地图制图综合,如果投影不同,要进行地图数据的投影变换。

地图符号、地图注记的配置,添加专题内容,制作图表;输入影像数据、照片和文字,进行色彩填充、图面配置、地图数据的编辑等,最后得到新编地图数据3)数据输出数据输出是将地图数据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

地图数据输出有多种方式:首先,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其次,计算机将地图数据传输给打印机,打印机喷绘彩色地图;地图数据传输给激光照排机发排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软片。

把地图数据传送到数字式直接制版机(Computer-to-Plate简称CTP)可以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

数字式直接印刷机可直接把地图数据转换成印刷品彩色地图,又称数字印刷(Digital Prin ting)。

专题地图编制专题地图是突出而较完备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而使地图内容专门化。

它主要由地理基础底图和专题内容构成,地理基础底图显示制图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区域地理背景,专题内容是专题地图上表示的主题。

3. 电子地图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技术基础?答:特点:(1)动态性(2)交互性(3)无级缩放和多尺度显示(4)无缝拼接(5)查询功能(6)地理信息多维化表示(7)超媒体集成(8)共享性(9)空间分析功能技术基础:(1)多维信息可视化技术(2)导航电子地图技术(3)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4)嵌人式电子地图技术(5)网络电子地图技术第5章工程测量学1. 工程建设分为哪三个阶段?简述各阶段中的测量工作。

答:一般的工程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经营管理。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提供地形资料,配合地质勘探和水文观测数据进行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出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和高程的测量作为施工和安装的依据.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程竣工后为监视工程状况,保证安全,进行周期性的重复测量,观测其变形情况.2.什么叫测量,什么叫放样或测设,他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测量是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过程和实际结果。

放样是根据施工图,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

不同点:测量是通过仪器量测出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工程,放样是把图纸上构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用测量仪器测设到实地上去。

它们是相反的过程。

相同点:都需测绘人员利用测绘仪器进行作业。

3. 为什么说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动力?第6章海洋测绘1. 海洋测量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答:海洋测量是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

海道测量——以保证航行安全为目的对地球表面水域及毗邻陆地所进行的水深和岸线测量以及底质、障碍物的探测等工作海洋大地测量——为确定海面地形、海底地形以及海洋重力及其变化所进行的大地测量工作海底地形测量——测定海底起伏、沉积物结构和地物的测量工作海洋专题测量——以海洋区域的地理专题要素为对象的测量工作海图编制——设计、编绘、整饰和印刷海图的工作2.海洋测量中平面和垂直基准是如何确定的?答:精确的海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我国的重力场理论研究已与国际同步,先后研制了我国地球重力场模型WDM系列和我国新一代分米级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这些成果在陆地上可取的比较高的精度,而在海洋上,由于重力数据的欠缺,还难以完全满足高精度的海洋测量要求(如远距离GPS潮位测量、无潮模式下的远距离水下地形测量以及岛屿间的高程联测等)。

–为此,需要大力发展船/机载重力测量技术,建立我国所辖海域完善的重力资料;同时,对所辖海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构造我国大陆架内的水下地形DEM/DTM,联测和复测我国沿海水准网,与陆地数据联合,建立我国高精度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无缝垂直参考基准的建立随着GPS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其垂直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河道/海道测量中,这样,实际应用中必然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将GPS实测的大地高转换为海图高,这也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话题。

其问题在于现有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的精度不高、海洋理论深度基准面存在跳跃性变化,因而,若要将由GPS获得的大地高作为无缝垂直参考基准,需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我国已有学者(赵建虎,暴景阳)在江河和近海特定区域建立无缝垂直参考基准模型,并取得了很高的精度,但在远海,因条件限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1海区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模型;2均匀分布在我国所辖海域的潮位站以及各潮位站的理论深度基准面;3从大地水准面到理论深度基准面间无缝转换模型的建立。

4建立我国江河、湖泊、所辖海域无缝垂直参考基准模型,可真正实现GPS在海洋精密测量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