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市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诵读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XXX市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诵读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XXX市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学会正确地读写词语,能默写《泊船瓜洲》。

2.能借注释,查阅资料,连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诗的描写和叙事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1.感知诗的内容,理解诗的大意;
2.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法:启发式
学法:查阅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同桌对学、小组合作学。

过程:
一、步入新课
1.师: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都收集到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分享收集的古诗。

(评价:读的真好,多美的诗句啊)
3.师: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月亮代表什么吗?
是的,月亮是乡愁的文化符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泊船瓜洲》中的那一轮千古明月,去感受王安石内心的情感世界。

4.出示课件
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洲临川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主要成就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北宋积贫、
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

1.师:快速默读作者的资料,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谈谈从资料中获取的信息(评价: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了解了作者,接下来就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探究新知(一)
出示课件:
自主学习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师:1.谁愿意来读一读,他读对了吗?注意这首诗中有几个难读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间.(jiàn)只.(zhǐ)数.(shù)还.(huán)
2.大家一齐读一读这几个多音字。

3.还有谁想来试读一下这首诗?谁来评一评他读的怎样?(生评价: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4.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类,请听老师读一读(师配乐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自读,指名展示。

(评价)
6.全班配乐朗诵。

7.这首诗,如果你还要读的更有味道,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探究新知(二)
同桌对学
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或资料,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同桌交流这首诗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1.请一组同桌来展示重点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
2.再请一组同桌汇报诗句的意思。

3.师说意思,生读相应的诗句。

4.带上的诗意的理解齐读古诗。

5.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探究新知(三)
小组合作学
品读古诗感悟情感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情感。

(一)品读前两句
课件出示:京口瓜洲一水涧,钟山只隔数重山。

1.请女同学读一读。

2.前两句中写了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名,哪里才是作者的家乡呢?(指名回答)你从哪儿知道作者的家乡是钟山,而不是瓜洲?(你很会学习,抓住注释,课题知道的)
3.作者现在离家乡的距离怎样?用一个字来概括(近)你从哪些词看出了这种距离上的近?(一、只、数)这几个字都是表示极少的意思。

4.想想看,应该怎样才能把这种近读出来呢?(重点一、只、数)指名试一试。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这种距离上的近)
5.大家一起来读出距离的近。

6.作者离家乡这么近,此时,他最想做的事情什么?(回家)这种距离上的近,使作者这种回乡的心情就更加的急切。

7.请带着这种急切想回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前两句。

(二)品读后两句
出示课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请男同学读一读后两句。

2.从后两句中你知道这首诗写在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春风、绿——春季)是春天的什么时候?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明月——夜晚)
3.这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传神,使得这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你知道是哪个字的?(绿)
4.一个“绿”字,让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画面)
5.据说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对于这个“绿”字,还经过一翻逐磨,先后用到过很多字,都不大满意,最后才确定用这个“绿”字,猜猜看,他可能用到过哪些字?(学生猜:到、吹、过、来、又……)你把这个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的韵味。

6.出示课件: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来江南岸
春风又吹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7.你读了觉得哪个字更好?(绿字好)为什么?(评价:大家都会品词)
因为一个“绿”,把春天景物的特点,写活了,也写绝了,给人无限的希望与活力。

8.再看这个绿字,你能说出几个与绿有关的二字词语?
(翠绿、嫩绿、深绿,都是表示颜色的)
9.你还能说出几个和绿有关的成语吗?
(苍翠欲滴、绿意盎然、绿树成荫、千山一碧、万古长青……)
绿树成荫了,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
10.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王安石眼前的美景,那么哪一个字能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还)。

这首诗读到最后就读成了这么一个“还”字,谁能把这种想“还”的感觉读出。

(指名读)(先降后扬来读)
11.还有谁能把这种强烈的“还”的感觉读出来?(先扬后降)
12.既然作者那么想“还”,那他为什么不“还”呢?
请看资料
思维拓展:
课件出示
资料袋
补充阅读资料:王安石与《泊船瓜洲》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不是。

三年后,他丢掉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钟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进京。

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

这一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

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1.自由读资料
2.王安石为什么不回家,这次出远门要去干什么?
3.王安石原先在朝廷里当过宰相,后来被罢了官,这次进京又是在做宰相,在他第一次做宰相期间,他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改革)
4.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把原来一些不好的制度,改成好的制度,王安石改革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是王安石第一次改革成功时,写的一首诗《元日》,出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挑换旧符。

5.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成功时,人们过得是一种怎样的什么生活?(祥和、幸福、安宁、和谐的生活)
6.这次皇帝又让他去做宰相,他为什么两次推辞、不愿意呢?(对,怕又一次遭到保字派的阻碍,使得自己的改革无法推行?)
7.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心情,你会用哪个字?(忧),他担忧什么?(自己的前途,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活)。

8.此时,如果让你再来读后两句,你会怎么读?(伤感、担忧),把这以忧国忧民的情怀放进去齐读后两句。

7.除了对国家、百姓、前途、命运的担忧,他还可能留恋牵挂是什么?
(师被充:老师读过一份资料,据说王安石此翻去赴任的途中,他的儿子已经病重,病到什么程度呢?王安石上任一年后,他的儿子就去逝了。

作为一个父亲,家中还有这么一个病重的儿子,他对家就更加有了一份牵挂,一份思念。


8.把这份牵挂、思念的情绪放到诗中读出来。

(评价:你读出
了浓浓的思乡情)
9.想一想,如果王安石生在当代,他的乡愁是不是可以少一些?(是的,我们的国家是广纳贤才,有才之士一定会得到重用的)。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是按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的吗?
1.知作者;
2.读通句;
3.理诗意;
4.悟诗情。

六、学生跟唱古诗
七、课外作业
1.收集王安石的古诗进行的品读。

2.对“绿”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古代诗人练字的故事。

3.收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板书: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相关主题